第127章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今晚的节目到此就告一段落了。
  希望东坡先生的精神,能带给曾经或者正处于困顿中的你,一丝精神上的力量。
  以此篇故事,与诸位共勉。
  让我们下期再会,晚安……”
  电台广播里顾知书的声音仿佛正在远去,在茶室里面,陷入到了一股沉默之中。
  张子青和曹秋冰、陈礼山、方宝林、董晓兰等几个老友面面相觑,一时间竟是说不出话来。
  要是按照几人往常的习惯,有上等的诗词出现,此时必定热火朝天地分析品鉴起来。
  引经据典,你一言我一语,别提有多么热闹。
  但这一次,明明是好几首顶级的诗词摆在眼前,但几个人却好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样,有种不知道从何说起的错愕感。
  “我们……有多久没有接受过这么密集的信息轰炸了?”
  张子青脸上的表情很是奇妙,今夜的情绪变化,对他们这些老人来说,也是许久没有经历过的坐过山车般的感觉。
  一开始的《江城子》悼亡词,让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兴奋感,几个好友叽叽喳喳热烈讨论,如获至宝。
  从各个角度出发,把这首《江城子》是拆解了个通透,浑身别提多得劲了。
  但他们怎么都想不到,今天晚上,竟然还不止有一篇《江城子》。
  更没想到,除了《江城子》外,还有《定风波》,还有《卜算子》,还有《饮湖上初晴后雨》,还有《赤壁怀古》。
  这……
  这年头上等的诗词都不要钱的么?
  怎么就在一个电台节目里,像倒白菜一样被一箩筐地倾倒出来了?
  当一首又一首的诗词被顾知书用一种轻描淡写的语气说出来后,
  对比他们刚才初听《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时的痴迷和狂热神态——
  就显得我们很呆!
  不是,这苏轼到底是何许人也?
  一个人的诗词才气可以到这种奢侈地步的吗?
  顺境时能作诗,逆境时能写词,仕途顺畅时能吟诗作对,遭遇挫折时也能写诗词自勉。
  连吃块猪肉酿个酒,都能留下传诵千古的名篇。
  这……
  到了张子青一行人这种地位,平时已经很少有说什么“自愧不如”之类的话了。
  哪怕是谦逊之言,也轻易不会开口,因为一般人还真承受不起。
  而不管平时口头上是如何自谦,他们的内心,却是有铮铮傲骨在的,很少会真佩服某个人。
  哪怕是面对其他领域的顶级专家,他们也大多是持平等的态度,去和对方交流学习。
  我之所以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只是因为,我没有从事这个领域的研究罢了。
  只要我想学,一样能够取得不俗的成就!
  几乎在茶室内的每一个大佬,都有这种自信。
  因为他们本就是全才,学一样精通一样,在北大校园内随便帮忙跨领域上个课,完全不成问题。
  所以过去提及到顾知书那所谓的“深夜宇宙人物系列”,在这些个大佬面前,是讨论度很低的。
  他们不会将太多的精力,放在一个“虚构”的人物身上。
  关注的重心,也往往集中在了作品之上,只要能有好的作品给他们鉴赏,来源何处,他们并不太关心。
  和一个年轻人玩猜谜的游戏,已经不是他们这个年龄和阅历会舍下脸去做的事情了。
  你小顾老师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无所谓。
  该配合演出的我却视而不见……
  纯当是看着自家的晚辈各种捣鼓胡闹,一笑而过了。
  但今晚,只需一个眼神,大家就心知肚明各自的想法。
  是真服了!
  是真上心了!
  如果说以前的关注点,只集中在某个作品之上,那这一次,当如此之多质量上乘的佳作,被冠在同一个人名下时,
  要说对这个名为苏轼的神人,再没有心生好奇,那是自欺欺人。
  和很多听众的想法一样,当苏轼一出,大家仿佛都再也不能对“深夜宇宙系列人物”等闲视之了。
  如果你还认为这是一个有点才华的年轻人在瞎掰胡闹,是人格分裂,是在玩一场“过家家”性质的大型社会实践艺术的话……
  说不通的!
  怎么都说不通!
  世界上不可能有这种生而知之的神人。
  因为但凡去仔细品味过节目里出现的那些诗词,你就会发现,苏轼的人生经历,和那些诗词的内核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处处都能对应得上。
  因思念爱妻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因被贬异乡写下“已惊弱柳万丝垂,尚又残梅一枝桠”。
  因在西湖边上办公三年,所以才有那么多描写西湖的诗词诞生。
  也因为人生的几度沉浮,阅尽千山,所以才有最后“沧海何尝断地脉”的坚韧豁达。
  一个好的作品必然和作者的人生阅历密切相关,就如同一个十七八岁,家庭和睦的孩子,不可能写出一首感慨人生无常,叹息百姓苦楚的悲情诗一样。
  放在苏轼身上再合理不过的诗词,若套在顾知书身上,就显得太过突兀了。
  至此,人们不由得想起了顾知书在接受卢宁采访时,说过的一个故事——
  “庄周梦蝶”!
  也许,顾知书真的有在梦里,去往到另一个时空维度,并且在那里见识到了苏轼和他的人生?
  如果真是这样,
  那,
  又该是何等地幸运啊!
  张子青罕见地竟然对顾知书产生了一丝嫉妒。
  到了他这般岁数处境,可以说是不图名、不图利、不图权,要啥有啥,什么都不缺了。
  唯独他却异常向往有能和苏轼这种大才交流请教的机会!
  假如是他能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朝代,提一壶浊酒,拎一只烧鸡,上东坡雪堂拜访东坡先生,和对方秉烛夜谈,那该是多美好的一件雅事啊!
  可惜,这个愿望,估计此生是永远无法实现了。
  “对了,我记得在节目里,小顾老师有提及唐宋八大家一说,难道如苏轼这般风流卓越的人物,还有其他七个不成?”
  林沛的关注点总是格外不同,而他的一番提醒,也让张子青从感慨的情绪里惊醒过来,
  不由得哑然失笑。
  他竟然会去嫉妒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说出去,简直要让旁人笑掉大牙!
  张子青摇头苦笑,也同样被林沛提出的问题吸引,喃喃道:“唐宋八大家,应该是在诗词一道上,和苏轼苏东坡相提并论的几个人吧?”
  众人眼前一亮,如此一来,岂不是说,如《定风波》、《江城子》、《卜算子》这种级别的诗词,至少,还能再听七篇??
  还是陈礼山最为直率,大咧咧就在群里艾特顾知书,开口问道:
  “小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你说的唐宋八大家,是不是都如东坡先生一样,是精通诗词之道的大文豪?”
  这次顾知书的回复很快:
  “陈教授,不是的,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分别为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欧阳修、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
  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看到顾知书的回答,茶室内的众人面面相觑。
  什么?
  散文八大家?
  那你在节目里,还大张旗鼓地介绍了十来篇诗词?
  “你……总不会告诉我们,对苏轼来说,诗词创作只是他人生之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项成就吧?”
  看见董晓兰在群里的提问,张子青等其他教授都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如果顾知书真回答一个“是”,那他们真不知道该怎么接下去其他话题了。
  幸好,顾知书很快发来了解答:
  “怎么可能,苏轼号称古代第一全才,在诗词、散文、书画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中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和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以上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众人再次面面相觑。
  苏轼的诗和词他们是见识过了,那能和苏轼相提并论的黄庭坚的诗,以及辛弃疾的词,又是怎么一回事?
  还有散文,散文!
  既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可在刚才的《故事人生》节目里,散文是一篇都没有见着啊!
  心痒难耐!
  张子青等一众大佬是愁眉苦脸,有心向顾知书继续请教提问,却又一时不好意思开这个口。
  恰在此时,顾知书那边提到:
  “抱歉,各位老师,我晚上还有一档节目要主持,时间紧张,改天再和各位详聊这方面的话题,容我先去准备准备。”
  看到顾知书的消息,几位大佬反而是长舒一口气。
  得!
  人家有正事要忙,就不方便继续叨扰了。
  都快忘了今晚十二点还有一档《深夜巷话》栏目要顾知书去主持。
  也省得大家继续纠结,该不该让顾知书把散文也在群里给放出来。
  要知道这玩意就和《兰亭集序》一样,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搞定的。
  即便是性格最为直爽的陈礼山,想到要提这个要求,都心里有点过意不去。
  “行,那小顾老师先去忙,以后有空再探讨。”
  “对对对,正事要紧,小顾老师你先去忙,不用管我们几个小老头。”
  客气一番,众人放下手机,又各自埋头在了纸张之上。
  茶室里常备着笔墨纸砚,就是让这几位兴致起来时,可以尽情挥洒挥毫泼墨。
  刚才节目里的那些个诗词,都已经被用毛笔写了下来,各自交换着研究欣赏。
  突然,张子青一拍大腿,站起身来。
  众人不解抬头,只见张子青眉飞色舞,眼睛好像闪烁着亮光。
  “你们说,我们是不是也太消极被动了,总是在等着人家小顾老师啥时候来京城一趟。
  但现在人家身兼两档节目,还要出版书籍,制作视频,估计一天天忙到不可开交,这样等下去也不是办法。
  我说,我们几个是不是能想想办法,找个什么由头,把人家小顾老师请过来京城一趟?
  正主当面,有些请求才容易说出口来嘛。”
  张子青的提议顿时让所有人都挑了挑眉毛。
  老张说的不无道理,过去大家没想到这一层,是当时还没这么急迫的心情。
  如今一个苏轼就如流星从天上划过,光芒璀璨,夺尽了眼球。
  这颗流星身上还有诸多宝藏没有挖掘完成,又听闻还有其他七颗地位相同的流星,还远在宇宙深处,等待被发现挖掘。
  此一时非彼一时,这下子大家的心情,都变得迫切了起来。
  恨不得立即就能听闻其他几位大家的事迹。
  老张的提议好啊!
  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
  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
  至于找个什么由头,可以名正言顺地把顾知书从宁城请到京城来,
  对他们来说,难吗?
  一点都不难!
  一言惊醒梦中人!
  “就这么办了,你们如果没有好方法,这件事就让我来操办,我全程接待小顾老师,食宿都一手包办!”
  陈礼山拍着胸脯说道。
  迎接他的是来自其他人的白眼。
  好你个老陈,狼子野心是一点不掩饰了是吧?
  让你来安排,全程接待,那你不假公济私就有鬼了。
  怕不是到时连人都给请到家里去,住在你家,吃在你家,把好处都捞尽了。
  这些都不是问题。
  听说你家还有个宝贝孙女的,平时被老陈总挂在嘴边,说得跟什么绝色仙女一样。
  但看了照片嘛,嗯……
  只能说长得很有老陈的风格,骨架大,身材壮硕,放在古代,可以是花木兰一样的飒爽女将。
  万一老陈自以为是,一心想要撮合这桩姻缘,估计能把身为南方人的顾知书给吓得连夜落荒而逃。
  “不行!不能让老陈一手操办,我实名反对!”董晓兰一点不客气。
  “凭啥?”陈礼山瞪着铜炉一样大的两只眼睛,气势摄人。
  但在场的没有一个人真心怕他,都站起来表达了反对意见。
  让陈礼山一个一米九开外的东北大汉,委屈巴巴,像一只两百斤重的大baby。
  众人七嘴八舌,一通商议,最终,还是张子青拍板,拿出了一个方案。
  诗词交流会!
  对,就用这个由头,把人给骗……
  把人给邀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