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绝世猛将榜第六!常山赵子龙!

  此时,九天之上的天道金榜忽然波动,光芒璀璨!
  【铁骑横扫黄河两岸,金锏威震九州六府!】
  【神勇无敌,封号门神!】
  【秦琼!】
  【荣登绝世猛将榜第七!】
  【荣获天道赏赐!】
  ......
  伴随着浩渺的声音响彻天地,一道金色光柱骤然自天际降临,笼罩了大唐的帝都长安!
  将病痛缠身、英雄末路的秦琼包围其中!
  在天道光芒的洗礼下,秦琼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焕青春!
  身上的暮气,瞬间消散无踪!
  仿佛,时光倒流二十年,那个瓦岗五虎将之首的秦琼重现!
  一对金锏,威震天下!
  ......
  【天道赏赐!】
  【一、身体恢复至最佳状态,旧伤全愈,增寿三十年!】
  【二、四棱金装锏晋升为神器!】
  【三、习得战法“门神”:开战后,自身及所率大军防御力、士气皆提升一倍,持续四个时辰!】
  ......
  神州大地,因天道金榜的庄严宣告而震撼!
  \"好极了!\"
  李世民见到秦琼得到天道的嘉奖,不禁赞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秦琼的\"门神\"战术与玄甲军的天军榜增益相辅相成,无疑将大幅提升玄甲军的战斗力,达到令人惊叹的境地!
  \"传我命令,封秦琼为护国大将军,立刻进宫商议国事!\"
  李世民即刻下令召见秦琼。当初因秦琼伤病缠身,他准许其在府中安度晚年。如今,天道金榜不仅治愈了他的伤痛,更使他重返巅峰状态。李世民怎能再让秦琼闲置府中,白白浪费这份战力?大唐周边,强敌环伺,秦琼之力不可或缺!
  ......
  大明。
  紫禁城。
  \"绝世猛将榜已有四席易主...\"
  \"留给大明的机会不多了。\"
  朱元璋凝视着金榜,心中隐隐忧虑。大明虽不乏战神,但在绝世猛将方面并不突出。朱元璋已不再期待大明能借此榜单崛起,毕竟目前除大唐外,其余三大神州皇朝尚无一人上榜。连统治天军榜的大秦都保持沉默。
  尽早占据榜单一席,才是明智之举。
  此时,金榜上骤然绽放耀眼金光,预示着第六位绝世猛将即将揭晓!
  神州各皇朝之人满怀期待,目光炽热。
  猛将如云的神州,绝世猛将榜尚余六席,他们或许仍有希望。
  一切未尘埃落定,只要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建功立业的将领,都有可能脱颖而出。
  在众人瞩目中,金榜上忽然传来一个深沉且毫无情感的声音:
  \"第六位绝世猛将!\"
  \"赵云!\"
  \"所属皇朝:东汉!\"
  ......
  话音刚落,神州各地仿佛掀起了滔天骇浪。
  赵云,属东汉皇朝?
  又是东汉?
  继马超、张飞之后,东汉竟又有一位猛将登上了绝世猛将榜?
  \"绝世猛将榜仅五人,东汉竟独占其三?\"
  咸阳宫内,秦始皇嬴政神色惊愕,即使是他也被这消息撼动,无法平静。
  要知道,即便是强如大秦,也是从天军榜第三才崭露头角。
  然而东汉,竟然自武将排行榜发布之初,就开始独占鳌头?
  东汉,这是要挑战天命啊!
  ……
  汉室疆域。
  “东汉,竟欲在武神榜上独领风骚?”
  刘彻望着金榜上赫然的“东汉”二字,心中同样满是不可思议。
  东汉,竟然诞生了三位无敌武神!
  登上了这武神榜的顶端!
  这般耀眼的成就,四大无上皇朝也望尘莫及!
  难以置信,这竟是一个衰败的皇朝!
  难道真的应验了那句古话,乱世出豪杰吗?
  这一刻,身为大汉皇帝的他,竟也对东汉深厚的底蕴生出一丝艳羡!
  若非诸侯割据,战乱频繁,东汉若是统一,神州大地必将再多一尊无上皇朝!
  取大秦而代之,成为大汉最大的劲敌!
  ……
  大唐境内。
  “东汉王朝,竟然又有一位武神上榜?”
  李世民因秦琼荣登榜单而欣喜的脸庞,在看到赵云的信息后瞬间僵硬,喜悦之情烟消云散。
  他还沉浸在秦琼上榜的自得之中。
  东汉却已有三人上榜!
  相比之下,大唐才刚刚破冰,有何可喜?
  “东汉,真是个孕育猛将的恐怖战场啊……”
  李世民皱紧眉头,究竟是怎样的环境,能孕育出这么多绝世猛将?
  ……
  万千震惊的目光中,金榜的画面渐渐清晰……
  那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江!
  名为磐河!
  两位东汉的豪杰,即将在此展开生死对决!
  他们,分别是河北霸主袁绍,和雄踞幽燕的白马将军公孙瓒!
  公孙瓒持枪遥指袁绍,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袁绍贼子!你害我弟,此仇不共戴天!”
  袁绍轻轻捻须,毫不在意地反驳:“令弟丧生于西凉军之手,与我袁某何干?”
  “休想狡辩!河北是你的一亩三分地,哪来的西凉军?”
  公孙瓒脸色铁青,“袁绍,你号称四世三公,竟做出这等卑鄙行径!”
  “今日,不是你亡,就是我陨!”
  话音刚落,公孙瓒身后,一支精锐骑兵如幻影般显现!
  这些骑兵皆骑白马,英姿飒爽,阵型严整,装备鲜明,无疑是一支锐不可当的精锐之师!
  白马义从对决先登死士!赵云初战文丑!
  与此同时,公孙瓒麾下的白马骑兵集结完毕。
  袁绍阵前,八百名精兵手持巨盾,排列阵前,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声!
  这八百人,仿佛是从尸山血海中厮杀而出,身上弥漫着浓重的杀气!
  无论是公孙瓒那三千匹白马组成的骁勇骑兵,还是袁绍麾下那八百名视死如归的勇士,皆非等闲之辈!
  \"袁绍,公孙瓒,这两位人物也非易与之辈啊!\"
  目睹这两支精锐部队现身,神州大地,有人不禁发出惊异的感叹。
  原本他们认为,曹操与刘备,无疑是东汉的无冕之王。
  曹操的虎豹骑,威猛无比!
  刘备帐下的马超、张飞两位盖世猛将,马超统率的西凉铁骑,战斗力同样不容小觑!
  然而,谁也没料到,袁绍和公孙瓒麾下,竟也隐藏着这般精锐部队?
  这东汉王朝,果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啊!
  英勇将士,何其众多?
  白马义从!
  先登死士!
  这两支劲旅的名字,依次在金色榜单上显现!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曾令边疆异族闻风丧胆,数十年不敢侵犯中原!
  今日,他们一是为兄弟报仇,二是要夺取冀州之地!
  虽然公孙瓒地处幽燕,但他胸中藏着问鼎天下的壮志!
  若想争夺东汉霸权,就必须打败南边的袁绍,兼并其领土!
  为此,他调动了这支防御异族的精锐骑兵部队!
  然而,袁绍的先登死士,同样是袁军的精华所在,由麹义统帅,专门针对公孙瓒的精兵!
  \"杀!!!\"
  紧接着,公孙瓒挥舞长枪,三千白马义从立即向袁绍的阵型发动冲锋!
  白马义从冲锋在前,掀起滚滚烟尘,犹如一条条白色巨龙席卷而来!
  此刻,袁绍军前的八百先登死士,也终于行动了!
  他们抛下巨盾,猛然跃起,向白马义从猛烈砍杀!
  同一时间,千支强弩对准疾驰而来的白马义从,射出漫天箭雨!
  白马义从身披轻甲,面对强弩的攻击纷纷坠马,被冲锋的先登死士斩杀!
  白马义从大败,统帅严纲阵亡,公孙瓒的军队陷入混乱!
  \"哈哈哈哈哈……\"
  袁绍见状,仰天狂笑,\"公孙瓒,你想要挑战我,再等一百年吧!\"
  话音刚落,他目光中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低喝一声,\"颜良!\"
  言毕,一位威猛的将领从袁绍身后杀出,身上散发的气势犹如脱缰的狂马,直冲云霄!
  \"此人,难道也是世间罕见的猛将?\"
  \"不至于吧?袁绍手下也有这样的猛将坐镇?\"
  文丑一出场,神州各地一片哗然。
  虽说文丑的气势不及张飞、马超,但也足以跻身绝世猛将之列!
  文丑骑马闯入公孙瓒的阵营,所向披靡!
  公孙瓒亲自迎战!
  不过十合,公孙瓒败阵而退!
  他手下的四大猛将蜂拥而上,围攻文丑!
  却被文丑一枪挑落马下,剩下的三位将领面露恐惧,仓皇逃窜!
  文丑的视线一扫,立刻捕捉到骑白马的公孙瓒,立刻催马疾驰追赶!
  瞬间,距离就要拉近!
  公孙瓒心中骇惧,以为此行将丧命之际——
  \"狂妄之徒,休得放肆!\"
  \"常山赵子龙在此!\"
  远方传来震耳的吼声,文丑忙转头看去,只见一道寒光闪烁,接着长枪如龙般刺来!
  非同小可!
  文丑面色微变,只好放弃追击公孙瓒,全力迎击这突如其来的枪势!
  连续五六十枪,打得文丑浑身是汗!
  而那持枪之人,竟是个十五六岁的白衣少年将领!
  \"怎么可能?!\"
  这一幕,令所有人瞠目结舌!
  文丑已是世间罕见的猛将,原本以为在这战场上无人能敌,岂料竟有人比他更为勇猛?
  这是哪位将领?
  \"常山赵子龙,难道他就是那绝世猛将榜上的第六名赵云?\"
  嬴政的瞳孔骤然收缩,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大秦朝廷中,文臣武将们也都目光一亮。
  无疑了!
  这位白衣少年,便是榜上有名的赵云!
  只是如此年轻的他,已在战场上对抗绝世猛将,大放异彩了吗?
  通常,绝世猛将都有他们的巅峰时期!
  至少要到二十多岁,武力才会达到巅峰!
  但这赵云,才十五六岁,就已经在战场上纵横,与文丑这样的绝世猛将激战!
  \"赵云竟然在公孙瓒麾下?此人命不该绝啊!\"
  李世民感叹,原本以为胜负已定,却没料到公孙瓒手下竟有这样一位绝世猛将,且排名第六。
  赵云护送公孙瓒撤退,但袁绍的大军紧追不舍!
  此时,一支援军突然加入战斗!
  虽士兵装备简陋,战斗力不强,但领头的三人,气势如虹!
  正是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兄弟!
  三人击退袁绍军,救出了公孙瓒。
  公孙瓒叫来赵云,一同向刘备表示感谢。
  刘备见到赵云,如同遇见了知音,恨不得立刻招揽赵云。
  然而顾虑到公孙瓒的面子,最后只能含泪与赵云告别。
  然而,刘备以仁德治国的理念,深深打动了赵云!
  让赵云看到了刘备与其他诸侯截然不同的一面!
  赵云,自此萌生了归顺刘备的想法!
  然而,这一幕让朱元璋颇感不满,\"刘备这家伙,麾下猛将如云还嫌不够,还要挖老同学的墙角?\"
  \"这小子,不太地道啊!\"
  一旁的朱棣深表赞同,点头说:\"刘备这人表面忠诚内心狡诈,笼络人心的手段高明。\"
  在朱棣看来,刘备的仁慈只是他伪装自己的手段罢了。
  在这动荡的东汉时期,若是妇人之仁,怎能成就一番大业?
  \"燕王,此言不妥矣。\"
  刘伯温轻轻摇头,言辞间透着深思:\"何人能将仁德二字,贯穿其一生之始终?\"
  \"换言之,即使刘备乃深藏不露之伪善者,但他一生未曾显露阴暗,此与真君子何异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