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大争之世,诸侯伐交频频,强则强,弱则亡!”

  青州,平原县。
  前番逢纪放出袁绍命不久矣的消息一直没放成功,原因自然出自袁谭。
  而这一日,
  对外放出的消息更是惊爆了天下人的眼球。
  袁绍因箭伤复发,于平原县亡故!
  当然,
  消息是假的,不过也快了!
  此时,
  袁绍正面如金纸般地卧倒在床榻上,纵使虚弱的面容也掩盖不住心中的愤懑。
  “袁公勿要发怒!还请您以身体为重!”
  “大公子只不过是一时糊涂!”
  “如今强敌在侧,这偌大的青州还需要您的伤病好起来后主持大局呀!”
  安慰袁绍的人是逢纪,可逢纪本就为袁谭不喜,他支持继位的人又向来是袁尚,现在又怎么会突然替袁谭求情呢?
  事情当然没这么简单,逢纪的下一句话便揭示了他的真实目的。
  “袁公!大公子之所以会冒犯到您,皆因辛评、郭图之流在大公子耳侧教唆蛊惑!”
  “此二人一为凶臣,二为奸佞,通内外之言,造交遘之隙!”
  “若非此二人,何以使大公子忘孝友之仁?恳请袁公您下令,诛杀此二獠!”
  袁绍因为袁谭的事正在气头上,经过逢纪这么一劝,当即便下达了命令。
  而逢纪见状,心中大定。
  在这之前,
  虽说袁绍的伤势说重不重,说轻也不轻,奈何期间或许因为心情不好,又或者随着天气逐渐炎热导致伤口感染,袁绍的伤势反倒恶化了。
  就好比春秋时的吴王阖闾被斩掉脚拇指一样,随着伤势恶化,无力回天,如今的袁绍也命不久矣!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逢纪深切的知道一棒子打死袁谭是不可能的,最好的便是在袁尚返回继位之前,顺势断掉袁谭的臂膀,削弱袁谭一方的实力。
  甚至哪怕袁尚没有成功回到青州继位,大不了他辅佐袁熙就是了,至少削弱袁谭后,己方受到的威胁也会随之减小。
  “元图...我恐怕时日无多了,在临死之前唯一的愿望便是再见尚儿一面!”
  “听闻西面的曹操如今正被张昊搞得焦头烂额,张昊此人呐,还真是唯恐天下不乱!”
  “而此战过后,天下真的要乱起来了,不过我恐怕是没法再见了!”
  “既然张昊想见整个天下乱起来,最终才好平定,那第一个乱起来的青州岂不正如他所愿?”
  “传我命令吧,我袁绍,建安二年于平原县卒,其后立二子袁熙为继!”
  “只有青州乱起来...他张昊才肯归还我的尚儿...”
  袁绍虚弱地把话说完,逢纪随即照办。
  其后,
  平原城中挂起白色的丧幡,接着传出袁绍亡故的消息。
  而袁熙继位后,长子袁谭不服,被自己麾下的人偷偷从收押的地方解救出来,跟着发动叛乱夺位。
  袁熙相比袁谭、袁尚本就没什么根基,初战即败,被袁谭围困于平原县中。
  ......
  很快,
  青州发出的变故如同长了翅膀一样传到张昊手上。
  这次张昊即使再不相信,但事实摆在眼前,张昊对袁绍已死也信了七八分。
  “来人!传朕旨意,将袁尚、文丑带到朕的营中!”
  “是时候让袁尚返回青州了!”
  张昊不会让青州成为一个整体,分裂的青州才有机可乘。
  而光凭一个袁熙显然不会是经营青州已久的袁谭对手,唯有将袁尚放回去,获得似逢纪这类本就支持袁尚的人支持才能与袁谭抗衡。
  况且这个时候袁谭势大,青州的形势有些危急,这不是坐山观虎斗的时机,而是该往桌上添加筹码保持平衡的时候。
  没过一会儿,
  袁尚、文丑两人被带到张昊面前。
  注视着经过‘劳改’长达一年零数月,肤色被晒成古铜色,浑身长满了腱子肉的袁尚,张昊心中不由泛起了嘀咕。
  这副模样的袁尚哪里还有曾经出身名门的贵公子气,放回去像逢纪那些人还认得出来吗?
  不会因为认不出来,不承认袁尚的身份吧?
  “咳咳...”
  张昊收回思绪,颇有些硬着头皮试一试的心态说道:
  “袁尚,你被送来魏郡也有不少时日了,想必这些日子以来,你也了解了整个天下的形势!”
  “曹孟德举数州北伐之势再不能成,天下将乱,而朕,欲放你回去!”
  “至于原因...看看这个吧!”
  张昊让人将袁绍亡故、青州发生动乱的情报递给了袁尚。
  趁着袁尚神色悲怆地看着情报时,张昊接着说道:
  “亲人亡故,若不回去奔丧,岂非不孝?”
  “前番青州传来你父病危的消息,故而朕将你从上谷郡提到了魏郡,然而纵使如此,青州也未曾有一封书信传到朕这里请求将你释放,其中原因,朕不得而知。”
  “如今你父亡故,朕非无情之人,你且回去为父守孝吧!”
  “战场之上,各为其主,袁本初是个可敬的对手!”
  “至于此后青州之事,乃至天下之事,你若真能坐到你父的那个位置上,望你好生考虑!”
  “大争之世,诸侯伐交频频,强则强,弱则亡!”
  张昊说完,抬手一挥就要让人将袁尚、文丑带出去。
  而袁尚好歹是袁绍之子,哪怕如今一身腱子肉,该有的智慧还是没有被肌肉挤压掉。
  “夏主且慢,如今青州形势不妙,纵使我袁尚回返,恐怕也无法与袁谭争位!”
  “还请夏主提兵助我,若能取青州一地,我袁尚此后愿以附庸之礼侍奉您的大夏!”
  张昊当然知道光凭袁尚、文丑两人就算回到青州,获得了逢纪等人的支持,也很难是如今的袁谭对手。
  但太容易帮助别人,反倒显得自己的帮助太过廉价。
  因此,
  张昊一副故作沉思的模样,且不太信任袁尚地说道:
  “昔者秦穆公派兵护送公子夷吾回国即位,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回国前,约定以河西之地答谢秦穆公,其后却背信弃义毁掉约定。”
  “之后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再请秦国售卖粮食以相助晋国,秦穆公感晋惠公虽恶,晋国百姓却无辜,遂助晋国渡过难关,史称‘泛舟之役’。”
  “然次年秦国发生饥荒,以求助晋国,晋惠公却以怨报德发兵攻打秦国!”
  “自数百年前礼崩乐坏开始,这天下国与国之间便鲜有信义,如今朕又如何能相信你袁尚呢?”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