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未雨绸缪,“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时间飞逝,战火已经持续数月。
  太史慈在青州袭扰袁谭,麴义、张燕在邺城与审配攻防,张昊和袁绍则在河间国对阵。
  张昊兵少,主守;袁绍兵多,主攻。
  这日,
  冀州钜鹿郡有战报送到张昊营中。
  “哈哈哈~~~韩馥、徐晃干得不错!”
  “钜鹿郡已失,袁本初要后方不保咯!”
  将手中战报递给营中一众文武,张昊此刻的心情颇为不错。
  从战报上的描述来看,
  韩馥、潘凤在前些日子打着前任冀州牧的名义进入钜鹿郡,欲对郡中各县招降。
  时任钜鹿太守的朱汉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发兵讨伐。
  而韩馥凭借潘凤手下的几百人,还有在钜鹿郡新募的士卒,与朱汉打了个旗鼓相当。
  鉴于与韩馥之间的私人恩怨,以及这种关头不能让韩馥继续壮大,朱汉紧急抽调各县守卒成军,再次攻打韩馥。
  韩馥因为抵挡不住,向北面中山国逃亡。
  朱汉跟着穷追不舍,却正好中了徐晃的伏兵,兵败被俘。
  由此,
  钜鹿郡没有了领头人,各县守备又不足,韩馥得徐晃相助,大有在钜鹿郡高举义旗东山再起之势。
  这时,
  沮授看完战报,向张昊提议道:
  “张将军,既然钜鹿郡已下,可让韩馥传檄魏郡各县归降,扰乱魏郡人心。”
  “如此或许可以在麴义、张燕攻取邺城时,提供一丝助力。”
  “如果麴义、张燕还能趁着这个时机拿下邺城,韩馥的冀州牧一职将失而复得,冀州数郡或许可以传檄而定!”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为了应对这场仗,
  张昊也在抽调精兵,只给麴义留了五千人,徐晃更是只有两千人。
  韩馥虽然拿下钜鹿郡,但因为军力弱小,进取不足。
  倘若魏郡各县在韩馥的招安下投降,邺城也将成为一座孤岛,对城中守军的士气打击可想而知。
  而只要邺城一失,那么韩馥这个有名无实的冀州牧,也将重新名副其实。
  届时,
  张昊在冀州与袁绍对阵,就变成了主场作战。
  总的来说就是攻守易型,优势在我!
  “公与先生所言甚是,正平,立即给韩馥传信,让其向魏郡诸县颁发檄文。”
  张昊向负责文书的祢衡如是说道。
  祢衡点头应是,同时将两封书信递给张昊。
  “将军,这里还有两封幽州的书信。”
  “一封是您的家书,另一封...”
  祢衡顿了顿,然后冷不丁地来了一句。
  “刘和死了!”
  “谁?刘和是谁?”
  张昊接过书信愣住,对这个名字感到耳熟又想不起是谁。
  祢衡只好提醒并补充道:“刘和是刘虞之子。”
  “数年前皇帝想从长安东归,刘和时任侍中,被派出长安传信让其父从幽州出兵接驾。”
  “只是刘和从武关过南阳时被袁术扣留,之后又滞留于袁绍处。”
  “现在不知怎么突然回到幽州,还在故安县遇害身亡,他死时身中一箭,箭支...正是我们州中工坊所造。”
  “且在刘和死前,刘和因自身落魄、身无财物,以刘虞之子的身份向故安令请求车马援助,但在等待答复期间,被害于城中某处暗巷!”
  “哦对了,故安令乃是盖氏子弟。”
  祢衡刚说完,张昊就从刘和之死中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
  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发生这样的事!
  如果其中没有蹊跷也太巧合了吧!
  张昊面色肃穆,在大帐中来回踱步,思量片刻后下令。
  “这件事情我相信董昭会严查的!”
  “替我给刘虞作书一封,对于刘和之死,我深感遗憾,但还请他先稍安勿躁。”
  “再让卞大严密监视刘虞今后的动向,特殊关头可先将刘虞府上控制住!”
  “如今正是我与袁绍对阵的关键时期,凡事以战事为先!”
  刘和突然死在幽州,必然会影响到他与刘虞之间的关系。
  但他现在哪儿有那么多人力去查案,特殊时期只能特殊处理了!
  另一边,
  造成刘和死亡的罪魁祸首,此时正在逃之夭夭。
  赵犊没有让刘和被韩馥手下兵卒射杀,而是亲手将其杀害于幽州境内,倒也不是多此一举。
  因为刘和死在冀州,与死在幽州是有区别的!
  区别于张昊在这件事上牵涉的关系大不大。
  因为刘和真被韩馥的人杀死,可以解释成错杀,刘虞即使迁怒也最多只能迁怒于韩馥。
  但刘和死在幽州境内就不同了,且故安令还是盖氏子弟。
  要知道,
  上次赵犊、霍奴造反,倒戈一击的士族就有盖氏。
  那么刘和之死,
  在局外人看来,可不可以解释成,为了避免刘和对张昊抢夺了其父的幽州含恨在心,盖氏子弟趁着这个机会向张昊表示忠心,提前派人将刘和杀害呢?
  ......
  与此同时,
  钜鹿郡失守,韩馥再次起势的消息也传到了袁绍耳中。
  然而该如何应对,袁绍手下一众谋士却发生了分歧。
  “启禀袁公,钜鹿郡失守不算什么大事,却不可对韩馥放任不管!”
  “现今韩馥的军力虽然弱小,但韩馥一旦以冀州牧的名义招降州中官吏,州中恐会人心思变!”
  “再者韩馥以冀州牧的名义募集兵马,战力且不提,若是其发兵南下与麴义、张燕等人会合,士气此消彼长会对邺城守军不利!”
  “当速速复夺钜鹿郡,将韩馥赶出冀州啊!”
  逢纪言辞恳切地对袁绍劝说。
  待逢纪说完,郭图这时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袁公!恰恰相反,我认为不必理会韩馥,我军现在也无力理会韩馥!”
  “张昊的兵马已经被我们打得龟缩不出,正该趁此时机一鼓作气将其击溃!”
  “可一旦分兵遣将进攻韩馥,我军军力衰弱,张昊将获得喘息之机;倒不如传令清河、安平、魏郡的官吏依旧保持固守状态,韩馥军力弱小,只要他不主动来犯便可无需理会。”
  “至于邺城,邺城城池坚固,城中粮食充足,纵使麴义、张燕兵强马壮,要想攻破邺县也不知需要多少时日?”
  “况且袁公您在此战开始之前,不正是打算集中兵力,一举北上击破张昊吗?待击破了张昊,区区韩馥算得了什么?”
  逢纪立即出言反对。
  “郭公则!前车覆,后车戒!”
  “你难道攻读史书没有读过武庚之乱是怎么来的吗?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袁公,不可坐视韩馥不管啊!”
  郭图马上针锋相对。
  “逢元图!夫韩馥之于袁公,疥癣之病也!”
  “你又难道想让袁公舍本逐末,坐视张昊恢复实力吗?”
  逢纪气急,大怒反问郭图。
  “那你告诉我,我军需要多少时日才能击破张昊?”
  “若不能将张昊迅速击溃,韩馥终将成为大患!”
  逢纪与郭图吵吵闹闹,各执己见。
  袁绍皱着眉头,大感头疼,忽然想起前些日子刘备的回信,随即问道:
  “刘玄德呢?”
  “他不是应我之邀出兵北上了吗?他的兵马现在行至何处?”
  陈琳回答:“启禀袁公,算算时日,刘备行军应当已至临淄。”
  “最近青州不太平,时常遭受张昊水师袭扰,可能刘备还要在青州耽误一些时日。”
  袁绍闻言,苦思片刻。
  “那么...暂且先不管韩馥吧!”
  “韩馥军力弱小,进取不足,让各郡国官吏固守城池,切不可像朱汉一样冒然出兵!”
  “待我击破张昊,届时再回师扫平韩馥;若未能击破张昊,等刘备兵马一到,淳于琼,就由你领军夺回钜鹿!”
  袁绍说完,对自己这个方案很是满意。
  这可是他中和了逢纪、郭图两人的建议,采取的折中办法呀!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