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效仿光武帝,指辽水为誓!”

  “不退兵?”
  “不退兵好啊!辽东是我的主场,那就看看我和卢老将军谁先撑不住!”
  张昊无所吊谓地回话道。
  要打那就得拿出强硬的态度,输人不输阵。
  不打那就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你好我好大家好。
  反正就一个词,奉陪到底。
  卢植闻言沉默不语。
  如今囤粮被烧,汉军肯定是会退兵的。
  甚至不仅要退兵,当早上战事结束的那一刻起,卢植就第一时间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此时此刻,
  汉军营寨中除了充当门面的疑兵,内里其实早就十去九空了。
  而卢植这么做仅仅是为了防止张昊扩大战果,乘胜追击。
  张昊忽然叹了一口气。
  “唉!卢老将军,你说这一仗咱们是非打不可吗?”
  “不如这样,如今吾父张举被抓,张纯也死了,我这个辽东王当时是自个儿封着玩儿的,其实我也不想跟着吾父造反,只是形势所迫、为求自保罢了。”
  “现在我把我过去的王号去了,再以脚下的辽水起誓,三年时间,我张昊决不进犯辽水以西的幽州地界,以及跨海而过的青州。”
  “我知道大汉如今叛乱四起,我给你们扫平叛乱的时间,三年之后咱们再在这辽水边儿上一决高下如何?”
  如果从表面上来看张昊的诚意不可谓不大。
  去王号代表张昊在面子上给朝廷服了个软;
  三年之内不进犯幽州、青州朝廷也能抽出兵力弹压各地叛乱,而张昊就只能自个儿找周边的异族玩耍。
  有国力为基础,
  别说三年了,就是给张昊三十年时间发展,也无法跟大汉帝国的体量相提并论。
  但是,
  张昊越是这样自信,卢植就越是担忧。
  能屈能伸、进退有度的人,或许当下的时运不济,但不代表以后就不会一遇风云变化龙。
  大汉如今的处境,谁也无法预知三年后会走向哪种地步...
  除了张昊这个穿越者。
  然而张昊其实也很心虚,蝴蝶效应是存在的,就比如现在的刘备和卢植。
  可他一开始就只是在幽州、青州、冀州浪了一波,搅合了如麴义、沮授这些远离大汉权利中心、天下走势的边缘人物,之后也老老实实地苟在了辽东。
  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
  张昊的存在不过是突然出现在车轮底下的一颗小石头。
  或许这辆车会因为小石头的存在有所颠簸,对大势的走向却应该是很难改变的...吧...
  卢植这时也叹了一口气,不抱希望地说道:
  “三年?张将军以为,你割据辽东三年的时间就有对抗我大汉的力量了吗?”
  “不如早降,还可使治下百姓免于兵灾之苦!”
  张昊撇着嘴道:“这就不劳卢老将军费心了,好死不如赖活嘛!”
  卢植随即转身回走,背影有些落寞,边走边说道:
  “张将军的三年之约我会上表朝廷,朝廷会不会同意就不是老夫能决定的了。”
  “为表诚意,待我大军撤退之日,张将军不可再派兵追之!”
  张昊指着脚下的辽水回道:
  “自当如此,今日我张昊效仿光武帝,指辽水为誓,若卢公退去,我定不会派兵追击!”
  “若朝廷能同意我说的话,三年之内,我也绝不会进犯青、幽两州的疆界!”
  卢植没再回话,向着己方营寨晃晃悠悠地走去。
  朝廷大抵是会同意张昊所说的话,而他...
  却多半没什么可能再回来了。
  倒也不是因为战败,准确地说此战不分胜负。
  尽管军事上卢植损兵又折将;
  但政治意义上不仅逼迫了张昊去王号,还使张昊做出了不进犯两州的承诺,这对大汉目前的形势是极为良好的。
  可他卢植年岁已大,还有三年活头吗?
  就算能再活三年,朝堂上的各方博弈又允许他再兵临辽东吗?
  看着卢植远去的背影,张昊也在小声地自言自语道:
  “不进犯青、幽两州,那我也可以坐船去冀州、去徐州、去扬州,甚至交州都可以呀!”
  “三年?呵!”
  “人之命数,皆由天而定,刘宏明年都撑不过,届时我看这天下到底乱不乱!”
  ......
  次日,
  卢植充当疑兵的兵卒开始撤走,张昊遵守承诺没有追击。
  随后几日,
  等确定卢植真的退兵了,张昊于辽水边上再留下一营兵力驻守,其余大军则返回襄平休整。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庆功宴会和战后赏赐、抚恤了。
  另外张昊回到襄平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沮授、董昭、太史慈三人道歉。
  之前逼迫他们对辽东一众豪强做出处置,三人心里怎么可能没有怨气。
  特别是太史慈,张昊怎么着也不能把这个一流武将放跑了。
  借着庆功宴,张昊对他们三人表达了歉意。
  “子义兄弟,此前是我不对,我自罚三杯!”
  “只是我为子义着想,青州你目前是回不去的,这才过去一年,你之前犯的事儿还得再避避风头!”
  “你离开了我这辽东,还能去哪里呢?准确的说除了辽东,还有哪个地方能使你短时间之内能往返黄县见到令堂?”
  “子义放心,还有公与、公仁两位先生放心,我张昊保证今后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了!”
  沮授、董昭本就处于软禁状态,对于张昊这话最多冷哼两声表示不爽。
  而太史慈在经过张昊的一番软磨硬泡、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后,他发现张昊说的一点儿也没错。
  青州回不去,其他地方路程太远,还是只有辽东最合适,所以只能暂时留下。
  庆功宴会结束,
  张昊接着要处理的是内政,也就是钱、粮、土地、人口等几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甄尧给张昊汇报道:
  “目前辽东的财政收支,有襄平城中的各项工坊支撑还能勉强应付,但收入有限,只能在我们辽东及辽东属国的乌桓部族中贸易。”
  “我的建议是向邻近州郡,及异族国度再开通几条商路。”
  “开通商路?”张昊打断道。
  “甄兄你是在开玩笑吧?我们辽东叛军与周边各个势力的关系你又不是不知道!”
  “开通商路的风险太大了,得不偿失,不值得!”
  张昊直接就否定了甄尧的提议。
  他现在能进行贸易交易的对象就只有辽东西面的乌桓人,乐浪南面的三韩人,玄菟北面的东部鲜卑人和扶余人。
  但是三韩和扶余中间还夹了个关系恶劣的高句丽,北面的东部鲜卑情况复杂还不明了,就连西面的乌桓人都有可能被看他不顺眼的公孙瓒纵兵夺掠。
  贸易富强辽东的政策是完全行不通的。
  甄尧对于张昊的拒绝没有感到意外,接着说道:
  “既然商路无法开通,那就只有找大汉境内的商贾代理售卖了,比如...”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