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天行有常,天意昭昭!东莱太史慈来也!”

  管亥信了张昊的话,
  他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出军阵,誓要以手中的德,折服敌人。
  “我乃青州管亥,对面的蛮夷哪个前来送死?”
  高句丽人听不太懂管亥说的话。
  但斗将嘛,用屁股想也能明白敌人定是在挑衅!
  “哇呀呀呀~~~”
  高句丽中的勇士哇哇叫着奔向管亥。
  然而半刻钟不到,便被管亥连斩数员战将。
  一时间高句丽人心惊胆寒、手颤脚软。
  高延优见状准备收兵。
  可就在这时,
  张昊下令把那些已经被逼疯了的高句丽俘虏押到阵前,放了几个神志稍微清醒一点地跑向对面。
  当高延优从这几个俘虏断断续续的嘴中,得知汉军对他们做了什么之后,气得双眼发红都快喷出火来了!
  “啊——”
  “该死的汉狗!”
  “进攻!所有人进攻,斩尽汉狗!杀!!!”
  愤怒已经占据了高延优整个人的大脑,高句丽士兵紧跟着一拥而上。
  双方距离拉近,自有麴义下令弓弩手进行远程打击。
  同时之前俘虏的高句丽人也在张昊的命令下全体放生。
  而在放之前,
  随手砍了数十人的脑袋以儆效尤。
  使这群俘虏不管出于任何情绪,都只能向着对面的高句丽士兵跑去。
  这也导致高句丽士兵的阵形被己方俘虏冲乱。
  嗯...虽然他们也没什么严谨的阵形,但至少冲锋之势为之一顿。
  张昊随之拔出腰间佩剑,激昂下令道:
  “全军听令!一战定胜负!”
  “不破敌军,誓不回转!杀!!!”
  麴义部与管亥部在张昊的命令下踏步上前,以最强硬的姿态与高句丽士兵硬刚在了一起。
  血战不多时,
  地面上的石子忽然无端跳动,高句丽后方突现漫天沙尘,伴随而来的是马蹄踏踏之声。
  “天行有常,天意昭昭!”
  “东莱太史慈来也!”
  “随我突击,碾碎他们!!!”
  千余骑兵在太史慈的带领下绕了个后,如天降神罚般凿进了高句丽大军的薄弱处。
  总揽战局的张昊见状,再次下令:
  “传令管亥!让他主攻一处,向我军骑兵所在杀去!”
  “麴义部死守阵线,伺机分割敌人,一点点地把他们蚕食殆尽!”
  “中军大纛上前,亲兵护卫随我压上,击溃他们!!!”
  张昊的亲自上场令己方士卒士气大增。
  他们都知道此战胜负已定,白捡功劳的时候到了。
  而高句丽士兵则士气跌落到谷底,已无力再战,渐渐地有人开始向着战场外逃去。
  一个带两个,两个带四个,形成连锁反应。
  顷刻之间高句丽士兵便溃不成军,兵败如山倒。
  与此同时,
  作为一军统帅的高延优愤怒、绝望地发出一声怒嚎。
  三次了,他已经连输三次了!
  还有何颜面返回国内,等待他的将只有国人的满腔怒火。
  可还不等他拼死一搏,拉个汉军垫背。
  太史慈已经注意到了这个与众不同,高声怒嚎的敌人。
  当即取弓入手,一箭射出。
  ......
  时间来到中平五年的六月。
  益州黄巾马相再反,攻杀刺史郗俭,学着渔阳天子张举同样自称起了天子。
  由于天下间的叛乱愈演愈烈,朝廷三公之一掌管兵事的太尉又一次成了皇帝与众大臣心中心照不宣的背锅侠。
  “启奏陛下,今天下各地叛贼四起,太尉不备兵事有不可推脱之责!当免!”
  “臣附议!太尉樊陵当免!”
  “臣附议...”
  一众大臣竞相附和,皇帝刘宏也很干脆地将现任太尉樊陵罢免。
  随后刘宏问道:
  “诸位,逆贼张举于幽州登基已有数月,其声势浩大,诸位可有良策讨之?”
  下方大臣纷纷建议,吵作一团。
  “启奏陛下,逆贼张举几据幽州全境,当发精锐之兵,遣名将讨之,臣荐都乡侯皇甫嵩为将!”
  “许司徒此举不妥,皇甫将军镇守历代先帝陵寝,岂能轻动?”
  “凉州叛军的实力比幽州叛军也不遑多让,若斄乡侯董卓未能防备叛军,西凉叛军攻入长安冒犯了先帝陵寝,这个罪你担当得起吗?臣认为钱塘侯朱儁更为合适!”
  “丁司空此言差矣,白波贼子正在太原、河东两郡作乱,钱塘侯现任河南尹,正好可以防备其南下!”
  “臣观幽州叛军中多是乌桓人,逆贼张举声势浩大却奈何不了死守涿县的骑都尉公孙瓒!”
  “公孙瓒其人颇有勇略,据涿郡与幽州叛军抗衡良久,朝廷只需遣一员上将,领精兵与之相辅便能将幽州叛军尽数剿灭,臣荐一将,乃中郎将孟益是也!”
  这个大臣话一说完,下一刻就被人带着嘲讽地反驳了。
  “呵!精兵?如今北军五校、三河骑士皆在三辅地区防备西凉叛军,各地关隘也需精锐之士驻守,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兵北上啊?”
  “难道调遣值守宫禁的羽林卫?”
  众大臣你一言我一语,吵闹了半天还是没有吵出个结果。
  皇帝刘宏正欲让张让出声制止,这时又有一个大臣站出来说道:
  “不若以卢尚书为将如何?”
  一众大臣声音渐小,忽然间觉得这个建议好像不错。
  那个大臣本就与卢植交好,于是便继续补充道:
  “卢尚书本就是幽州人氏,熟悉地形,再募燕赵之地的精壮勇士当能一举平定叛乱!”
  “况且那骑都尉公孙瓒好像就是出自卢尚书门下吧?”
  皇帝刘宏轻疑一声,问道:“哦?卢尚书可有此事?”
  “那公孙瓒的军略可是由你教授的?”
  卢植站出来解释道:
  “公孙伯圭确实曾拜我为师,然亦是陛下宗亲刘宽的门生,臣不敢据此功劳!”
  刘宏在脑子里回忆了一下。
  宗亲刘宽是在三年前去世的,有通儒之称。
  但他在军略上好像没什么东西吧,那公孙瓒的军略还不是你卢植教授的!
  你搁这儿谦虚啥呢?
  于是刘宏拍板道:“那就以卢尚书为将,节制骑都尉公孙瓒替朕平定幽州叛军吧!”
  “中郎将孟益也一同前往,幽、冀两州的郡兵、官员也受卢尚书节制!”
  卢植只好拱手领命:“喏!臣遵旨!”
  ......
  或许是张昊的到来改变了一些历史进程。
  卢植受命北上讨伐幽州叛军,这挤掉了原历史上的中郎将孟益,使其只能在卢植手下听令。
  同时历史上朝廷是九月份才派遣孟益北上的,时间相当于提前了三个月。
  而这,
  正在从玄菟郡南归的张昊还全然不知。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