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启明兄言重了

  他未曾料到曾泰会对这个学生如此维护,
  这样一来,他原本想要浑水摸鱼的念头就难以实现了。
  只能悻悻地冷哼一声,斜眼瞥着窦澈,阴阳怪气地说:
  “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也敢妄谈刑名之事。”
  “你知道什么是查案吗?”
  “还不赶紧滚开!”
  面对盛气凌人的开济,窦澈心头升起一丝疑惑。
  怎觉得这位刑部尚书言行举止颇有些胡搅蛮缠?
  窦澈可不相信,能在宦海沉浮、历经两朝的开济,会在这种小事上动怒。
  这样的人行事均以利益为先,早已练就一副逆来顺受的性子。
  如今却这般胡搅蛮缠,稍有不合意便欲将窦澈推至风口浪尖。
  这绝非是这位资深官僚的一贯作风。
  除非……他有意隐瞒什么。
  窦澈眸光微闪,决定进一步试探这位刑部尚书。
  于是,窦澈心念微动,面上立刻显现出一副傲慢轻蔑的笑容。
  他走上前一步,手指直指开济,讥笑道:
  “我还以为身为刑部尚书,在此会有何种高见,不想竟是如疯狗乱吠一般!”
  “你在现场转悠半天,难道没发现纵火之人并非在此点火吗?”
  “放肆!”开济一听窦澈如此讽刺,当下就想动手抓人。
  但窦澈却毫不示弱,指向地面的痕迹,
  “分明有人从后墙点火,并借预先准备好的引火材料,将火焰扩散至各处。”
  “加上提前预备好的柴火等易燃物品,一旦火势蔓延开来,便无法控制。”
  “身为刑部尚书,对此类线索竟视若无睹。”
  “你这种尸位素餐之徒,何颜面立足于朝廷之上?”
  “你——”
  窦澈一番痛斥,令开济脸色铁青。
  但令人奇怪的是,他并未像之前那样叫嚣着要抓人,
  反而冷笑一声,背手挺胸,傲然回应:
  “果真是无知小儿,你以为我们这几天只是无所事事地待在这里?”
  “不妨告诉你,在你们考试期间,本部照磨吕大人已对现场线索详加勘查。”
  “你所说的这一切,不过是罪犯故布疑阵,企图脱罪的拙劣手段。”
  “我们岂会上此当?”
  开济说得信心十足,话语中尽显公正无私。
  然而,
  他终究还是暴露了破绽。
  窦澈脸上的笑意更浓,望着昂首挺胸、一脸清白模样的开济,
  窦澈微笑道:
  “既然如此,开大人何不请吕大人现身一谈?”
  “或许吕大人近日劳累,对某些细节勘查得不够周全呢?”
  开济眉头紧锁,额头上显现出深深的皱纹,
  但在思考片刻后,他仍默不作声,只是挥手示意,
  从其身后走出一名约三十岁的中年男子。
  “在下便是刑部照磨吕光,这位朋友所言,在下都已留意,不过据查案发当时并无任何人出入后院,后院亦无其他小门。”
  “至于翻墙纵火一说,更是无中生有。”
  “此处围墙高达近七尺,若要翻越,必须借助长梯。”
  “据我等调查,在火灾发生前,并无附近居民发现有人公然扛着长梯经过。”
  “因此,在下认为,此案定是内贼所为,嫌疑最大的便是此间的店小二!”
  吕光话音甫落,身旁一直被钳制的店小二顿时腿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大人……大人……真不是我干的!”
  “聚美楼的老板是我舅舅,我怎么可能烧我舅舅的店铺呢?”
  “一派胡言!”
  然而开济不予理会,挥手示意旁边的凶悍胥吏封住店小二的嘴巴。
  至此,窦澈心中更加确定,
  这位尚书大人必然知晓些什么,或者今日故意摆出这般盛气凌人的姿态,
  目的就是急于将此案了结。
  愈是如此,窦澈就越不能让他如愿。
  他明白,这场大火无论造成多少伤亡,背后的原因无外乎两点:
  一是针对这次主考官,即曾泰设下的陷阱;
  二是直接冲着他而来。
  如今看来,若是为了对付曾泰设局,这些人应期盼此事愈演愈烈才好。
  此刻开济表现出急于结案、平息事态的态度,恰好暗示他们的目标实为自己。
  于此时,0.6瞥见那些胥吏们欲强行带走店小二,
  遂向站在一旁围观的朱明月递了个眼色,接着迈步向前,高声制止道:
  “停手!”
  大家纷纷转头,只见窦澈疾步近前,毫不犹豫地从店小二口中扯下破布。
  紧接着追问:
  “你刚才提到那天清晨酒楼内并无食客,只有一位健硕男子借用过厕所,对吧?”
  “你当着诸位大人面,详细描述一下,那男子何时来到?何时离去?相貌特征又是怎样?”
  “你用心回忆,如实陈诉,尚存一线生机!”
  窦澈此语一出,身边的开济并未作声,反而是吕大人勃然大怒:
  “你什么意思?”
  “是在质疑我的调查结果吗?”
  “吕大人,我哪敢。”
  面对吕光的焦急,窦澈反而露齿一笑。
  “我只是想查明此案真相,吕大人先前勘查中存在不少疏漏,在下实在无法认同。”
  听闻此言,吕光冷哼一声,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
  “那你倒是说说,我有何疏漏之处?”
  “还是你觉得纵火者,是那个来历不明、甚至是否存在都未可知的壮硕劳工?”
  吕光显然怒气冲天,仿佛窦澈这位外行对他的专业质疑,触碰到他的底线。
  然而窦澈并未回应,径直走向后墙。
  面对那堵高耸的后墙,他一寸一寸细致审视。
  窦澈此举立刻引来吕光的讥讽嘲笑。
  “你认为这场大火过后,墙上还能留下什么线索吗?”
  “再说,如此高的后墙要翻越过去,岂能不发出声响?你以为这个店小二是聋子不成?”
  说着,吕光转向店小二,恶意满满的质问:
  “你,之前有没有听到后院有什么动静?”
  店小二颤抖着唇瓣,深知自己的答案关乎生死。
  作为平民百姓,怎敢在众多官员面前撒谎?
  于是,在纠结许久后,店小二只能颤颤巍巍地摇头,磕磕巴巴地说:
  “没……没听见,如果有人从上面跳下来,我一定能察觉到……”
  “可是,我真的没放火啊……”
  但店小二后面苍白无力的辩解和哀求,已无人关注。
  吕光得到确定答复后,转头面向窦澈,满脸冷笑。
  “大火过后,墙上确实难以保留痕迹。”
  “要想翻过这墙,的确需要梯子,可是……”
  窦澈回眸,目光炯炯地凝视着吕光。
  “梯子并非只能肩扛街头显眼处行走。”
  “哈哈……”
  吕光听完窦澈的话,笑得更加得意。
  “你的意思是软梯?你知道软梯需要固定,你看这墙头全是倒扣的瓦片。”
  “就算真有你说的那个壮硕劳工,即使火真是此人所放。”
  “那他的软梯该放在何处?难道悬空飘来不成?”
  吕光自以为讲了一个十分幽默的笑话,说完便旁若无人地大笑起来。
  然而其余人并未迎合他的笑声,而是不约而同地望向后院墙边那一堆木材。
  “墙上固然挂不住梯子,那树上呢?”
  窦澈此言一出,吕光的笑容顿时僵住,如同被扼住咽喉的鸭子般哑然无声。
  片刻后,吕光才吞吞吐吐地开口。
  “树?什么树?”
  窦澈侧首,意味深长地扫了吕光一眼。
  “自然是墙边种植的树。”
  “虽然已被大火烧毁成一堆黑炭,但基本的粗细和树桩仍能分辨得出。”
  窦澈指向附近的树桩,继续说:
  “吕大人真的丝毫未曾察觉?”
  顷刻间,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到了吕光身上。
  在这异样的目光中,吕光脸颊肌肉紧绷,显然是竭力忍耐着咬牙切齿。
  过了许久,他才一字一顿地反驳:
  “就算这里有树,也无法证明纵火犯就是通过绳梯和树进入的。”
  “没有证据,这些只是你的臆测罢了。”
  窦澈微微一笑,并不在意吕光的嘴硬,转身找来一把刷子,仔细清理地面上一段段木炭。
  所有人的眼光都被窦澈的动作吸引。
  原来他们以为墙边散落的粗壮木材,不过是纵火犯使用的引燃物。
  现在看来,这些木材实际上是遭大火焚烧后的观赏树木。
  窦澈一边刷去木头表面的碳灰,一边解说:
  “各位一时未能看出这些树干,也是情有可原。”
  “金陵后院多植杉树,这类树木质地疏松,生长迅速,枝叶茂盛,是庭院装饰的首选。”
  “正因为木质疏松,故在大火中极易燃烧,轻易折断成数截,失去原有的形态。”
  随着窦澈的解释,吕光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急忙连声附和:
  “对,对对对——”
  他频频点头,先前脸上的傲慢与不满早已荡然无存。
  “正是因为如此,我才忽视了那些树木。”
  “你这狡猾之徒,后院竟有这样一棵树,居然也不据实禀报,实在是狡猾至极!”
  在众人注视下,吕光因面子挂不住,竟转而训斥起店小二。
  看到吕光如此缺乏担当,周围的人眼中皆流露出微妙的神色。
  同时,窦澈那里也发现了关键线索。
  “找到了!”
  窦澈手中举起一根人腿粗细的木桩,经过清理后的树木表面赫然现出两条深深的勒痕。
  根据勒痕表面碳化的程度判断,正是火灾发生前不久形成。
  铁一般的证据就在眼前,开济和吕光再也无法抵赖,只好借故重新审理此案,匆匆钻入马车,狼狈地离开了现场。
  望着两人仓皇逃窜的背影,窦澈神秘莫测地笑了笑,走向刚刚被释放、仍呆立原地的店小二。
  而另一边马车上,开济脸色前所未有的阴沉。
  他狠狠瞪了一眼火灾现场方向,眼中闪烁着冰冷的怨恨。
  但他口中所说的话,却将矛头指向郭桓:
  “郭桓这家伙多此一举,还让我们替他收拾残局。”
  说着开济看向身旁端坐的吕光,语气忽然变得异常亲切:
  “启明呐,这件事的后续处理就全仰仗你了。”
  “毕竟……你可是太子殿下的小舅子嘛!”
  吕光听罢,苦笑着摆摆手。
  “尚书大人万勿如此说,这样的事情我怎能去找太子殿下帮忙?”
  “再者,舍妹只是太子侧室,我算不得太子的小舅子。”
  吕光这番话听起来诚恳真切,对自己身份的认识也颇为准确。
  但在开济心中,却暗自发笑。
  此刻,你知道自己不是太子的正牌小舅子了?
  当初瓜分利益的时候,为何不说这样的话?
  真以为我们看重的是吕本?
  一个去世将近两年的太常寺卿,若非考虑到你姐姐是太子侧妃,怎会让你在我们的买卖中分一杯羹?
  尽管心里这般腹诽,但表面上,开济做得滴水不漏。
  只见他豪迈地挥了挥手,佯装大度地说:
  “哎呀,启明兄言重了。”
  “想当年令尊大人担任刑部尚书时,鄙人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文书罢了。”\"
  “若非承蒙令尊提拔,鄙人焉能有今日成就?”
  “我所言之意,并非要你去求助太子,而是相较而言,在郭桓那里,你的身份较我更为便利。”
  “你也清楚,他为人素来固执,若非如此,也不会做出这般纵火之举。”
  目睹吕光低头默然,开济接着循循诱导:
  “当然,也不是让你去说服太子殿下宽恕,只是太子殿下胸怀仁德,此事若让他知晓,恐怕会让太子殿下陷入两难境地。”
  “因此,我们身为臣子,应尽力替太子殿下遮掩此事。”
  吕光在饮下开济一番甜言蜜语后,终是迟疑地点头赞同。或因真心信服开济的话语,或是草原丰厚的利益诱惑使他内心动摇。
  两人悄然乘坐马车,径直来到了郭桓府邸。
  “哈哈,开兄亲临寒舍,真是令郭某倍感荣幸啊!”
  郭桓在待人接物方面确有一套,面对吕光时,他特意避开表字或官职,而选用更亲近且尊贵的称呼“国舅爷”。
  尽管按常规,当朝国舅爷应为马皇后的兄弟,但鉴于朱标地位稳固,加之郭桓有意为之,这一声称呼足以令吕光心中窃喜,但他表面上却装出惶恐之态,连连摆手推辞。
  “国舅爷何必过谦,待太子殿下继承大统之日,中宫皇后之位,还不是您姐姐的囊中之物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