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港岛的强烈巨震

  听见方莉的话,众人才回过味来。
  现在可是石英表的天下,斯沃琪集团还要收购瑞士机械表品牌,这不是把钱扔进水里吗?
  而且,雅典这个品牌他们听说过,宝珀可是从未有所耳闻啊。
  有人见识多,科普了关于宝珀的一些历史。
  知道宝珀在五十年代的鼎盛时期有一款潜水表非常着名,但是自从石英危机以来,宝珀就剩下机芯工厂还在运作,至于自家的品牌手表早就不生产了。
  邵维鼎没有否认这个事实,反而道:“自1735年以来,宝珀从未生产过石英表,未来也绝不会。”
  “雅典同样如此,它们信赖传统工艺。”
  “刚刚方记者问我,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选择收购两家瑞仕机械表品牌。”
  “答案很简单。”邵维鼎一步一步走上阶梯,转过身俯视着面前的所有人道:“因为我们相信手工制造机械表的美感、传统和价值。”
  邵维鼎挥挥手道:“如果你想买一块平平无奇、机器制造的石英表,那就买吧。”
  “但如果你重视传统工艺,就应选择宝珀、选择雅典!”
  邵维鼎露出了手腕上的宝珀至尊经典腕表,低着头仿佛在呢喃:“我始终相信,一款手表,除了它的计时功能。”
  “理应还有更多的含义。”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盯向了邵维鼎手上的那款腕表。
  手表中细致而不紊乱、精密而又富有层次的表芯。
  将浩瀚的星空装入表中,三针轮转的美感,巧夺天工的技艺。
  在场中即使不是对手表喜爱有加的人士,此时也不难不被其震撼。
  “哒哒哒!”
  在所有人赞叹之际,方莉不由得向后倒退三步。
  她无比错愕!
  她并不是被邵维鼎的这番表演给震撼。
  而是因为,刚刚的两句口号。
  “如果你想买一块平平无奇、机器制造的石英表,那就买吧。”
  “但如果你重视传统工艺,就应该选择宝珀、选择雅典!”
  这两句话,引起了她的强烈巨震。
  没错,她的家世确实不普通。
  她是二代华侨,家资过亿英镑。
  不然也不会从小能在英国的贵族学校读书。
  不然,也不会一毕业,就通过家里人的介绍,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港岛证券交易所行政副总裁袁天凡。
  可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如此了解邵维鼎这两句话,对于富人阶层的吸引力。
  她太明白,有钱人买东西在意的从来就不是价格。
  而是这件商品所携带的附加价值。
  而独特性,毫无疑问排在首位。
  现在邵维鼎这两句话一出来,直接可以说是把石英表与廉价挂钩了起来。
  这简直就是明晃晃告诉所有有钱人,你要是自降身份就去买石英表。
  如果你有品位,就需要一块宝珀或者雅典来装饰。
  这他妈,杀人还要诛心。
  方莉看的太透了,她力竭了。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她突然意识到,这一切竟然早就有迹可循。
  她看向台上那个还在表演的浪荡子。
  眼中不由得闪过一丝骇然。
  “这个人,太可怕了!!!”
  ........
  第二天,港岛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都挂着同一句话。
  【如果如果你重视传统工艺,就应该选择宝珀、选择雅典——斯沃琪】
  除了东方日报。
  在所有媒体报纸口径一致之时,东方日报开始大肆鬼扯邵维鼎的花边新闻。
  但是尽管如此,港岛依然迎来了巨震。
  尤其是港岛各大钟表界。
  他们的钟表行,都已经逐渐开始减少机械表的售卖,加大日本三大表的倾销。
  没办法,谁让日本三大表赚钱呢!
  市场接受度高不说,带来的利润也更为可观!
  毕竟账面上的数字不会骗人。
  机械表已经走到了末日,这是事实。
  除了劳力士欧米伽几款品牌外,其他牌子的手表都不太赚钱。
  瑞仕机械表是真的快没人买了。
  现在石英表占据了他们账面大部分份额。
  可现在邵维鼎居然在找死。
  呵呵!
  杨守成躺在一位女明星的大腿上,手上拿着今天的明报,嘴角带着冷笑。
  “年轻人啊,还是太过天真。难道以为仅凭借一两句话,就能扭转长达二十年的石英危机?”
  “这可是整个瑞仕手表界都没办法做到的事情啊。”
  女明星娇嗔道:“阿成,报纸上不是说这位邵公子年轻有为,十分有魄力吗?保不准这事情还真能被他做成呢!”
  “呵。”杨守成笑的更大声了:“曼丽,如果机械表还有未来,那还能轮得着他去瑞仕收购钟表品牌吗?”
  “你不做这行不清楚,现在瑞仕钟表界就是没米下锅,它们啊不是在停产,就是在转型,要不然就直接破产倒闭!”
  “不然还能被他一个外人,收购了雅典和宝珀?”
  “嘻嘻,那还是我们阿成厉害,有眼见呢!”女明星的声音甜的发腻。
  可杨守成就爱这一口。
  现如今正是他的人生黄金期。
  他43年出生于港岛,家里原本只有一家小钟表店。
  子承父业后,他一步步将钟表这个行当做大做强。
  如今俨然已经是港岛钟表界三大巨头之一。
  而除此之外,他的触角更是四处伸展。
  73年,他一手将公司打包上市,由他的父亲担任集团主席,自己亲任总经理的职位,
  依靠从股市上募集而来的资金,开始投身进入地产界。
  只不过天不遂人愿。
  从1973年3月至9月中旬开始,恒生指数从1700多高位开始狂跌,一些炙手可热的蓝筹股,最低限度跌去了七成半。
  又何况是他的钟表公司。
  次年,又碰上了中东石油危机爆发,西方一众国家包括日本猝不及防陷入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他们的股市一泻千里,港岛的恒生指数在上年狂跌75%之后更是再跌60%!
  只不过杨守成就好像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
  如此局面,都被他找到了机会。
  三年之后,杨守成从钟表界筹集到了一笔资金。
  开始对股市楼市进行抄底。
  到如今,杨守成的资产已经遍及钟表、地产、金融、证券等多个行业。
  说一句如日中天也不为过。
  所以,他自然有看不起邵维鼎这个初出茅庐年轻人的底气。
  与他不同的是,此时同为钟表界三大巨头之一的东方钟表掌门人杨明彪,却是一脸凝重。
  他小心翼翼地戴起了老花镜,逐字逐句地看着报纸上的内容。
  他比杨守成痴长六岁,更神奇的是,他最开始就是在杨守成父亲所开的那家钟表店当学徒。
  杨守成起家之时,也正是杨明彪开门立户之时。
  而到了1980年,也就是此时。
  杨守成的英皇钟表行,和杨明彪的东方钟表在业界也是一时俞亮。
  只不过与杨守成四面出击不同,杨明彪只干自己熟悉的一行,只钟情于钟表。
  所以,有些时候,他比杨守成更加的敏锐。
  摘下老花镜,杨明彪将手中的报纸放在桌子上,看了一眼站在他面前的长子,仰头看着窗外满脸凝重:
  “恐怕,真是要变天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