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洛阳城曹爽受诛,朝堂上司马懿辞封。

  蒋济怒气冲冲直奔司马府,手指司马懿大声质问:“太傅,难道你忘记洛水之誓了吗?”
  声音充满愤怒、不解!
  “太尉,懿并未忘记洛水之誓!”
  “然为何如今判定诛杀曹爽三族?”
  “高平陵之后,懿也愿曹爽老老实实做个富家翁,奈何曹爽死心不改,却是又要谋反!”
  司马懿却是辩解,哪知司马懿如此辩解,更是气的蒋济七窍生烟,浑身颤抖:“曹爽若反,大权独揽之时便可反,然其未反。曹爽若反,高平陵之时便可反,然其未反。想如今却说曹爽要反,岂不是无中生有,诬陷于他?乃是你司马懿谋他!”
  蒋济怒气冲冠,却是不与司马懿留情面,直指司马懿的内心。
  “蒋太尉,你我同为四朝老臣,历经曹魏四帝,如此浅显的道理太尉不明白吗?难道太尉想看到洛阳城东市被诛杀者,乃是我司马懿三族吗?”
  这一句话,彻底,毫不掩饰!
  “太傅,难道你不想想曹真曹子丹吗?如今诛杀曹爽三族,清明时节,又有谁为他坟上烧纸。”
  “错就错在曹子丹糊涂,生出如此逆子,不烧也罢。”
  蒋济知道,无论他如何说,司马懿必然要诛杀曹爽三族,再多说无益,既然如此,不若退去:“司马懿,你言而无信,狠毒至极!”
  蒋济猛然口吐一口鲜血,退出司马府。
  正月初十,洛阳城阴云密布,乌鸦成群的盘旋在洛阳城上空,发出凄惨的鸣叫之声,大街小巷皆都闭市,严森森排满了手持兵器的士兵,洛阳城全城戒严,一片死寂!
  今天,是洛阳城东市诛杀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三族的日子!
  “哐哐哐!”
  忽的铜锣之声响起,蓦然打破洛阳城死一般的寂静,大街小巷的窗户默然打开,人们透过窗户向大街看去,只见大街之上,黑压压一群人不计其数,皆戴沉重枷锁,依次在兵士监管之下走向刑场。
  多是沉默,也偶有哭泣声。
  第一个是曹爽,第二个是曹羲,第三个是曹训....
  “午时三刻已到,行刑!”
  监斩官一声令下,只见刽子手举起大刀挥向曹爽的脖颈。
  “司马懿,你司马氏将会如我!”
  曹爽话未落地,却是人头已经掉落地上。
  如此这般,一连十三天,斩杀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三族七千余人。
  尸堆如山,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惨状传入蜀国、吴国,皆叹息:此乃司马懿斩断曹真曹子丹血脉,只怕曹魏要鹿死司马氏之手。
  曹爽人头落地时,自然也传到已是卧床不起的蒋济耳中。
  “七千余人,一十三天,屠杀殆尽!尸堆如山、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蒋济听完,口吐鲜血,大呼:“司马懿大奸,言而无信!济,羞愧难当!济,对不起曹真曹子丹!”
  言毕,气绝身亡!
  司马师看着如此场景,也觉心惊胆战,缓步司马懿房中凝视司马懿:“尸堆如山,血流成河。”
  “师儿,如果是司马氏呢?”
  司马懿平静的看着司马师:“诛杀曹爽,情势所迫,斩草除根,方无后患!”
  司马师点点头:“师儿知道了。”
  曹爽洛阳城东市之中被诛惨状,惊吓到的岂仅仅只有司马师,那些跟随曹爽出城的大臣们也皆个个惊慌失措,惶惶不可终日,只怕司马懿追究起来,岂能免了被判个砍头之罪?
  一时间朝野之中,充满不安骚动。
  司马懿岂能看不出来?
  “此时正是稳定朝政,收拢人心之时。”
  对于司马懿来说,如此大好时机,岂能错过?
  不仅仅要做,且要做的恰到好处,司马懿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适逢刑部按图索骥抓捕到司马鲁芝、主薄杨综、参军辛敞三人,便就奏报司马懿:“高平陵之时,力谏曹爽兵退许昌携天子以令诸侯的,不仅仅只有桓范,三人也是跪地苦谏曹爽,今已抓住,也应以曹爽同党谋反之罪判为夷三族。”
  司马懿见奏,知道机会来了,即刻起身,前往狱中探视。
  死牢之中,只见三人一脸泰然,不争不辩,只待等死。
  “大胆鲁芝,杨综,辛敞,你们三人可知罪吗?”
  虽然司马懿如此呵斥,然三人却是面不改色,平静的看着司马懿:“只凭太傅处置。”
  不亢不卑,平静如水。
  司马懿看了,默默点点头却是笑了:“有何可置之处?你们身为曹爽下属,出城救援,乃是大义,身为曹爽部将临危之时劝曹爽兵退许昌携天子以令诸侯讨伐我司马懿,乃是大忠。此大忠大义之人,我司马懿岂有杀你们的道理?”
  司马懿说完,即命当场释放。
  三人大惊,如此重罪,竟然会毫发无损,就这样释放了?
  三人疑惑的看着司马懿,一时间竟然变得手足无措,但见司马懿绝无虚言,便就普通跪倒:“愿听太傅调遣。”
  司马懿却是笑对三人:“只待早朝之时。”
  被无罪释放的辛敞出了死牢,快步回到家中,一把推开辛宪英的房门,见到辛宪英时噗通跪倒大哭:“多谢姐姐相救,没有姐姐之谏,只怕我死无葬身之地,现如今不仅没死,却是成就了大义之举。”
  辛宪英看着辛敞,依然平静如水:“敞弟,且起来,今有你大义之举,消我灭门之罪,只待司马懿与你封赏。”
  辛宪英的话,又再一次震惊到辛敞:“司马懿不仅不杀,还要封赏?”
  翌日,早朝。
  “啪啪啪。”
  三声净鞭响后,皇帝曹芳御座坐定,太监宣完有事奏本,无事退朝之后,司马懿出列,躬身皇帝曹芳:“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恭敬,谦卑!
  天子曹芳见是司马懿,便赶紧示意司马懿平身:“太傅,只管奏来。”
  “司马鲁芝、主薄杨综、参军辛敞,虽在曹爽谋反之时曾有谏言,然三人是为其主,乃大忠大义之人,故微臣奏请陛下,擢升司马鲁芝为御史中丞、主薄杨综为尚书郎、参军辛敞为河内太守,以效天下臣子。臣,司马懿恭请陛下准奏。”
  司马懿奏完,依然恭敬躬身,等待天子曹芳回复。
  “准奏!”
  天子曹芳自然赶紧答应。
  太极殿群臣见参与死谏曹爽兵退许昌讨伐司马懿的三人不仅仅没事,反而得到擢升,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
  皇帝曹芳话音刚落,只见刑部尚书出列:“臣有本要奏。”
  “准奏。”
  曹芳自然也答应。
  “尚书陈泰也曾参与曹爽谋反,现押于大牢之中,臣奏请陛下,也应以曹爽同党之罪判为夷三族。恭请陛下准奏。”
  “陛下,不可。”
  未等皇帝曹芳说话,司马懿却是躬身出列,阻止刑部尚书之奏。
  “尚书陈泰于洛水河边临危受命,却不顾个人安危不辱使命,不应当斩,不仅仅不斩,也应擢升。”
  曹芳见司马懿如此讲,便看向刑部尚书:“且把陈泰带到大殿之上,朕当面审查。”
  太监听闻曹芳如此说,即刻宣旨:“押尚书陈泰上殿。”
  少倾,既把陈泰押进太极殿殿上。
  太极殿上,只见陈泰虽身负五花大绑,但却是大义凛然,不屈不挠:“只凭皇上处置!”
  “如实禀来。”
  天子曹芳即刻问询陈泰。
  陈泰依然泰然,只把事情来龙去脉如实说个清楚。
  “太傅,如此看来,陈泰所言皆无虚言,依太傅之见该当如何?”
  天子曹芳又问询司马懿。
  “陈泰不辱使命,乃忠义之士,应于擢升。”
  “准。”
  天子曹芳一个准,竟然惊到了陈泰:“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转瞬之间从阶下囚变成了忠义之士而竟得以擢升?既然如此,如此朝堂,还是远离的好。”
  陈泰即刻跪倒:“启禀陛下,臣不愿京城为官。只想边关效命!”
  “既然如此,太傅,不知应如何安置陈泰?”
  天子曹芳又问询司马懿。
  “现关中坐镇的征西将军乃是郭淮,既然陈尚书如此意决,臣奏请陛下任陈泰为雍州刺史,辅佐征西将军郭淮为妥。”
  “准!”
  天子又准了。
  一时间,朝堂之上戏曲般的一幕看呆众位大臣:原来如此,司马懿不仅不赶尽杀绝,且要论功行赏,拉拢人心。
  轰然一声,群臣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朝野上下,一片肃然。
  既然朝野肃然,天子曹芳如何的不知趣?
  即刻御批诏书,封赏司马懿:“太傅司马懿平复曹爽谋反有功,乃是朝廷栋梁,加封太傅司马懿为丞相,辅佐朕以安社稷,增封食邑颍川之繁昌、鄢陵、新汲、父城,并前八县,邑二万户,奏事不名,以褒奖太傅。”
  御批完毕,即刻传诏于司马懿。
  司马懿看了天子御批诏书却只是平静的笑笑,顺手推于一旁。
  “父亲,为何不受丞相之职?”
  司马师不解:“出生入死,不正是为此吗?且受了丞相一职,便可保司马氏永不为鱼肉!”
  “师儿也有糊涂的时候!”
  司马懿在听到司马懿如此说时,便把笑脸收了:“师儿,目光何等的短浅!现在朝堂虽是肃然,然多少双眼睛盯着我们,如果受了丞相之职,岂不坐实我司马氏诛杀曹爽为谋朝权之实?遥想曹操当年,何等的威武,也不是循序渐进而至丞相位吗?即使不受丞相职,仍可行丞相事,要其实,不要其虚,此乃天子先祖所教。”
  司马懿一番话,即刻提醒了司马师:“父亲,师儿明白,且让师儿为父亲代写回诏之疏。”
  司马懿笑而点头。
  司马师伏案提笔,一气呵成:“臣司马懿,受先帝托孤之恩,社稷安危之时挺身而出乃是懿职责所在。今曹爽生无君不臣之心谋反,欲图天子位,臣司马懿舍命诛杀逆贼曹爽,实为懿本分,也实是懿报先帝托孤之恩。丞相之职,关系国之命脉、社稷之安危,懿实不敢受。”
  司马懿看完,不由赞叹,即刻送入皇宫天子案前,辞丞相之职。
  天子曹芳见了,不觉心中一震:“司马懿只受封邑却不受丞相之职,是为辞让之辞。如此看来,还需再下诏。”
  即刻又于案前御批诏书送于司马懿。
  然,司马懿奏疏又到,又是辞丞相职。
  曹芳又见司马懿辞丞相职,依然不放心,又御批诏书发于司马懿。
  这次,天子曹芳觉得,三发御批诏书与司马懿,司马懿定然会受丞相职。
  哪知,司马懿再次奏疏天子曹芳,三辞丞相职。
  如此三番,曹芳知道,丞相之职,司马懿定不受封,方罢。
  然司马懿三辞丞相职之事,朝野上下无有不知,皆言司马懿实为朝廷忠臣,无不赞叹!
  司马懿越是如此,天子曹芳越觉过意不去,既然司马懿不受丞相之职,便就加封司马懿
  九锡之礼,朝会不拜,以此彰显司马懿之功德。
  然司马懿却是又辞加九锡之礼。
  “臣,司马懿跪拜陛下:陛下加封臣司马懿九锡之礼甚重,懿之德能如何能承受的起?历数大魏以来,唯有先祖武皇帝文可治国、武能安邦,大功大德为汉室栋梁,方可受九锡之礼。然如先祖武皇帝者至今无有一人,臣懿亦更不敢与先祖武皇帝相提并论。臣,懿所做只为不负先帝之托,实无有先祖武皇帝大功大德,懿断不敢受。”
  如此三番,司马懿又固辞九锡之礼。
  天子曹芳见状,无奈只得应了司马懿,加封九锡之礼方罢。
  司马懿固辞九锡之礼之事又是遍传朝野上下,群臣无不赞叹,不仅仅赞叹,自此,依附司马懿的大臣一时间不计其数。
  自此,司马懿虽未受丞相之职、未受九锡之礼,然司马懿却是一时间权倾朝野,达到人生鼎峰,与司马懿争锋者已无一人!
  然,即便如此,司马懿却是更加的谨慎,谦卑,对待天子恭敬如初。
  此时的司马懿已年迈七十,司马懿为彰显无有反叛之心,便以年迈为由,逐步减少早朝奏事,慢慢也就不再上早朝了,只平静居于司马府中。
  即便如此,天子曹芳依然让司马懿在洛阳城中建立宗庙,并设置左右长史,增加掾属、舍人的名额到满额的十人,并且每年还可以推荐其掾属一人担任御史,以及举秀才一人,增加司马懿的官骑兵到一百人,鼓吹手十四人。
  自此,司马懿不仅仅权倾朝野,更是风光无限!
  然,一场风暴却正在悄然袭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