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行动

  她怀有叶轩的孩子,如今大秦江山,他们共享,连星真也被纳入他们的羽翼之下。
  叶轩和玉漱对此毫不避讳。
  “你们在讨论什么。”
  玉漱微笑着询问。
  叶轩简单介绍他们刚才的话题——图安之事。
  玉漱的神色复杂难言,而团子则迫不及待地问道:
  “父皇,你们打算怎么解决图安呢。”
  团子摇晃着叶轩的手,期待答案。
  叶轩的目光转向玉漱隆起的腹部,他的解决方案是让她再生育一位,接手图安,这样两国就能和平共处数十年。
  叶轩含笑不语,团子只好转向玉漱寻求解答。
  玉漱温柔地抚摸着团子的脑袋,问道:
  “今天的奏折看了多少。”
  这段时间,团子在学习如何扮演一位贤明的君主,他的教师也在悉心指导。
  同时,他也在逐步研习阅读和处理奏折。
  玉漱的问题转移了话题,团子认真回答:
  “母后,我已经处理了许多奏折,父皇都夸赞我做得很好。”
  那些奏折经过叶轩和玉漱的筛选,逐渐交由团子处理,以培养他的能力。
  团子双手抱胸,满脸自豪。
  玉漱赞许道:
  “我们家的小荣禄真不简单。”
  团子闻言,笑得眉眼弯弯,被夸奖得飘飘然。
  往日的诸侯余孽,在强秦的征伐之下。短短一年间便烟消云散。
  王离和李信领军凯旋,带领着数量庞大的队伍缓缓走向首都长安。李信和王离骑着矫健的战马,引领着这支威武壮观的队伍,囚车载着战果,伴随他们一同归来。
  囚车内的囚犯衣衫褴褛,形貌憔悴,仿佛流浪街头的乞丐,他们手腕脚踝皆缠绕着铁链,这些都是六国叛乱分子的核心成员,包括项庄在内。
  士兵们的脸庞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每个人都昂首挺胸,期待着回归。
  远远望去,李信与王离惊讶地发现咸阳城门外聚集了庞大的人群。
  他们疑惑不解,走近一看,才发现是叶轩将军亲自领军前来迎接他们。
  王离与李信内心满是震撼,丞相这般尊贵的地位,他们怎敢奢望如此待遇。
  “丞相。”
  两人连忙翻身下马,恭敬地行礼。
  “两位将军这一年为大秦浴血奋战,实在不易。”
  叶轩扶起他们,言语间充满赞赏,“六国叛贼已被荡平,这全赖二位的英勇。”
  “我等不敢居功,那些叛逆如同朽木败草,在我大秦铁骑面前不堪一击。”
  王离与李信坚定地回应,“为陛下、太后、丞相,乃至黎民百姓效力,是我们的职责。”
  叶轩点头示意,随后下令奏乐,殿堂内顿时响起欢快的旋律,沿途百姓夹道欢迎凯旋的军队,李信与王离的笑容灿烂,叶轩则深思着未来之事。
  六国已除,秦国再无内忧,接下来便是面对北方草原的威胁。
  冒顿的匈奴正日益壮大,其铁骑不可小觑。
  历史上,连刘邦都曾对此束手无策,直到汉武帝时代,霍去病和卫青的英勇才得以遏制。
  “如何应对匈奴。”
  叶轩心中暗自筹谋。
  张飞和赵云走进宫殿,觐见年轻的君主昌盛。他虽身材娇小,却坐姿端正,头戴十二旒冕,身着玄冕,虽不显威猛,但帝王的气息犹在。
  琴心在侧默默听闻,以屏风屏蔽众臣的目光,计划对有功之臣实行嘉奖。第九十一章 六国消亡之后?历史的偏离令人瞠目,易小川不禁愕然!
  金色的大殿依旧辉煌,文武官员整齐排列,叶轩左丞相引领众人。
  王离挺身而出:“末将王离,不负使命,荡平韩、赵、燕、齐叛乱。”
  李信紧随其后:“末将李信,肃清楚国,稳定南方,南方已重归平静。”
  荣禄轻轻挥手,表示嘉许:“两位爱卿,此番功绩卓着,辛苦了。”
  君主承诺丰厚的奖赏。
  小团子的话语中带着一丝犹豫。
  叶轩不禁感到一丝无奈。
  虽然小团子平时表现得温顺听话,他必定已将准备好的内容熟记于心,但在大殿上面对众多文臣武将,难免会有些紧张。
  此刻,幕后,玉漱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封书信。小团子一见,那上面正是他即将宣读的内容,他的心中顿时充满了喜悦。
  他用黑亮的眼睛快速扫过纸条,然后用一种略带狡黠的语气说道:“王离将军,李信将军因征讨叛逆有功,晋升爵位,赏赐黄金万两,府邸十座,还有金银珠宝十箱。”
  殿内官员们闻言,皆是羡慕不已,感叹君主的慷慨。
  他们明白,这一切都是叶轩的决策,毕竟他向来出手大方。
  王离和李信闻言,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微臣谢陛下恩典。”
  对于他们来说,爵位的提升实属不易,这些物质奖励更是锦上添花。
  随后,他们恭敬地交还了兵符。
  胜利归来,结束战争后,他们明白继续握有兵权可能会招致猜疑,因此主动归还,表明自己的立场。
  这样既能维护和平,又能保持清白。
  阴森的咸阳天牢里,光线昏暗,充斥着铁锈般的血腥气息。
  凄厉的惨叫声此起彼伏,仿佛是人间炼狱的一部分。
  “快些行动。”
  狱卒催促着项庄等人。
  项庄等人戴着枷锁,衣衫褴褛,神情狼狈,每一步都显得艰难。
  项庄挣扎着试图抵抗狱卒的推搡,然而狱卒毫不留情,他只能强忍怒火,接受现实。
  牢门开启,项庄被推进去,重重地摔倒在地,随后牢门紧闭,狱卒又押着其他人离开。
  “这群秦朝的恶棍。”
  项庄心中暗自发誓,总有一天,他会亲手复仇。
  角落里的身影,披头散发,只露出一双眼睛,忽然开口,每动一下,锁链就发出咔嚓声。
  “你是……项庄。”
  那声音充满惊讶。
  “你是何人。”
  项庄疑惑地看向这个被囚禁的陌生人,他显得极为憔悴,锁链拖曳着重物,琵琶骨穿透墙壁,令人触目惊心。
  “我是你的兄长,项羽。”
  那人拨开头发,露出满是尘土的脸庞,项庄的眼中瞬间聚焦。
  “大哥。”
  他迅速靠近,难以置信。
  项羽冷笑道:“我天生力大无穷,他们惧怕我,所以断我筋脉,废我武功,甚至穿透琵琶骨。”
  他话锋一转,“不过,项庄,你怎么也被抓了。”
  项庄苦笑着,开始讲述起义的经过。
  “始皇帝去世后,我们便揭竿而起,试图复兴楚国。”
  其余五国的后裔相继掀起反旗。
  原以为始皇帝驾崩后,大秦无人能阻,复国复仇指日可待。
  却未料秦军遣李信、王离出征,对他们实施围剿。
  韩魏赵燕等国的兵马未经严格训练,如何抵挡得住秦军铁骑的冲击?
  李信竟放火烧了我们的粮草供给。
  秦军在他的带领下,步步紧逼,势如破竹。
  各国军队纷纷溃败,无一幸免。
  项庄怒火中烧,\"若非李信手段卑劣,烧毁粮草,我们或许还有胜算。”
  项羽对此深感遗憾,感叹命运多舛。
  “谁能想到会有今日这般局面。”
  “只恨我被囚禁于咸阳,无法与你们并肩作战,对抗暴秦。”
  “否则,定能让秦军尸骨无存。”
  项庄苦笑着摇头。
  然而,无论他们如何挣扎,都无法撼动大秦的稳固统治。
  皇宫内,尚衣局的角落,易小川和刘邦机械地操作着丝线,编织衣物。
  身旁的太监尖声呵斥,一脚将他们踢翻,怒吼:“你们动作怎么这么慢,何时才能完成一件。”
  这些太监找借口施暴,易小川与刘邦无奈地抱肩蹲下。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几个太监正低声议论。
  李信、王离两位将军功勋卓着,平定了六国余党,如今大秦天下太平,他们的爵位晋升,奖赏无数金银财宝。
  “那些叛乱的六国余党,不过是不堪一击的蝼蚁,败于我大秦铁骑之下实属必然。”
  易小川闻言,猛然推开欺压他的太监,趋步至他们跟前,目光犀利。
  他直视这几人,太监们脸上闪过一丝不悦。
  “六国余党原本就是微不足道的残部,早先已败于我秦军,再次失败乃天经地义,你何故对此如此在意。”
  易小川心中涌上一阵无奈。
  各地的纷争逐渐平息,刘季一时受困于殿堂之内。项羽深陷囹圄。
  难道大秦的江山真的无法动摇?
  历史的轨迹似乎偏离得太远。
  大汉王朝的未来何去何从?
  是否还能建立起一个新的纪元?
  “好啊,竟敢推我,看我怎么教训你。”
  刚才被推倒的太监怒气冲冲,再次将易小川按倒,一顿拳脚相加。
  此刻的易小川满脑子都是六国余党覆灭的画面,痛楚仿佛消失了一般。
  他只觉,历史的车轮似乎即将失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