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宫廷深处的密谋,逐渐浮出水面。

  秦始皇并无立储之心,寻找长生不老药,是他的长远目标,永世为帝,掌控大秦。
  至于太子,对他而言,纯属多余。
  御书房内,秦始皇凝视着低头恭顺的赵高,眼神深邃。
  连赵高都知道哪些话该说,李斯的智慧岂会不知何为明智?他审视着堆积的立储奏折,眼底涌动着隐秘的决定。
  数日之后,赵高率领铁骑,悄然包围了一座朝廷显贵的府邸。
  “你们究竟在做什么!我可是有身份的人。””
  “朕的股肱。”
  “赵高,你胆敢冒犯,我定要面奏陛下,讨回公道。”
  在秦宫的肃杀气氛中,士兵们如猎鹰般锐利的目光锁定住一名瑟瑟发抖的官员,他们的喊声如同雷霆般在空气中回荡。
  “吴将军,陛下之令,不可违抗。”
  吴将军面无表情,只轻轻颔首,仿佛在确认这场冷酷的游戏规则。
  一名官员惶恐地反驳:“这绝不可能,我是陛下亲信,丞相定会庇护。”
  他的声音在空荡荡的宫殿里回响,却无人回应。
  赵高,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他凑近官员,低沉而嘲讽地说:“这是皇室的决定。”
  李斯的追随者瞪大眼睛,满是惊恐:“胡亥公子将登基,那时丞相会救我们。”
  然而,赵高仅是轻蔑一笑,从袖中抽出一张名单,命令道:“带走,下一个目标。”
  他的决断如同寒风,瞬间冻结了所有的喧嚣。
  数百名士兵整齐划一地应答,将那些还在叫嚣的李斯党羽像猎物一样拖离视线。
  街头巷尾,百姓们惊讶地看着这一幕,议论纷纷。
  “廷尉张大人也被牵涉其中,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他们低声交谈,眼中满是困惑。
  在阴森的天牢深处,那些曾经的朝廷要员低头蜷缩,长发遮掩着他们的恐惧。
  一名下属紧张地向赵高报告:“大人,所有人都已关押。”
  赵高手指轻敲扳指,眼神冷峻,内心盘算着下一步的棋局。
  那些曾高呼立胡亥为储君的人,此刻已陷入囹圄,消息如野火般迅速蔓延。
  李斯阵营笼罩在恐慌之中,人心惶惶。
  “下一个会是谁。”
  他们互相质问,后悔当初的选择。
  丞相府内,李斯的亲信们屏息聆听,他们跪在地上,忐忑不安。
  有人小心翼翼地提出:“丞相,我们的支持者被捕,这是陛下对我们不满的信号吗。”
  李斯坐在上位,面色平静,但内心波澜暗涌:“不必担忧,我在此,一切皆可应对。”
  他的话语犹如一道无形的盾牌,试图安抚众人,但实际上,他在心里默默计算,等待风暴过后,那即将来临的清算时刻。
  面对奏章之事,李斯坚定了决心,深信秦王最终会妥协,选择立胡亥为接班人。
  “此事我定当据理力争,陛下的心思,我清楚。”
  他的话语安抚着身边紧张的亲信,仿佛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
  然而,现实并非如他所料。
  几日后的突变犹如晴空霹雳,李斯最亲近的几个幕僚相继被捕。
  他的手,捧着茶杯,颤抖着倾泻出冷冽的水渍。
  他微微闭目,试图稳住情绪,“陛下此刻不过是雷霆之怒,稍待时日,必能理解。”
  尽管内心深处自我安慰,但传来的不再是秦王的私语,而是太监以秦王的名义,严厉谴责他怠政的训斥。
  李斯的脸色如墨,低垂的头颅仿佛承载着千钧重负。
  那太监的声音,如同尖锐的针,刺入他的耳膜,直抵心灵深处,沉闷而压抑。
  “丞相,望你谨记,切勿再蹈覆辙。”
  秦王的口谕如同冰冷的铁链,宣告了他的失宠。
  “若再犯,朕绝不姑息。”
  太监宣读完毕,转身离去,留下李斯单膝跪地,身影显得格外消瘦。
  只因一个微妙的决策,秦王的愤怒便如狂澜般席卷而来。
  昔日的权柄象征如今却成了鞭笞,李斯的心中燃烧着悔恨与恐惧。
  他意识到,这次的打击并非偶然,而是秦王对他的警告,帝皇威严不容挑衅。
  他站在丞相府的庭院中,凝视着宏伟的建筑,回忆起曾经的辉煌。
  位高权重,他曾是帝国的支柱,如今却如风雨飘摇的树叶。
  他知道,此刻的选择关乎生死,关乎他的政治生涯。
  三天后,金碧辉煌的早朝大殿,李斯挺直脊梁,面对满朝文武和秦王的目光,心头的大山似乎更加沉重。
  他明白,每一刻都可能是决定命运的瞬间,他必须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尽管前方布满荆棘。
  “陛下,”他的声音在殿堂内回荡,带着决绝与无奈,“臣愿以事实证明,我对大秦的忠诚,从未改变。”
  “吾已垂垂老矣,力不从心。”
  “此生,恐难再为陛下与大秦披荆斩棘。”
  “我意已决,欲告老还乡,享受余生。”
  他的话语如同晴空霹雳,惊艳四座。第一百三十二章 李相国之辞官!政坛巨浪翻腾!
  一时间,朝堂上鸦雀无声,只听见心跳声回荡。
  “何以至此。”
  “丞相竟要卸任。”
  “天下动荡,将至何方。”
  众臣窃窃私议,眼神中满是困惑和不安。
  李斯一派面如死灰,难以置信地睁大眼睛。
  丞相,那个权倾朝野的人物,居然主动提出退位?
  这岂非晴天霹雳?事先毫无征兆,他们甚至未曾察觉到一丝端倪。
  他们试图理解,为何丞相会选择放弃这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他们看来,这位置犹如铁打的江山,无人能撼。
  他们最初的震惊转为深思,若李斯离去,他们何去何从?
  原本期待着扶持胡亥登基,借此攀龙附凤,如今却面临这样的变故。
  李斯的亲信们一脸茫然,未来之路仿佛骤然变得模糊不清。
  有人试图挽留,用恳切的目光祈求丞相的回心转意,而另一些人则开始盘算应对之策。
  是静待李斯东山再起,还是另寻他主?这成了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蒙恬一派的官员同样措手不及,原本担忧李斯掌控全局,如今却看到李斯阵营内部动荡。
  他们虽暗自庆幸,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也不禁心中疑惑。
  扶苏和蒙恬远在边疆,决策权不在手中,只能寄希望于长城那边的急信能带来些许对策。
  然而,那份求助信尚在途中,朝堂局势已如疾风骤雨般变幻莫测。
  李斯的亲信们纷纷落马,而李斯本人也遭受始皇帝雷霆之怒的责备。
  蒙恬一派瞠目结舌,始料未及这场风暴的猛烈程度。
  对于秦始皇对李斯一派的清算,他们虽然早有预料,但亲眼目睹,仍让他们难以接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