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别说加俩菜,就是十个菜也加得!

  那主事自然派人去寻,然而他注定是寻不到的,另外教坊司本就对这钟暮瑶不感冒,倒也不虞上头会追究。
  最主要是现在的江宁不太平,虽然看起来那位手持圣旨的钟县令并没有刁难他们的想法,但是还是小心为妙,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总不能教坊司产业你打上门来吧?
  要是让那位主事知道还真是钟年上门把人偷走的,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哦不对,那不叫偷,那就两情相悦,正大光明的从窗户飞出去。
  话说钟年回到县衙的时候,老郭头已经在等着了。
  钟年挠了挠头,心说倒是把这茬给忘了,有些不好意思地走上前道,“老郭,今天比较忙,见谅啊。”
  朱棣这次倒是并没有为难他,甚至还很大度的摆了摆手道,“无妨,我也才刚到。”
  也许是老头也觉得这两天钟年属实是有些太忙了,已经很多天没能朝九晚五了,有些于心不忍。
  但是钟年却莫名觉得有些想笑。
  之前自己兢兢业业的工作,这老头来了就给自己一顿埋汰,今天自己去风流了一下午,这老头看样子还挺高兴,真不知道他要是知道了会是什么表情。
  这事情又瞒不住,满城的锦衣卫,老头想知道并不难,再说自己也没有隐藏行踪。
  不过显然老头现在并不知道,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这目前来看是个好消息。
  “老郭,钱带来了没?”
  朱棣把玩着一串不知道从哪搞来的佛珠,一边随口说道,“就在门口,一马车呢。”
  “啊?马车?”
  钟年一愣,但是转而惊喜地道,“还得是你老郭够意思啊!丫丫!今晚加两个菜!”
  “啊?哦,好。”
  丫丫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刚回来怎么就要加俩菜呢,这是干啥?
  但是家里面有客人,她也没有多问,从地窖里面又拿出来一条草鱼来。
  那就做个西湖醋鱼好了。
  那边钟年已经给朱棣倒上茶了。
  也难怪他这么高兴,这用马车拉说明什么啊?
  谁家一千张宝钞还要用马车拉?
  一张宝钞的厚度也就零点二毫米多,长三十三点八毫米,宽二十二毫米,这是钟年用系统给的游标卡尺测量的,一千张无非也就两个酒瓶子并排摆放那么大,谁用马车拉啊?
  所以,这说明朱棣送来的是铜钱啊!
  铜钱和大明宝钞那可真不算一个概念。
  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设立倒钞法,以旧钞换新钞。
  但是,这里面有个很……蛋疼的问题。
  这里要简单批评一下老朱啊,当然,老朱提出以旧换新这个想法是很不错的。
  因为毕竟是用墨水印的,时间长了这个墨迹肯定会淡化,严重点直接就被磨损了,磨损到一定地步就没办法用了,因为人家不敢收啊,谁知道这是你自己画拉的还是朝廷印发的?
  所以肯定要有这么一个法律和机构用来更换宝钞,但是老朱的骚操作就出现了!
  旧钞换新钞可以,但是不是免费的,需要收取一个叫做工本费的东西。
  最早的时候,收费标准差不多是换一贯宝钞要收取三十文钱的工本费。
  简单点来说,就是辛辛苦苦挣来一贯钱,不舍得花,存了起来,后面需要用了,发现磨损了,那就要去换新的,诶,三十文没了。
  还没花呢,三十文先没了。
  普通人家还好啊,基本上当月赚当月花,但是大户人家乃至县衙这种机构可不同。
  就拿钟年来说吧,就从他穿越到现在,衙门库房的宝钞所耗费的工本费就有一百贯了。
  这么大个衙门,半年,一百贯,好像倒也不是太多。
  但是问题在于这一百贯浪费的毫无必要啊!
  特别是钟年三年的俸禄才一百贯,这让他怎么接受?
  所以朱棣这一千贯铜钱可真是送到他心坎里面去了。
  别说加俩菜,就是加十个菜也加得。
  一千贯如果存在库房,不多,放俩月,三十贯没了,三十贯能做几百个菜了。
  朱棣有些莫名其妙地道,“你至于嘛?”
  钟年脸上笑容一敛,十分郑重地道,“当然有必要!不瞒你说,这宝钞,我江宁县苦之久矣!”
  实际情况当然是没有他说的那么严重,但是很严重就对了,正巧朱棣就在,他感觉有必要暗示一下。
  “嗯?什么话你这是,宝钞不比铜钱方便多了?我这也是家里铜钱没地方放,正好还欠你钱,这才给你拉来的,不然谁闲的没事出门拉一车铜钱啊?”
  钟年扯了扯嘴角,心说你家铜钱没地放?你说出来鬼信吗?
  实际上钟年到现在也不太明白为毛朱棣会给他送铜钱来而不是宝钞,在他的印象当中,这位永乐大帝对于宝钞的执念几近疯魔。
  朱棣做燕王时曾这样说过:“宝钞这东西,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的好东西,明明只是一些纸张,印上字之后就可以当金银用,还更方便,而且宝钞是朝廷印的,想要多少就可以有多少,跟白捡的差不多。”
  当时好像还被大哥朱标给臭骂了一顿来着。
  然而,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位后来靖难成功还当皇帝了,这下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修复城池没钱怎么办?印宝钞!
  出征漠北没钱怎么办?印宝钞!
  修永乐大典没钱怎么办?印宝钞!
  修建北京城没钱怎么办?印宝钞!
  郑和下西洋没钱怎么办?印宝钞!
  印就完事了!
  为什么内行人都赞扬朱瞻基是一代明君?明明朱棣打下来的草原朱瞻基给丢了一大半,但是却没有人说他是昏君?
  就凭借他能把永乐滥印宝钞挖的窟窿给填补死,还能给朱祁镇留下那么厚的家底。
  别看朱瞻基地盘小,但是论经济头脑,十个朱棣拍马也比不上他。
  如果换一个和朱棣一样的武夫来顶替朱瞻基的位置,那恐怕就没李自成什么事了,宣德年间大明就崩盘了。
  后世总有些键盘侠说朱棣五征漠北是多大多大的功绩,朝廷有多么多么强大,又万国来朝又永乐盛世。
  没有人去看一看被朱棣玩坏了的大明宝钞已经一铲一铲地给大明挖好了一个多么大的墓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