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半点边都不沾

  至于范文宇控股这么多,钟年倒也不害怕,因为这些钱最终都是归于县衙的。
  虽然说,这人一有钱,就容易变是真的。
  但是钟年也不怕,因为还有朱瞻基在。
  虽然现在他只是郭瞻基,但是钟年知道,这爷仨的身份不可能瞒一辈子,最迟半年不到,就到了坦诚相见的时候。
  到时候给范文宇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跳啊。
  更别说范文宇要是实在变心,钟年还能一刀给他咔嚓了。
  开玩笑,为什么规矩是强者制定的?因为强者可以让所有人都遵守规矩。
  至于说强者自己不守规矩?
  抱歉,那他不可能成为强者。
  如果钟年不守规矩,每天不按时打卡上下班,那系统根本就不给奖励。
  忙活了一天,钟年才从积香楼回到县衙,刚一到家,就在门口看到了张保和肖仁。
  钟年苦笑一声迎了上去。
  任重而道远啊!
  “我在这呢,张兄。”
  张保回过头来,见到是钟年,忙拱手道,“草民见过县尊大人。”
  钟年忙摆了摆手道,“咱哥俩哪那么多讲究,话说,你这好好的锦衣卫不当,怎么还自称草民呢?”
  张保脸色微变,但很快又笑道,“这不是上次因为那件事被革职了,正好,家中还有些藏书,我就在这县里面开了家书店,凑合过日子。”
  钟年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后指着身后的范文宇笑道,“张兄,这位是我们江宁县的县丞,范文宇。”
  随后又回过头来对着范文宇道,“老范,这位是我的朋友,张保,原本是应天千户所的千户。”
  范文宇闻言吓了一跳。
  先前钟年说张保是锦衣卫的时候, 他腿肚子就开始打哆嗦了。
  在大明朝当官,谁不知道锦衣卫啊,那完全就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
  明初四大案,有三个半都是锦衣卫一手操办的。
  这些年死在锦衣卫手上的官员,没有五万也有三万了。
  是的,单位是万,不是千。
  就是这么恐怖。
  百姓们反倒是对锦衣卫无感,因为锦衣卫如果敢骚扰百姓,老朱和大朱的砍刀就下来了。
  但是官员不一样,当官的就没有不怕锦衣卫的,别说当官的,就是公爵、侯爵,死在锦衣卫手上的也好几十号了。
  也就只有亲王一级的,锦衣卫不敢动,其他的哪怕是郡王都要掂量掂量。
  那天在金凤楼,朱尚煜不就是被一个假的“肖仁”给吓跑的?
  百户尚且如此,千户?应天千户所的千户?
  说是活阎王也不为过。
  钟年见状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别怕,张兄现在只是咱们江宁县的一名掌柜的。”
  张保跟着笑道,“是啊,咱现在可不是啥锦衣卫了,今后还得多多仰仗大人呢,哦对了,这位是我请的账房先生,肖仁,肖先生。”
  肖仁闻言及忙拱手道,“草民见过县尊大人,县丞大人。”
  钟年啧了一声道,“张兄不必如此客气,什么草民不草民的,伤感情,咱们不若以表字相称如何?在下表字浩瀚。”
  范文宇急忙道,“在下字志远。”
  张保愣了愣,随后笑道,“既然如此,那保就却之不恭了,张保,字建德。”
  肖仁忙道,“在下字善存。”
  钟年扯了扯嘴角,心说你俩但凡和你们的名和字沾一点关系,也不至于把人家小范同学吓成这个样子。
  建德建德,干的都是缺德事,肖仁就更离谱,仁、善,和他这锦衣卫百户的身份是半点边都不沾。
  说句不好听的,这里面的间隔比方孝孺和他的第十族之间的间隔还大点。
  但是钟年很快又哎呀一声道,“瞧瞧我这脑子,怎么能让客人在外面站着说话呢,二位要是不嫌弃的话,不如移步衙门后院一叙。”
  二人对视一眼,张保拱手道,“既然如此,那愚兄弟二人就叨扰大人了。”
  钟年摆了摆手,“什么叨扰不叨扰的,在我这,没那么多规矩。”
  来到后院,还是那副老样子,“三秦”(秦雪、秦莲、秦穆氏)正在准备饭菜,朱瞻基在院子里面站桩,见到钟年回来,只是喊了一句“钟先生好”,并没有动。
  张保一见到朱瞻基,顿时脸色大变,正要上前,却被钟年给一把拉住了。
  张保不解地看向钟年,钟年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这才松开他。
  肖仁并不认识朱瞻基,所以并没有什么反应,只当这是钟年的弟弟之类的。
  至于儿子,那不可能,就算再早生娃,十一二岁也不可能有那个能力。
  钟年才二十,这是实打实的,院子里面站着的那小子少说也有八九岁了。
  钟年对着厨房喊了一声,“丫丫,沏茶!有客人!”
  丫丫回应了一声,“知道啦,公子!”
  随后钟年对着身后的范文宇道,“老范,忙活一天了,今天你也在这跟着吃一顿吧。”
  范文宇迟疑片刻,点了点头。
  随后钟年引着三人在石桌前分宾主落座。
  坐下之后,钟年对着朱瞻基招呼道,“瞻基,你先回房间吧,等吃饭你再出来。”
  朱瞻基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将手放下,哦了一声之后就回房间去了。
  张保眼睛睁得老大,张了张嘴,但是并没有说什么,显然是被吓得不轻。
  一旁的肖仁凑到他身边低声道,“老大,怎么了?”
  张保回过神来,摇了摇头,道,“少说,多看。”
  “哦。”
  肖仁耸了耸肩,坐回原位。
  钟年率先开口道,“建德兄,不知你此番前来,可是有要事?”
  张保忙道,“确是有事相求,愚兄听闻江宁学院需要书籍,正好愚兄开了一家书店,希望能为孩子们略尽绵薄之力。”
  钟年点了点头,“实不相瞒,如今孩子们三五个人只能用一本书,对此我也是苦之久矣,建德兄自来可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啊!”
  张保忙摆了摆手,“贤弟过奖了,愚兄也只是想为孩子们略尽绵薄之力,顺带着混口饭吃罢了。”
  钟年在心里面补充了一句,顺带着监视这棒槌县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