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河南战场

  第318章河南战场
  “轰轰轰轰!”
  明军数十门火炮正对着延津县城墙不断炮轰。
  整段城墙都在大炮轰击下剧烈晃动,城墙上已经没有清兵敢站着,所有人全都躲在了女墙后面。
  就这,还不保险。
  区区一座县城而已,女墙可能连寻常火炮都挡不住。
  “轰轰……嘭……咔嚓咔嚓~~!”
  却是一发远程重炮打出来的炮弹撞上城墙,直接在那段城墙上撞开了一道清晰可见的裂纹。
  这才半天而已啊!
  “这怎么可能,为何伪明反贼的火炮威力会这般大?”周协满脸惊骇。
  一旁的房延清亦是脸色难看。
  明军的火炮本就是用最新式的空心铸炮法熔铸而成,这个技术可是连欧洲殖民者都还没发现。
  如此熔铸的火炮,不仅射程更远,而且对膛压和火药的耐受力也更强。
  这就意味着明军终于可以在火炮里用上糖火药了,这样打出来的炮弹不仅射程远,而且威力也更大。
  当然,便是威力再大,半天就把城墙轰开一个裂口,这纯粹是延津县的城墙质量太差。
  早在二十年前,延津县的城墙便因年久失修坍塌过一次。现在的城墙还是靠着时任县令带头捐资,然后再募捐重修起来的。
  可这种民间助资翻修的城墙,其质量……只能说堪忧。
  因为连县令老爷都为此掏钱破费了,人家又不是本地人,那肯定是得拿些“补偿”的。
  既然县令都拿了,那下面人肯定也得拿。
  不拿岂非不给县太爷面子?
  而且康熙朝的俸禄极低,基本对标前明,也就高了一点而已。
  要不然,雍正也不至于搞个养廉银出来(养廉银是官员俸禄的十至百倍)。
  房延清和周协打算死守延津县,再派遣死士出城求援的想法还没来及实施,就已经宣告破产。
  这才第一天,延津县城墙就被轰开裂口。
  照这个速度下来,不出三天,整段城墙怕是都得被明军火炮轰塌。
  而且,就算三天轰不塌,延津县可是开封大军粮道转运点。
  这里哪怕只是被围困三日,整个粮道也就断了。
  开封前线可是有着足足十五万大军,其中更是有着近三分之一的骑兵。
  这每日人吃马嚼,加起来完全是个天文数字。
  别说三天,就是断粮一天,也得闹出不少乱子来。
  房延清已然心急如焚:“周将军,这可如何是好?反贼大军若继续围城炮轰下去,便是军心士气不散,那前线军粮断运,皇上那边……”
  周协同样心中惊骇,左思右想,说道:“伪明大军虽在攻城,却并未出动步军,只以火炮。想必是害怕伤亡,想只凭借火炮轰开城墙。趁此时间,当速速派遣死士突围求援!”
  房延清颇为担忧:“现在求援……当真有用?”
  周协厉声喝道:“若不派求援,那我等城破之际,就只能自己选个体面的死法了!”
  一听到要死,房延清这才幡然醒悟,连连点头。
  只不过,死士却不是那么好找的,尤其城外明军炮火连天,兵力更是城内数倍。
  甚至城里已经不经意间在流传“伪明满万不可敌”的谣言。
  这并非细作带来,纯粹是城中士绅百姓在互相串联,那些清兵压力之下以讹传讹。
  还是周协亲自出面威逼利诱,房延清又从官仓拿出真金白银,这才终于挑出三名死士。
  然而,这三名死士怀揣必死决心,带着求援书信才刚出城。
  没跑多远,明军骑兵便一拥而上。
  五千明骑未动,仅仅只出动一百骑兵围堵。
  这三个死士瞬间全都吓的什么必死决心都没了。
  “别……别杀我!我愿降,我愿降!”
  三人未及分开,就麻溜的从马上跳下,趴在地上乞降饶命。
  城墙上,房延清、周协二人脸色铁青。
  明军骑兵动作太快,那三个死士甚至都没跑出城墙的视线范围。
  不光是房延清、周协看到了,就连其余延津县的清兵也都看到了。
  军心士气再度下降。
  若非这些清兵都是汉军旗的,知道投降了也没好下场,否则恐怕都已经投了。
  延津县被明军奇袭围困,军心浮动,城外的杨恭倒是十分轻松。
  尤其在抓住那三名死士以后,杨恭还有闲心分兵,跑去打阳武县。
  不求打下阳武县,但那里的码头渡口却是一定要拿下。
  ……
  归德府。
  “轰轰轰轰!”
  “轰轰轰轰!”
  清军火炮正与明军火炮持续不断对射轰击。
  “轰隆……嘭!”
  不时有清军阵地炮台中的火炮被明军炮弹命中,运气好的只是炮台被炮弹摧毁。
  运气不好的,直接被滚烫的炮弹命中炮台后面的火药桶。剧烈的爆炸不仅摧毁了炮台,便连炮手也被一并吞没。
  其中,甚至还偶尔夹杂一两门因为连续开炮导致炸膛的。
  如此场景,在清军炮兵阵地不时就会出现。
  与之相比,明军火炮损失却是极小。
  明军火炮本就是居高临下,而且还都是空心铸炮法铸的新炮,射程威力都远远大于满清的红衣大炮。
  连续数日猛攻下来,除去攻城部队,便属满清炮兵的伤亡最重。
  若非满清十五万大军,火炮和炮兵的数量足够多,怕是都已经先一步支撑不住了。
  “哗~~”
  “快跑啊!”
  “……”
  伴随着前线的喧哗呼喊,这一日攻城的清军终于顶不住伤亡,再次如潮水般退却。
  偌大的归德府城,在清军面前俨然如同难以逾越的天堑。
  清军大营。
  雍正御驾坐在主位,随军文武都已到齐。
  蒋廷锡率先开口发难:“张将军,我军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为何这么多日还是未曾攻克归德府城?莫不是将军有意拖延?”
  历史上,这人与张廷玉一样,都是雍正的潜邸旧臣加宠臣。从雍正即位开始,平步青云。
  雍正六年,擢升文华殿大学士。
  七年,加太子太傅。
  八年,累封一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男爵下一级……有点抠),许世袭。
  雍正一朝,蒋廷锡受过的赏赐仅次于张廷玉。
  甚至其兄长贪墨官银二百万两,都难撼动雍正对其恩宠。
  雍正对其评价:“在公勤夙夜,懋绩有贤声。”
  蒋廷锡作为雍正宠臣,政治情商自然不低。即便是有想法,也不会这么直接在皇帝面前发难。
  这很明显是雍正有疑虑,不方便说。
  张文焕听懂了,连忙请罪:“皇上息怒,非是老臣有意拖延,实是归德府城高墙厚,而且伪明反贼火器着实犀利。‘满万不可敌’虽是以讹传讹,却并非空穴来风。我大军无有应对之策,只能以强攻破城。如此才连续攻城数日,未建寸功。不过,久守必失,只要再与老臣一些时日,归德府城必破。届时,伪明朱逆将无所遁形。”
  其实,张文焕还有话没说,那就是清军看似兵力更多,是明军两倍有余。
  但里面还得去掉起码三分之一的骑兵,骑兵又没法参与攻城。
  满清时期,骑兵数量算是历朝之最了。三藩的时候,有记载康熙集兵八十万,其中有近三十万都是骑兵。
  如此恐怖的步骑比例,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张文焕现在的打算便是以步兵强攻,来强行破城。
  只要归德城破,那后方五万以逸待劳的满清铁骑便可随时出击,踏破这些无城池可守的伪明贼兵。
  南船北马,明军的骑兵不可能胜得过大清的骑兵。
  没了城池之利,到时再如何“满万不可敌”,自己五万精骑也将立于不败之地。
  真正大战往往都是硬实力来决定,只要兵力够强,一切阴谋诡计都是徒劳。
  雍正点头:“既如此,那此战便都交于张卿了!”
  张文焕松口气:“老臣谢陛下!”
  张廷玉:“皇上,伪明火器既如此犀利,微臣以为待此战终了,或可对其加以仿造推广。”
  雍正沉默片刻:“……可。”
  雍正对火器接受能力比康熙、乾隆还是要强出不少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