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没有意外的战争

  第172章没有意外的战争
  明军火炮会炸膛,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明军的远程重炮虽都是新铸,还给足了铸炮银子,军器局动手打造出来的良品。
  但这炸膛的问题不是出在人工上,纯粹是这个时代的钢铁就那么回事,再加上明军所占地盘也着实搞不到多少优质钢,用传统泥模铸炮铸造的火炮,不可避免会有许多气孔。
  可以说,这时代不论东西方的火炮,从出厂开始就都有炸膛的隐患。
  再加上明军肆无忌惮的使用糖药炮弹,严重缩短了火炮的使用寿命,能用到现在才炸膛,已经算是天命在明了。
  这波突如其来的火炮炸膛,是所有人没想到的,虽只炸毁两门重炮,却炸死炸伤四十多人,其中过半都是炮兵。
  且,炮营的营官苏伟才可以提前退休了,他被炸成了聋子。
  营官聋了,重炮炸膛,虽还有八门炮完好,但明军俨然是不敢再用了。
  没了重炮,仅靠余下的那些轻型火炮、虎蹲炮这些,很明显是不可能再对清军造成火力优势了。
  明军这边火炮炸膛,自然也没瞒过对面的清军,主要是那个明显不对的爆炸声,加上没有炮弹,明军还出现了一些异动。
  清军这边也不是傻子,哪还能看不出来。
  清军领兵将官同样是个绿营下派的参将,见此情形顿时大喜,随即拔刀高呼道:“天助我也!传令下去,伪明的妖法失效了,天命在我大清。”
  “儿郎们,给我冲,杀光这些反贼!”
  一声令下,战鼓声起。
  咚!
  咚!
  咚!
  三万池州清军动了起来,前锋部队开始往对面的明军快速靠拢。
  杨恭此番来打池州,除去留守和牵制徽州、广德州的部队,真正来打池州的也就两万大军。
  郑定瑞这个第二军军长则跑去坐镇旌德县,预防徽州府清军北上。
  至于南下,徽州多山,以徽州本地人组成的清军真往大山里头一钻,第二军这点人马撒进去怕是都不够吃的。
  两军对垒,三万打两万,优势在大清啊!
  杨恭见此情况,脸上随即现出一丝狞笑。
  这是把他当软柿子了呀!
  而且,这帮清狗与我大明也打了不少仗了,居然到现在都还没明白,我大明真正厉害的从来都不是什么火炮,更不是啥糖药弹,这些实际也就是锦上添花,亦或是决定性武器。
  明军真正厉害之处,还是在于当初朱皇帝一手建立的那一整套军队操练体系,包括基础的队列、纪律训练,加上后头的洗脑式练兵。
  凡是从枢密院新军营里出来的新军部队,或许战场厮杀还是个新兵蛋子,但令行禁止四个字必然是已经深刻进骨子里了。
  “传令下去,全军保持阵型,准备迎敌!”杨恭抽刀下令。
  虽然刚经历炸膛的小插曲,但在往日严格训练下,明军这边还是迅速调整了状态。
  伴随着军中一阵阵战鼓声起,还有旗语兵传达的军令。
  明军全军或主动,或跟风,或完全下意识端起了手中兵器,忘却了心中的慌乱。
  火铳兵几乎是靠着肌肉记忆,在快速上枪药弹子。
  前排的长枪兵速度最快,也就那么十几秒的时间,就将长枪依次排好。
  两军前锋部队于战场上加速朝中间移动接触。
  清军由于训练度问题,几乎没有阵型可言,就一个大的集团方阵,跑着跑着就走样了。
  明军这边则更标准一些,大军以营为方阵,组成一个个小单位,依次排开后聚成大的军镇。
  整支大军足有四个大方镇,以一二一的构成模式,向前徐徐推进。
  事实上,这种超过万人的大军团战,就已经不可能真的每个人都要打。
  差不多双方主要交战兵力也就只有前锋部队,关键性战役也大多是由前锋部队发生。
  而中军和后军,往往都是收拾残局,给焦灼的战局最后推上一把。
  当然,若是前军溃败,中军和后军也是兜底……或者一溃千里。
  双方前军部队距离迅速拉近,很快就到了火炮射程范围。
  明军这边的重炮算是废了,还折了二十几个(有受伤的)经验丰富的老兵炮手。
  明军炮营失去重炮优势,仅能使用轻型火炮,而清军同样也只有轻型火炮。
  两边炮营在火力上变得差不多,虽然明军炮手经验更丰富,但轻型火炮要想摧毁敌军火炮,显然难度很大。
  所以这时双方的火炮部队基本也放弃了互相对轰,转而充当起大军远程火力的角色,对敌军的前锋部队进行火力打击。
  两军前锋还未接战,便在两军火炮之下,出现了伤亡。
  双方的火炮为了达到最大杀伤力,不约而同都使用了石头弹,即霰弹。
  明军虽然全员着甲,但甲子面对炮弹,基本可以无视。
  大炮之下,众生平等。
  嘭!
  嘭!
  嘭!
  战场之上,炮火轰鸣。
  由于发射的是霰弹,不存在准头的问题,不断有清军和明军的前锋士兵被炮弹砸伤或者干脆打死。
  清军阵型出现小规模骚乱,但由于本身就很乱,所以并未受到多少影响。
  明军阵型则完全靠着军纪和大军裹挟在控制,便是要乱也乱不起来。
  “呜~~~”
  这是清军开始吹号,代替下令冲锋了。
  所有听到号角声的清军全部开始加速小跑,朝着对面的明军杀来。
  “嘭嘭嘭!”
  明军炮兵靠着经验和手速,来了波近距离炮击,这次却是换上了实心弹。
  虽然炮弹个头分量比重炮的小多了,但还是瞬间带走了不少清兵。
  打完这炮,炮营开始后退,距离太近,来不及填装开炮了。
  刀盾兵、火铳兵和弓箭手迅速上前,掩在了炮营前面。
  清军在明军最后一轮炮击之下,前锋的阵型已经彻底混乱,列阵是没办法再列了,没了军阵保护,里头的弓箭兵也根本不敢往前走。
  清军的统兵参将无法,只得再次吹号下令大军发动冲锋。
  如此阵型混乱的冲锋,这是想凭借兵力优势将明军给冲溃散。
  清军发动冲锋,弓箭兵在老后头也同样放箭抛射,火铳这玩意儿则完全没有。
  对于混乱冲杀过来的清军,杨恭仍旧游刃有余,只下令叫长枪、刀盾兵负责应付那些两翼杀来的清军。
  整个战场,局部战区就那么点大,参战兵力不到大军三分之一,明军看似兵力比清军更少,但却占有局部的兵力优势。
  因为明军有着阵型,只这一点,清军便已无胜算。
  而且,清军三分之一还没有甲胄。
  “预备!”
  “瞄准!”
  “点火!”
  “开枪!”
  砰!
  砰!
  砰!
  不过几十步的距离,三段式齐射。
  冲在最前的清军瞬间倒下一排,然后又一轮,再倒一排。
  明军前三排火铳兵射完,立马退后换弹,看都不看自己有没有打死人。
  后排则迅速顶上,在营官命令下再次三段开火射击。
  不仅仅是火铳兵,那些弓箭手同样也不遗余力,在营官命令下,有序射箭。
  本来清军的冲锋阵型就已经够乱的了,几乎没有阵型,全是一堆人往前冲,这下正面冲锋的被明军火铳、弓箭轮流射击。
  钱粮缺额,甲胄不足,训练度也不行,清军当面的部队瞬间崩溃,回身奔逃之下,不仅带崩了后续的友军,还一不小心冲散了侧翼的清军。
  如同传染一样,清军从局部开始迅速往周围扩散。
  前锋清军大溃!
  后方的清军还不明所以,那位统兵的绿营参将都来不及下令。
  “儿郎们,给我杀!”
  “冲啊!”
  只有一镇五千兵的明军前锋居然朝着对面上万人的清军发起了反冲锋,还试图三面合围,将这伙清军给全部吞下。
  清军有三万大军,后方其实有小两万人马都没参战,因为挤不进去,甚至后排的上万人还不知道前锋的战况。
  只见到明军忽然喊杀声震天,还发动了反冲锋,这才惊觉自己这边似乎败了。
  于是乎,全军溃败!
  那位绿营参将只是被下派过来,帮着官府掌控这些汉人练军的,其军事才能有,但不多。
  胆气什么的,哪有自己的小命重要。
  清军主将带着几十个清兵,调转马头就跑。
  由于处于太后方,明军骑兵根本察觉不到,就算察觉到了,此时也管不了。
  因为就连骑兵也挥舞着斩马刀,加入了战局,这些骑兵虽都是侦骑,但好歹也是骑兵,对上全员步兵,还好多无甲的清军,自然是有如神兵天降。
  池州的三万清军,实际能战敢战者,能达到一万就算不错了。
  并不是所有地方的募兵练军都能有战斗力,钱粮不足,训练度不足,装备也不行,你让这些池州练军拿头去跟明军打。
  那位清军主将只是被池州知府等一众官员丢出来的,却是看到明军火炮炸膛,加上兵力更少,还真动起了心思,跑过来跟明军玩肉搏白刃战。
  三万池州练军全被丢在了战场上。
  而明军这边,除去开始的火炮伤亡较大,足有上百人,加上中间被弓箭又射伤十几人,到后面的正面厮杀,又有伤亡好几十。
  整体伤亡,加起来不到二百,百分之一的战损都不到。
  全员着甲,阵型森严,令行禁止,装备精良,这还能出现大规模伤亡才叫奇怪。
  明军甚至连手雷锤这个大杀器都没用出来,天雷营在后方都来不及冲上来,战局就大势已定了。
  清军主将骑马一路狂逃,半个时辰不到就逃回了池州府城。
  才一回去,就连忙下令关城门。
  池州知府带着府城大小官吏闻讯急匆匆赶来,就质问道:“怎么回事?为何将军只身而还?”
  “这帮伪明反贼太厉害了,三万大军……三万大军都完了!”
  “什么!”
  池州知府一声惊呼,随即瞬间昏倒在地。
  就这么着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