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时不我待

  第2章时不我待
  大典结束,众人退下。
  朱怡炅也回到了王宫后殿,得以暂时喘口气儿。
  说起来,眼下这座用来登基的王宫,也是有点名堂。
  这里,原本是明郑时期,为宁靖王朱术桂所建的府邸宫殿。
  后来清廷攻陷台湾以后,为了消除明朝在台湾百姓心中的影响力,便借口将功劳归于妈祖。
  并在此地供奉妈祖神像,将王宫改名为天后宫,即后来的台南妈祖庙。
  现在,倒是便宜了朱怡炅,也让他的称王大典,在排场上不至于太过寒酸。
  略微舒缓了心情,朱怡炅随即思量起了自己这个草台班子,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或者说,要如何发展。
  毕竟,他们现在虽然号称称霸全台,但实则,势力范围也就台湾西部的一小片平原地区。
  台东那都是当地生番(猎头族)的地盘,台南也有李直三聚众割据,整体形势并不乐观。
  而且,台湾孤悬海外,资源贫瘠。
  尤其是用于制造枪炮的铁铜铅等矿石,更是极度稀缺,几乎无法做到自给。
  曾经的明郑,是通过对日贸易,用台湾蔗糖换取的这些物资。
  这一点,倒是值得借鉴。
  甚至于,他们不仅可以对日贸易,还可以对其他欧洲殖民者贸易,来换取军火粮食以及其他的物资支持。
  毕竟,造反不是请客吃饭,一切能利用的力量,都可以拿来利用。
  不过,这些暂时都不急。
  一切,还是要等到与清廷打过一场再说。
  要是胜了,清廷短时间内应该都无力发动第二次大规模袭击,自然有的是时间。
  清朝对台湾的海战非常麻烦,施琅前后攻台三次,有两次都被台风刮的损失惨重,后来还是改变了策略,才一举功成。
  而要是自己败了,那也不用考虑什么有的没的了。
  至于兵甲火药啥的,府城的郑家武库倒是还有不少。
  至少支撑他们与来袭的清军正面打个一两场是够用了。
  也怪王珍那个蠢货,着急逃命,将海船全部打包带走了。
  虽然绝了义军出海抢占澎湖列岛的心思,但也使得台湾的清军无处可逃,只能被他们围而歼之,还顺带缴获了不少兵甲火枪,算是给朱怡炅多留了一点操作空间。
  而且,对于如何迎战大陆那边来犯的清军,朱怡炅其实已然有了一些想法。
  正思忖着,一人迈着步子从殿外走了进来。
  “大王,弟兄们已经集结完毕,就等您过去呢!”
  来的人却是黄殿。
  “嗯!”
  朱怡炅一怔,随即微微点头,“做得好,前面带路!”
  “是!”
  黄殿闻言,也不含糊,直接扭头带路。
  对于自家大哥为啥这几日话越发少了,却也没觉得奇怪,反而还心中暗叹,朱老大这明朝大王装的倒是越来越像了。
  ……
  府城中。
  往日高高在上的知府衙门,如今已然成了义军的地盘。
  就在衙门的正大门周围,不少地方还残留着未清理干净的血迹,似乎在向旁人展示着这里曾发生过的血战。
  往衙门里走,前厅大堂,平日里前知府王珍会客的地方。
  杜君英却是正在这里大发雷霆,不停的摔着大厅里摆放的茶盏物件。
  噼啪声不断……
  地上到处都是摔烂的茶杯茶壶,以及散发着热气的茶水。
  “父亲,朱一贵那厮这是欺人太甚?”
  大厅里,杜君英之子杜会三同样满脸气愤,“我等不过就是念在大家同为义军,不想与之起冲突,才勉强默认其称王。他却不仅不知感恩,反而还如此当众折辱于父亲。
  仅仅只册封父亲为辅国公之职,与其麾下黄殿并列,这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父亲,以孩儿之见,干脆咱们一不做二不休……”
  “住口!”
  杜会三的话还未说完,便被正在生气的杜君英给喝止了下来,“会三,你懂什么?”
  “父亲,孩儿只是看不惯朱一贵那小人得志的嘴脸。明明是我等先行起事,又是父亲您率部救了他,并先后击败了周应龙,欧阳凯这些清狗……”
  杜会三犹自不服气,咬牙切齿道,“最后却叫这鸭贩称王摘了桃子,这厮还大言不惭,自称什么朱三太子后裔,更名朱怡炅,那些人……他们的眼睛是长到狗身上去了吗?”
  也难怪杜会三会如此仇视朱怡炅,甚至拿义军法统来说事。
  毕竟,这家伙的老爹杜君英作为义军里最能打,也是前期威望最高的头头,原本是打算要立他为王的。
  只不过,后来义军内部觉得朱怡炅既然姓朱,可以冒充明朝宗室,就没有同意。
  这对杜会三而言,可是相当于间接抢了他的王位啊!
  杜会三能不痛恨朱怡炅吗?
  杜君英却是看出了儿子的想法,不由沉吟了片刻,这才叹了口气,说道:“唉……会三啊!你以为为父就忍得下这口气吗?”
  “那父亲?”
  杜会三一听这话,也有些搞不懂了。
  看自家父亲的表现,明显也忍不了,可又不肯去争。
  这就有些奇怪了。
  难道,这里面还有别的原因?
  “会三,你要知道,咱们可是潮州人啊……”
  杜君英沉默片刻,这才悠悠的回答道。
  “啊?”
  杜会三闻言一愣,正要问是何意,却是猛地反应了过来。
  是啊,他们父子二人皆是潮州人!
  而他们麾下的义军,部分潮州人以外,还有着闽南人,乃至于客家人都有。
  算的上是鱼龙混杂,不像那漳州来的鸭贩朱怡炅,麾下也基本都是闽南人。
  这要是他们父子俩真的跟那朱怡炅撕破了脸。
  那些潮州部将还好说,剩下那些闽南来的,还有客家人会如何,可就不确定了。
  天晓得他们到时候会不会因为地缘认同,而出什么变故。
  要是平时也就罢了,还能勉强控住场子,要来个临阵倒戈,那可就要命了!
  一想到这里,杜会三顿时一阵脊背发凉。
  而这,也是历史上杜君英明明比朱怡炅更能打,威望也更高,却还是败给了朱怡炅的根本原因。
  因为最后,杜君英麾下的闽南部众,的确如他现在担心的那样,选择了地缘认同,倒戈一击。
  不过,从历史的结果来看,杜君英应该是做了部署的。
  虽然结果还是败了,但也没有被灭,反而还带着几万大军突围了出去,南下逃窜。
  “父亲……”
  杜会三一脸后怕,但还是有些不甘心道,“难道咱们真的要坐看那鸭贩高居王位,日日夜夜踩咱们一头吗?”
  “哼!”
  杜君英听罢,面上却是露出一丝阴狠,“不过一个漳州来的鸭贩,碰巧姓朱而已,有什么资格号令全台?”
  “父亲的意思?”
  “那鸭贩麾下不是有一狐朋狗友叫吴外吗?这次似乎也被封了个侯,他是不是还有一个亲如兄妹的表妹?”
  杜君英淡淡说道,“咱这空荡荡的国公府,可还缺几个丫鬟呢?”
  “嘶……父亲妙计!”
  杜会三瞬间明悟,“孩儿这就去办。”
  “等等!”
  杜君英却是叫住了杜会三,“此事暂且不急,今日那鸭贩毕竟刚刚称王,而且,这丫鬟也不要只找一人,免得为人诟病,明白吗?”
  “孩儿醒得,还是父亲想的周到!”
  “嗯,下去吧!让人准备些吃食来!”
  历史上,杜君英与朱一贵的直接冲突,就是在于朱一贵下令不得掳掠民女,而杜君英不仅违反,还抢了朱一贵集团核心成员,吴外的亲戚。
  而朱一贵的军队基本都是漳州人,杜君英的则是一部分漳州,一部分潮州,还有一部分客家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