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大杨村的土豆都被承包

  “白姑娘,这土豆发芽了就不能吃吗?”
  白青云将发现土豆的过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朱县令。
  “大人,土豆发芽带有的毒素很强,就连壮实的耕牛都会如此,就更不用说人了!”
  “白姑娘记录的东西很详细,就是不知道这样的高产粮食,能否顺利在全县都进行推广啊!”
  一个腐败的政治势能的能阻碍当地的发展。
  曲江县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并州府六个县,曲江县的税收是排在倒数第一的。
  朱县令接手了曲江县,于自己的仕途来说有利有弊。
  有利在于,一般这样的县城在上峰的眼里就是特殊的存在,极大的进步空间就给了为官者最大的操作空间。
  在自己的能力允许范围内,朱县令可以按照自己的蓝图去发展曲江县,百姓迫切地想要改变现状,就会尽可能的支持当地府衙的政策。
  万众一心的驱策下,只要大方向没错,就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曲江县里的集市管理就是最好的证明。
  由政府牵头和当地的富绅合作,创造了曲江县最大的集市,那些集市里聚集了大量的商品,不仅给百姓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吸引了外地的商贾前来曲江县发展。
  刚刚建立的第一年,曲江县的税收就成功实现了翻一番,只是在并州六县里仍然是倒数第一的存在。
  想要飞跃式的发展,曲江县的弊端就显现出来。
  粮食的种植一年只有秋季一次收成,靠天吃饭的情况下,并州府各地相似的气候并不能给曲江县提供有利的优势。
  白青云想明白朱县令的处境,也顿时明白,大杨村的土豆种植,不仅给大杨村百姓生活的希望,也是朱县令乃至整个曲江县都息息相关。
  “大人放心,土豆不挑土壤种植,而且经过大杨村各户村民种植的情况来看,将土豆种植在沙质土壤是最适宜的,他们收成后土豆每亩产量相差在三百斤到五百斤左右。”
  当初为了赶在入冬前能够收成,白青云也是将土豆种植的时间提前了很多。
  几乎是发现土豆的当天,就开始种植,第二天,全村土豆的种植工作就已经结束。
  但那时刚正是粮食收割后不久,虽然跟杨村长提前商量过将地里翻土沤肥,但那时候白青云并不确定自己的空间能不能供给全村的每一户人家。
  就算能够每家分一些,但到底能种多少还没有确切的定论,因此杨村长和村民虽然有去执行,但效果却并没有达标。
  最后为了能将土豆早日下地,只能是每种土地各种上一些。
  这才有了明显的对比。
  “五百斤?差距竟然会这么大?”
  朱县令听完后呢喃了一句,坐在上首的杨村长没有听见,白青云坐在下首却听得真切。
  是啊,五百斤,都抵得上年景好的时候一亩地的收成。
  而这土豆,仅仅是因为土壤的差距,就能有这样大的差距。
  除了白青云,知道的人都是一脸震惊。
  对他们而言,这样的数字就是闻所未闻的。
  “杨村长,村民家里的土豆收上来后都在哪里?”
  到底是当官的人,只是震惊了一瞬间,立马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充满活力,也许是已经转过弯来了。
  “大人,我都已经让他们拿回家了……”
  杨村长说这话的时候有些小心翼翼,这个决定是他自己做出来的。
  之前也有农户在收成后自己在地里种些冬季的蔬菜什么的,但产量都不高,官府也都没有交税一说。
  但这次的土豆产量是前所未有的,要是官府强行征税,大杨村众人也是没有什么办法。
  “杨村长,你做的不错!”
  “大杨村今年的赋税已经如实上缴,这如今的土豆都是归个人所有。”
  吃下一颗定心丸的杨村长这才回答朱县令的问题。
  “其实很多人家的粮仓里面堆不下太多,都是在自家放满后都存放在村里的祠堂,登记造册。”
  寻常百姓人家里粮食太过珍贵,都是锁在一间房间或地窖里,农村的房子本来就不大,房间做的也小,成袋成袋的土豆堆满房间的各个角落,就已经没有地方再放了。
  总不能放在主人的房间里挤压自己的生活空间。
  于是,祠堂里常年都装不满的粮仓,成为了大家的首选。
  “带我去祠堂的粮仓看看!”
  眼见为实,已经听说了这么多关于土豆山的描述,朱县令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亲眼看一看这土豆山的样子。
  祠堂的土豆不像家里的土豆都是装袋的,而是成堆的摆放,节省空间。
  这也给众人造成了很大的视觉冲击。
  白青云倒还镇定,毕竟空间的良田已经多到自己都没有细数,比这更大的粮食山自己都是见过的。
  “还是太少了!”
  朱县令的眼神随着一开始的震惊,到欣喜,再到惋惜。
  “大人,若是全县进行推广,确实不够,但土豆的成熟期短,一年可以种两季,若是将土豆按计划分给各村村长,再由村长统一分配,每家每户都种上一小块地,明年,全县就能拥有足够的土豆的了。”
  一口气吃不成胖子。
  种庄稼是个漫长的过程,本身就急不得。
  但因为土豆的高产,只要进行合理的分配,就能最快的将土豆推广到全县、全州,甚至是全国。
  “每家留够自己的口粮和粮种,其余的由县衙统一收购。”
  朱县令朝着身后的师爷说道。
  “回去统计一下县里的账上还有多少银钱!”
  “杨村长,你今天将村里所有能够收购的土豆统计好,后天、不,明天我就派人过来收购。收购的价格……就按照现在粗面的价格吧!”
  如今的粮食价格,糙米五文一斤,粗面八文一斤。
  土豆的价格以后不会太高,高产就意味着它将来会变得很普遍。
  物以稀为贵,它不会在其中。
  但朱县令还是考虑到大杨村是发现了土豆种植的第一人,土豆这个时候还不是特别的普遍,因此将收购的价格往上提了提。
  再高,县里的财政也会支撑不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