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悲天悯人的高僧

  《范仲淹救灾》的事迹,大致是这样的。
  当时,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了很多人。
  主政一方的范仲淹,想了两个奇特的救灾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利用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的特点。
  他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他也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所以,当地的有钱人,都积极出钱组织赛船、组织踏游等活动。许多人得到的雇佣,许多人则挤在观赛的游人中,叫卖各种货物,得到了生计。
  第二个办法,是利用吴中百姓喜欢拜佛的特点。
  他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诉他们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各家寺院积极响应。
  官府也积极地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
  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贩夫走卒等,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得到了生计,能够养家。
  沈一欢笑道:“蒋大人应该是从中想到了,借助外界的金钱,起建工程,举办活动,带动生产与商贸,从而找到一个丹阳县的百姓存活之道。”
  “在这个想法之上,想到了设计《丹阳五剑会》。”
  “五柄能令人江湖人物痴狂的神剑,出现在了丹阳。”
  “举办《丹阳五剑会》争夺神剑,有名有利,得有多少江湖人物奔来。”
  “在这个过程之中,大量人口涌入了丹阳县,这些人一掷千金,他们在住宿、吃饭,其他花销上,不吝金钱。”
  “蒋大人也算计得很聪明,为免距离太远的江湖人物也涌来,后续因为宝剑丢失等发生冲突,你给的报名期限只有半个月。所以,大量的都是近处的江湖人物,聪明人也不会那么多,这样尽可能减少后续麻烦。”
  “想想看,仅那报名费,就是二十两一人。”
  “这,便可以让这丹阳县大赚一笔。”
  “如果没有五柄宝剑的噱头,江湖人物有多少会来这穷乡僻壤?!”
  “为了帮助百姓赚钱,蒋大人还做了许多准备。”
  “比如,特地考虑了家中无男人的寡居妇人,这类人家境往往最为贫困。”
  “提前建了新粮仓,让县中寡居的妇人暂住,好将自家的房子短租出去,趁高价赚些钱。”
  “这既能帮寡居妇人赚钱,又避免她们因家中留宿陌生男人,可能带来的流言蜚语和淫乱事件。”
  “还有,丹阳山那个冰窟,蒋大人提前派人封了,通过发制冰凭证,控制此类商贩数量,进来管理。这既能规范管理,避免太多人涌入这行、恶性竞争,更从中抽一成收入。”
  “要知道,这盛夏天,冰制的食物,最受有钱人的欢迎。”
  “这手段,真是一举两得,彼此受益。”
  “没错吧,像宋大娘、文秀才这些普通百姓,确实因此而赚到了钱,够他们维持好一段时间的生计。”
  “还有,同样的,搭设擂台、建设那五柄神剑的雕像、铸造六臂文殊菩萨殿、以及后续的修路,这些工程都要大量的劳动力。”
  “那么大量本地人,可通过参与这些工程,出卖劳动力赚到钱,养活家庭、积累储蓄。”
  “这些,跟范仲淹的手法,本质是相同的!”
  沈一欢看着蒋大人,哈哈一笑,大声称赞道:“蒋大人的全盘算计,确实厉害。”
  蒋大人猜不透沈一欢的真实意图,不敢答话,只是沉默。
  沈一欢继续说道:“可,唯一的问题,就是当《丹阳五剑会》结束之后,如何交出五柄神剑给取胜的江湖人物呢。”
  “谁能凭空变出来五柄神剑呢?!”
  林如听到这里,有些醒悟过来,满脸震惊,他哪里想得到,里面有这么多算计。
  他脸色阴阴不定,终于脱口说道:“你的意思是,这五柄神剑不可能凭空而出,所以,最后便用它被盗这种方式来了结。”
  “不可能啊,我见过这五柄神剑。”
  “请我、章挺、娄全中等人到北昭寺,见证宝剑封存的时候,我们见过那五柄神剑。”
  沈一欢看着他,说道:“你是见过,但是你摸过吗?”
  林如说道:“这,我倒是没摸,但是我看得清清楚楚。”
  沈一欢问道:“有没有可能,是木剑或石剑呢?”
  林如一愣,缓缓问道:“就算我没有摸到,但是神剑出土的时候,四人在场,还试了宝剑的锐利。”
  “其中,一人就是海明大师。”
  “谢六会说谎,蒋大人可能会说谎,杨玄可能会说谎,但是海明大师是德高望重的出家人,出家人不打诳语。”
  沈一欢问道:“《丹阳五剑会》能吸引数千江湖人物前来,你认为他们就这么好骗?!”
  “穷文富武,他们的脑子好着呢。”
  “在他们眼中,蒋大人不过是个县令,杨玄不过是个没听说的地方小门派掌门,他们的话,都算不得真。”
  “只有听到出身少林寺、德高望重的海明大师,确认了宝剑的真伪,他们才相信了,才肯前来的。”
  林如还是不相信,摇头道:“海明大师不会说谎的,说谎是犯不妄语戒。”
  沈一欢双手合十,眼带崇敬,轻声道:“海明大师,是我见过的最悲天悯人的高僧,为了让这一方水土的百姓能活得好一些,他不顾自己的身后名声,破了不妄语戒。
  林如还是不相信,摇头道:“海明大师不会说谎的。”
  沈一欢说道:“林老,你可知道在《丹阳五剑会》期间,原本海明大师每天都出现压阵,为何突然有一天起,便没有出现了。”
  林如说道:“只是听说海明大师身体不适,在北昭寺休息,他毕竟七十多岁了啊。”
  沈一欢叹息一声:“前日我私下询问湛文大师,海明大师的身体情况。”
  “他告诉我,海明大师去年就已经得了不治之症,最多能撑到今年的秋天。”
  “什么?!怎么会?!”
  林如大惊失色。
  沈一欢说道:“你不信,可以问问蒋大人和杨玄。”
  “在临死之前,我相信德高望重的海明大师,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希望能为本地人做最后一件事。”
  “若是《丹阳五剑会》办成了,那么就丹阳县就有钱修路了。”
  “丹阳的百姓们,能借盛会赚一笔钱,改善生活。”
  “五剑雕塑、比赛会址、六臂菩萨殿,还有这一段脍炙人口的江湖盛会故事,日后就是丹阳县的名胜景点,引来其他地方人来游览,好让本地人围绕着做些生意。”
  “开辟道路,可以运输本地土产,外出贩卖。”
  “兴建工程,可以吸引其他地方的人游览吃住。”
  “这,对丹阳县,不是一条远比现在要好的生存之路吗?”
  “所以,我想悲天悯人的海明大师,在他人生的最后半年,对他热爱而赤诚的丹阳县,为了这家乡百姓更好的生计,他打破了出家人绝不说谎的信条,说了人生第一个谎言。”
  话说到这里,蒋大人和杨玄,满脸俱是悲伤之色,再也忍不住,眼泪如瀑般地落了下来。
  沈一欢说道:“自古祥瑞造假的,大有人在。”
  “杨玄和蒋大人说话,都没有信度。”
  “但是德高望重的海明大师、少林寺出身的海明大师、少林寺主持的师弟海明大师,谁会相信他说谎呢?”
  “在比赛之中,还见到了少林寺名动江湖的淳行,这些种种海明大师煞费苦心的安排,让大部分江湖人物都不会想到,五柄神兵并不存在这种可能。”
  林如不说话,见蒋大人和杨玄掩面流泪,哪还能不明白。
  他脸上默默流下两行浊泪,苍老的身躯微微发颤。
  好一会儿,待三人的情绪缓和,沈一欢才继续说道:“所以,《丹阳五剑会》最后一步,必然得有一个人承担偷盗五柄神剑的责任,不引人质疑五剑会的真假,才算完满结束。”
  “若是江湖人知道了真相,蒋大人和杨玄不仅会被大卸八块,他们的亲人也会死无全尸。”
  林如喃喃道:“所以,孔修就成了那个倒霉鬼。”
  沈一欢说道:“没错,也是他自己取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