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赵夫子

  石夫人和晨晨正在家闷闷不乐,忽然看见赵宣宣来了,顿时露出惊喜。
  “姐姐。”晨晨飞奔过去,抱住赵宣宣的腿。
  石夫人微笑,也过去迎接,顺便把乖宝接过来抱,问:“宣宣,你进城来玩吗?”
  唐风年先去备课,赵宣宣与石夫人闲聊。
  “师母,风年让我来当临时夫子。他说有几个新招的学童还在学认字,要跟学问深的学童分开教,否则听不懂。”
  石夫人笑道:“行,你当夫子,我帮你照顾乖宝。”
  赵宣宣第一次正式当夫子,与用沙盘教赵氏族人写字不一样,她有些忐忑。
  她把事先准备的包袱放到讲台上,打开,然后观察小学童们的反应。
  “哇!”学童们两眼放光,因为讲台上摆着许多玩具。
  他们才五六岁,本能地喜欢这些小球、木头人、鲁班锁……
  赵宣宣眉开眼笑,道:“我是赵夫子,今天我们搞背诗比赛,等到下午放学时,凡是背诵二十首诗,且一字不差的人,可以从讲台上挑选一件玩具。”
  学童们大声抱怨:“好难啊!”
  赵宣宣微笑道:“你们可以背完一首之后,再去学另一首,我用账本帮你们记下。这样是不是就简单多了?”
  “好!”学童们眼馋玩具,跃跃欲试,响亮地答应。
  赵宣宣让他们翻开课本,先教他们念诗、识字,逐字逐句解释意思,然后让他们自己发挥。
  孩童们背诗背得哇啦哇啦,嘴巴动个不停,瞬间把课堂变成嘈杂的菜市场。
  有个学童记性特别好,主动跑到赵宣宣面前,要求背书。
  赵宣宣微笑道:“开始吧。”
  童声朗朗:“国风,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一字不差地背完。
  赵宣宣欢喜,一边用笔记下学童的名字,一边笑道:“很好,你可以学下一首诗了。”
  学童背完诗后,她就给他们开小灶,单独教下一首,因材施教。
  记性好的学童学得更快、更多,记性差的学童学慢一点,慢慢吃透。
  幸好学问浅的学童只有七个,赵宣宣都能兼顾到。
  如果发现谁在发呆、偷懒,她就走过去,摸摸小学童的脑袋瓜,鼓励一下,又单独教一遍。
  临近中午,小厨房冒香气,学童们变得明显不安分,屁股在凳子上动来动去,仿佛有针在扎屁股一样,背书的声音也变小了,变得有气无力。
  赵宣宣出去看日晷上的时间,又回来告诉:“距离吃饭还有一刻钟!可以再背一首诗,加把劲,不要松懈!”
  不仅学童们的馋虫在动,就连她也肚子饿,忍不住从香气里分辨出煮鱼的味道,还有一道菜明显是黄焖肘子,太香了。
  师爷学堂也设饭堂,离家远的孩子中午留在学堂吃饭,额外交伙食费,吃的菜跟夫子一样,基本上都是三荤两素,荤素搭配。
  付青突然站在课堂门口笑,喊道:“师姐,下课了,吃饭了。”
  赵宣宣眉开眼笑,大声宣布:“下课,下午再继续。”
  唐风年正在哄乖宝,小家伙也饿哭了。
  赵宣宣连忙抱她去屋里,喂奶。
  她抚摸乖宝的脑袋瓜,轻声道:“才过去一个时辰,又要吃,你的饭量太大了,小心变成大胖子。”
  之前上课的时候,石夫人突然来喊她,她便中途离开,给乖宝喂过一次。
  赵宣宣轻言细语,跟乖宝商量:“娘亲做夫子,是大事,你别拖后腿,好不好?”
  唐风年走进来,抱起吃饱喝足的乖宝,拍奶嗝,轮到赵宣宣去吃饭。
  唐风年已经吃饱了,在旁边踱步,问:“宣宣,累不累?”
  赵宣宣觉得黄焖肘子很香,但是不敢多吃,答道:“不累,不过中途要跑去喂乖宝,有点忙。如果再多一个人帮忙就好了,我想去问问灿灿和荣荣有没有空。”
  苏灿灿和苏荣荣念过五六年书,教新学童认字、背诗,完全不在话下。
  唐风年考虑片刻,道:“纸扎铺阴气重,乖宝不适合去。等放学后,我单独去苏家拜访。”
  石夫人插话:“风年,你一个人管二十几个学生,也累。不如让孙二嫂去跑一趟,请苏家姐妹来我家玩。”
  赵宣宣赞同,道:“如果纸扎铺的生意不忙,灿灿和荣荣肯定很乐意来这里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