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结盟?

  【春节七天消消乐,今儿是第一天!祝大家,新年快乐!】
  曹牛的动作很大,现在春荒,青黄不接的光景,曹牛通过招揽流民的方式,快速攻占了府谷县南方不少的土地。
  然后抓来一群秀才,开始让他们帮忙,只要不是本地百姓自己的土地,和佃租的土地,剩下的军官自家的土地,全部打包成农场用地。
  接着将这些土地,集中交给流民去干活。
  粮食就吃他们抢来的那些。
  半个月弄下来,府谷县南方的三分之一地盘,都姓曹了。
  但曹牛的动作太快了,引得很多府谷县士绅、军官恐慌。
  本地的卫所军官带着百十家丁尝试进攻,结果才打了三轮,就被曹牛带着精锐冲散。
  曹牛学的是王三的路数,基本都在走精兵路线。
  流民太多了,那就组建建设兵团,反正就是明初军户那套路数修改出来的,将更多不怎么适合当兵的人,变成地方建设的主力,从而将更多的资源,用在精锐身上。
  精锐是越打越强,老兵是越打越多,而百姓则投入再生产,保证他们不饿死,现在的百姓基本上都能接受这套规则运转。
  想要吃饱,那就去当兵。
  这也是王三梳理出来的新规则。
  所以,本地军官、士绅认为的那种只需要三五百家丁,就能干趴几千乃至上万流寇的可能,不存在了,至少在大同军这里是不存在的。
  陕北是什么地界?
  这里几乎人人都是军户,每年除了种地,还得给军官干各种活,更重要的是边军的粮草他们得运输。
  是,陕北大部分地区多年没打仗了,可是徭役、卫戍,什么时候断过?
  粮食、饷银给够,理念立好,大家伙心中立刻就有了计较。
  怎么样才能过得更好!
  于是,曹牛决定,展开对卫所的还击,然后还要开始尝试包围府谷县,将府谷县内的兵马逼迫集中在城下,方便他外派其他兵马,对府谷县其他地盘,进行改制。
  从而实现,王三交代过的一种控制地盘的办法——农村包围城市。
  就在曹牛在二月初下令进攻县城的时候,王嘉胤的小弟带着王嘉胤的消息谈判条件来了。
  来者叫张立位和王国忠,一个是王嘉胤的妻弟,一个是王国忠的同宗兄弟。
  两人来到了曹牛这边,就看到了曹牛麾下正在厉兵秣马。
  不由的看得产生了不小的恐惧。
  毕竟现在曹牛展露出来的实力,原本不是他们能比的。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他们来的要求,大概率会被拒绝。
  毕竟就曹牛这样的实力,根本不是他们能抗衡了。
  居然还想着跟他们结盟,而不是投靠,这就是在把曹牛当白痴了。
  很快,他们见到了曹牛。
  曹牛虽然没见过王嘉胤,但最近确实听说过皇甫川那边确实有一伙人,闹得声势不错。
  王嘉胤也不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决定要造反之后,他就开始给自己开山招兵。
  附近王嘉胤的家族,也都纷纷来投靠。
  毕竟现在府谷县乱了,他们也需要有人带头领事。
  而王嘉胤虽然是逃军,可他好歹当过边兵,如何领兵打仗肯定比他们这些窝在乡里的人见识多。
  所以他说要先防备,大家也都信。
  宗亲多的好处,就这点。
  只要能认可你是头头,那么各种资源就会向你集中。
  总之,王嘉胤还没立反旗,但已经开始在各方势力之间待价而沽了。
  曹牛听完了结盟的要求,并没有说什么。
  倒是他的下边,比如费老五他们,哈哈大笑起来,仿佛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一样。
  不过也是,这难道不是什么天大笑话吗?
  王嘉胤居然想要跟他们平起平坐?
  是不知道谁是大小王?
  “我们大同军纵贯南北各州府,有兵马数万余,他王嘉胤拿什么跟我们结盟?”
  终于,有人开口了,众人一看这个少年,嘲笑声稍微停歇。
  张立位挠了挠脸,确实感觉到一阵尴尬。
  王国忠则是脸色不好看道:“你们不是义军吗?怎么能拒绝举事投效?”
  “自然是义军,但你们是义军?如果你们是义军,现在应该竖旗立棍,而不是在这里跟我们讨所谓的盟约。”说话的少年不以为然的说:“远的不说,就说曹牛哥,他的军职还没下来,直到现在,还只是一个代职。
  越是这种时候,越是应该谨慎,而不是拿着大同军的名头胡乱约定。
  须知大同军主力在南方。
  大同军的指挥使,正在围攻蒲城,随时可能打穿蒲城,进军西安府。
  大同军的镇抚使,正在经略同州,同州有军民近四十万,全是镇抚使运作。
  更有大将王三,正在攻略韩城等地,只要事成,南可下潼关,北可夺宜川。
  四方之地,尽在其中。
  我们是什么实力?你们又是什么实力?
  如果你们选择来投,许你百户、试千户不成问题。
  但若是想要待价而沽,那还是请自便。
  我们大同军可不止陕北二十几路人马,西至平凉、固原、陇南、甘肃,到处都是我们的人。
  是谁给你们出的糊涂主意?”
  少年轻蔑一扫王国忠,王国忠差点就爆发了,好在张立位拉得快,这才好险止住。
  “正位所言有理,我们再回去商量商量。”
  止住了爆发,张立位拉着王国忠要走。
  “等等。”
  “这……”张立位脸色微变,想来是觉得大同军准备对他们不利了。
  “舟车劳顿,吃过饭再走。”曹牛开口道,“也别把小庄的话放心上,他年岁不大,不过确实是三爷看好的小子,安排跑来跟着我历练的。
  但这小子话糙理不糙,大同军从一开始,就不是流贼,我们有自己的规矩。
  如果诸位做好了准备投效,那自然是欢迎,但想要待价而沽,接下来你们可能面对的不是竖旗对抗的大明,甚至可能是我们大同军。
  我们虽然不曾建号,但照着现在陕北的举事如火如荼的态势,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明廷的衰弱。
  我们建号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是从龙元老,还是另有他路,就看你们自己的抉择了。
  言尽于此,请两位下去用餐,吃完再走。”
  两人还没办法拒绝,就被架着离开了。
  被称呼小庄的家伙黑着脸,显然不满这么优待。
  曹牛倒是无所谓,乡里乡亲的,没必要逼得他们无路可退。
  而且,朋友多一个,总比敌人多一个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