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县官不如现管?

  日上三竿。
  周五(朱瞳自编的日历)
  本来冷清的街道这时候人流熙熙攘攘,摩肩擦踵,好不热闹。
  而江宁县县衙此时也来了不少人,但都不是百姓,而是县里主要官员。
  衙门正厅,上方主位的自然是朱瞳的座椅,不过人还没来。
  紧接着是第二人辅佐官县丞(正八品),陈有为,坐在下方次位左侧。
  第三人县办公室主任,朱瞳的大秘书,康得隆,坐在下方右侧。
  捕快局、交通局、教育局、财政局等局长很识趣,按照和朱瞳的亲疏远近坐在更主要的位置。
  在明朝,知县虽然在地方拥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权、司法权、财政管理权。但知县也不能随意地任免官员,特别是如典吏、县丞、主簿这样的官员。
  不过作为一把手,朱瞳有权力和手段削掉他们的权力。
  比如二把手县丞,手下所有人都被朱瞳收编了,成了一个空闲八品官,只有监督权。
  而三把手主薄,被抓住了把柄,主动降位县里的第八号人物,当一个畜牧局局长。
  至于二把手为何不闹腾?
  他是想闹,可闹不起来啊,手下没人,光头司令一个就算在地上撒泼打滚也没用啊。
  至于为什么手下没人?
  无非是二把手给的太少,没有朱瞳给得多。
  再说了,朱瞳是江宁的一把手,对于没有品级的杂役可是有任免权的。
  尽管俗话说县官不如县管,可你要敢不听话,县官就盯着你,问你怕不怕?
  原本按照劳模老朱的规定,京官每天天没亮就要上早朝,甚至连地方官,他也没让闲着,每天早上也要上“早朝”。
  朱元璋创建明朝之后,为了减少百姓负担,推行办公简化,拼命压缩地方机构人员编制,压榨官员的劳动力。
  所以每个县只有几个主要官员,每天忙死忙活的政务都处理不完,就连贪污都要忙里偷闲挤出时间,知县不得不每天一大早就起来开会分配工作,处理政务。
  只不过江宁县的官员多,各种政务处理起来不忙不碌,井井有条,哪有那么多事情天天讨论。
  朱瞳便让主要官员逢周一和周五的例会就可以了。
  与其浪费时间跟中年大叔们开茶话会,还不如去勾栏听妹子唱曲不香么?
  辰时(7-9点)。
  明媚的阳光已经洒满县衙后院。
  妙儿一边哼着欢快的小曲,一边在小院里忙活着。
  大壮则哼哼哈哈打了半个时辰的拳,极短时间内吃了一大盘馒头,便走到院子门口,像个木桩一样站着,守卫着这个小院。
  “艹!天这么亮了啊!”
  朱瞳匆匆忙忙爬出被窝,在妙儿的伺候下洗漱完毕,又喝完她端来的肉粥,紧接着在妙儿帮忙下,穿上青色鸂鶒(今称鸳鸯)官服,最后戴上乌纱帽。
  一切准备就绪后,朱瞳一脚踏入县衙正厅,巳时刚到。
  等他走上正厅中央,坐在“天理国法人情”的匾额下方座椅的时候,正厅两侧站着的十多人在县丞的带领下,面向朱瞳。
  县丞陈有为,畜牧局长(主簿)张继往拱手作揖,其他人纷纷跪在地上行拜首礼。
  异口同声道:“下官‘下属’拜见知县大人!”
  (明朝官员之间行礼,同级或品级相近者行揖手礼,或拱手两次;品级差二三等者,尊者居上,卑者居下,行揖礼;差四等者,则卑者拜下,尊者坐而受礼,除禀事要跪,其余一概不跪。)
  声音洪亮,颇有气势。
  每当例会的此刻,享受着众人的叩拜,朱瞳都觉得有点飘飘然。
  怪不得这么多人绞尽脑汁想当官,当大官!
  这还只是七品芝麻官的待遇呢。
  那么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老儿,应该爽翻了吧?
  难怪那么多人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还要造反当皇帝。
  不说当昏君,享尽人间富贵,后宫佳丽三千,就是每天坐在高高的龙椅上,享受人间权势最大百官的五拜三叩,大呼万岁。
  想想就爽。
  妹的!同人不同命哪!
  朱瞳摆摆手随意道:“诸位请起。”
  县丞陈有为闻言,一声不吭,转身坐在了下方的左边椅子上,闭目养神。
  他每周过来,纯粹是走个仪式,接下来根本不会有他的任务。
  其他人纷纷道谢,然后从地上爬起来,坐回各自的位置。
  见众人都起来了,朱瞳悠悠开口道:“历朝历代,农耕都是朝廷的头等大事,今年上半年风调雨顺 ,加上农牧局、水利局和各局官员们共同努力下,今年夏收超出预期的两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骄傲满足,因为我们还能够做得更好,比如农牧局研究出更轻便的农业器具,探索出更为合理的施肥方案,以及寻找高产的口粮品种。”
  一个戴漆布冠,冠上插孔雀翎,身穿青色布衣,下截打密褶,腰间还束有红布织带的中年男人站了起来,拱手应令道:“下属谨遵大人的教诲!”
  朱瞳摆摆手道:“周大牛局长,你听我说完,前些日子我遇到了一个佛郎机商人,从他那里买下来一种叫地瓜的新作物,据说亩产可达百石,虽说佛郎机多奸狡,不可全信,但他已经夸下海口,想必收成也不会太差,这一百斤种子,你先拿过去育种。”
  与朱元璋万金油杀人借口“胡惟庸”类似,朱瞳每次从系统得到的新物种拿出来的借口就是番人。
  说完,县衙的两个杂役搬了两筐进来。
  嘶嘶嘶!
  县衙的众“高官”闻言齐齐抽了一口气,错愕地望着箩筐上长像红皮萝卜的东西。
  而周大牛刚端起来的茶杯,一个没端稳,砰的一声掉在地上,碎裂开来,瓷片,茶水,狼藉一片。
  “什么!亩产百石?!”
  作为专事农业的“官员”,周大牛不可能不清楚自己辖区内每亩地的平均产量。
  江南普通田地粮食亩产也就两石,良田最多也是三石至四石已经顶天了!
  亩产百石,意味着这种作物一亩地,能顶其他粮食五十亩的产出。
  这不是扯淡吗?!
  周大牛的第一反应是知县大人遇到了骗子。
  但转念一想,又不对。
  因为知县大人跟番人打交道,从没有被忽悠过。
  那么亩产百石?
  想到这,周大牛的呼吸越发急促。
  “呵!”
  就在正厅安静得只有急促的呼吸声之时,一声不合时宜的冷哼打破了此刻的宁静。
  朱瞳皱眉侧头一看,县丞陈有为歪着右边嘴角,一脸的不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