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来自关东军总部的情报,一车皮的坦克

  入冬以后,关外的天气实在恶劣,不适合大规模的兵力调动。
  即便有地方群众配合,丁伟也不想过分的消磨战士们的士气。
  决定采用小规模渗透蚕食的方式,以特战营、先遣团为首,纵队、支队的各侦察部队为辅,敲掉日军的一些重要据点。
  威胁铁路线、桥梁、公路,进一步掌控京奉铁路的西侧山区。
  逼迫关东军增派驻防兵力。
  战争不是一味的冲冲冲,用其他手段,也能持续的削弱鬼子兵力。
  保持正面对峙,使用特战队扩大战果。
  同时命令高清在热河整编游击队,向北部大兴安岭的山林压入。
  尤其是临西县、巴林左右旗一线,土匪横行,日伪军众多。
  能够威胁到后勤部队,清扫这些杂鱼,顺带着拿下鬼子铸造的工事。
  孔勇的先遣团则迅速的逼近建昌、绥中一线,与伪军、日军交火。
  新装备的半自动步枪让部队的火力提升巨大。
  双方对射过程中,造成鬼子的伤亡。
  密射情况下,一把半自动步枪就跟点射的轻机枪差不多,啪啪啪的连续射击,枪声清脆悦耳。
  尤其是子弹穿透钢盔,传来一阵阵愉悦。
  有意将兵力维持在连排级别,充分发挥短兵相接的火力优势。
  一旦投入的兵力过多,或者搬来迫击炮等武器,会对后勤产生极大的需求。
  一双铁鞋,一把步枪,一具掷弹筒,靠步兵负重携带的子弹、手榴弹,足以应对鬼子中队级别的兵力。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暂时撤入山区。
  这令日军非常恼火,安排重兵扫荡燕山?两个纵队的兵力压在这,至少有2万可战兵力,那鬼子得投入多少人进行扫荡?
  有明晃晃惨痛的例子摆在那,108师团覆灭,64联队覆灭。
  丁伟手上的支那军,有实力吃掉孤军深入的任何部队。就算天皇的近卫师团来了,也休想占到便宜。
  可要是不扫荡,天天被动挨打,被狙击手偷袭,也难受的很啊。
  关东军内,不得不抽调一批精准射手过来,应付眼前的被动狙杀的局面。
  在鬼子陆军很少设有专门的狙击手,他们坚信自己的步兵射击精准,足以应对任何对射局面,根本不需要狙击手。
  认为狙击手需要更精良的设备,需要喂养更多的子弹等资源,得不偿失。
  射击优秀的人,分出去做机枪手,不是更有成效?
  他们训练精良的士兵,大体可以保证行进200米命中目标,300米伏射姿态上靶。
  在以往的对战中无往不利,老鬼子射击准的说法也来自于此。
  此时此刻,问题就出在这里,300米距离靠着机瞄、表尺,能保证大部分子弹咬肉,却无法保证枪枪命中。
  三八大盖天然的质量问题,精度仅为4moA左右,使其子弹在300米散布范围30厘米。
  不可能保证枪枪打中要害的。
  反过来丁伟手上的这些老兵,打枪的精度丝毫不差。
  又全都是配属了瞄准镜的狙击步枪,300-500米这个点上,绝对比鬼子的表现优异。
  至少在命中概率上,远远超过小鬼子的老兵。
  再加上关东军内还有多少老兵?
  抽调的抽调,撤离的撤离,死的死,伤的伤。
  正面对射中,鬼子的伤亡持续增加。
  以赵大一为首的一批有天赋的狙击手,手感热上来的时候,凭感觉就能击中目标。
  这是丁伟重点培养的人才。
  不惜代价,不吝啬弹药培养。
  在狙击风波中,表现的异常突出。
  仅赵大一本人,一天内,连续击毙37名日军。
  气的鬼子不得不出动飞机,对目标区域进行一轮无差别的轰炸,以此来逼退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狙击手。
  真是小刀割屁股,开了眼了。
  丁伟手上怎么全是难缠的玩意儿,也全都是金贵玩意儿呢。
  坦克有了,狙击手也有了。
  就连鬼子,都没精力跟资源培养大批狙击手,在绥热察军区,竟然拉出来一大批神枪手。
  没办法啊,神枪手都是被贫穷憋出来的。
  手上就那么点子弹,领10发子弹,打不中一个敌人,看指战员骂不骂你就完了。
  要么苦练枪法,要么瞄准了再打。
  谁敢浪费子弹,要被人戳后背的。
  抗战的军民,就是在贫苦条件下,一步步走出来,付出了血的代价。
  神枪手,不过是从血水里走出来的老兵罢了。
  枪法不好的,早就死在了战场上。
  “老丁,从关东军总部传来的机密情报。”
  钟志成大步踏进屋子,略显激动。
  关东军总部?
  我们的潜伏人员都打进去了?
  这点属于绝对机密,就连钟志成这个军区政委,也仅仅知道一点,知道情报来自于关东军总部。
  其他的一概不知,潜伏人员是谁,在哪,潜伏时间等等,均不知晓。
  有一点可以确定,情报是准确的。
  为了筹备一号作战,关东军将抽调兵力进入华北地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计划从关东军抽调150辆坦克,支援到华北的第三战车师团。
  用于对豫中地区发起突击。
  预计的车辆批次,运输时间均被我潜伏的情报人员获得。
  本以为这位潜伏者已经失败了,突然的电报消息,让总部为之振奋。不仅仅是情报的重要性,更多的则是潜伏的成功。
  可趁机向敌后方再派入精干的同志,获取更多有关于伪满洲的情报。
  暗中发展力量。
  差不多两个坦克联队的武器装备,由火车运输到华北地区。
  势必经过京奉铁路,丁伟意识到这则情报的价值,嘴角根本压不住。
  “知道老子的装甲部队消耗多,不能自产坦克,全靠修缮跟老毛大哥支持。小鬼子看不过去了,也想给我丁伟送一批坦克。”
  “无论如何,这趟火车劫了,日式坦克必须拿到手。”
  “通知前线的段鹏、孔勇,不惜一切代价!”
  这可是太重要的情报了。
  唯一能让丁伟略显兴奋的情报。冬天太难受,交通受阻。
  老毛大哥的坦克生产线还遥遥无期,保守估计得在明年七八月份落实,等生产出第一辆坦克,保不齐鬼子都投降了。
  等着自产总归是来不及的,得靠缴获,靠采购,靠炸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