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倾大明之国力,灭倭!

  洪武年间。
  暴脾气的朱元璋看到倭国发动战争屠杀百姓的时候,简直要气到爆炸。
  就在他脚下站着的这片土地上。
  六百多年后将堆满无数无辜百姓的白骨。
  此时猎猎风声乍起,凄厉的哀鸣仿佛无数百姓惨死前绝望的哭喊声。
  朱元璋感觉仿佛有个无形的大手掐着他的脖子,快要窒息。
  他穷苦出身,最是能共情这些无辜百姓。
  “该死的倭国人啊!咱要他们死!”
  在建国之初,大明沿海地区就时常遭受倭寇袭扰。
  再加上张士诚、方国珍残部与倭寇勾结,逃往倭国。
  他曾派遣使者与倭国交涉,结果五名使者却被怀良亲王所杀。
  然而在经历了元末明初的战乱后,大明急需迅速稳定国内形势和恢复国内经济。
  而且此时的大明水师剿灭海盗尚且力不从心,更遑论远征倭国。
  而组建水师又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且需要大量钱财。
  劳师远征实在不是个明智之举。
  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暂时休养生息,放弃征伐倭国。
  还将倭国列入了“不征之国”,严禁子孙后代对其武力征讨。
  如今看来,这倭国俨然就是一个祸害。
  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
  朱元璋的双目赤红,咆哮道:
  “即日起,废除明州、泉州、广州三地的市舶司。”
  “信国公汤和即刻巡视浙东、浙西,整顿海防。”
  “江夏侯周德兴前往福建滨海四郡,修筑城墙,增设巡检司。”
  “江阴侯无良,组建水师,准备出征!”
  “咱的组训要改了。”
  “倾大明之国力,灭倭!”
  ......
  永乐年间。
  朱棣此刻被大清的屈辱,百姓的悲惨,气得脸色铁青。
  作为华夏帝王,看到华夏的百姓,被如此凌辱。
  华夏的尊严,被肆意践踏。
  他心中的怒火根本无法遏制,宛如火山般喷发。
  他派遣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宣扬大明国威。
  数次北伐,让大明成为一个四夷宾服的强盛国家。
  眼看着快要万国来朝,周边小国不敢来犯。
  可他万万没想到,华夏的未来,竟然有如此惨象。
  现在他只想将这些侵犯后世华夏的国家屠戮殆尽!
  “靖难之役后,淮以北鞠为茂草。”
  “这等情景比靖难更是惨不忍睹。”
  “清政府真是该死啊!”
  朱高炽胖胖的身体一颤,脸上的肉都跟着抖了抖。
  “父皇,咱大明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皆十分发达。”
  “咱们的火器制造技术亦是十分强大,周边小国皆闻风丧胆。”
  “父皇还组建了神机营。”
  “短短时间竟被不知名小国超越。”
  “这鹰国实在不容小觑!”
  朱棣脸色凝重起来,看向郑和开口问道:
  “郑和,你数次下西洋,可曾到过鹰国这个国家?”
  “可曾见过这些金发碧眼之人?”
  郑和摇摇头:
  “臣下西洋数次,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皆未曾听闻鹰国这个国家。也未曾见过此等相貌之人。”
  “这些国家距离我大明甚是遥远。”
  朱棣抬手重重的拍向龙椅,咬牙切齿道:
  “既如此,那咱先把近的倭国收拾了!”
  太祖祖训对周边国家采取“不侵占”态度。
  只能对不起他爹的祖训了。
  “张辅,即日起,就由你掌管神机营。”
  “朕要你全力研制火器。”
  “倭军人人配备火铳,大清也是被火炮炸开国门。”
  “未来的战争,是火器的战争。”
  “火器先进,就是制胜的关键。”
  “咱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的火铳火炮制造出来。”
  “咱要大明立于不败之地!”
  张辅脸色凝重。
  “臣必将竭尽全力!”
  夏元吉抬手用宽大的官袍袖子擦擦眼泪,躬身道:
  “陛下不必忧心钱粮事宜,臣自会安排好的。”
  “咱勒紧裤腰带也要把剿灭倭寇的银子筹出来!”
  朱棣满意的点点头,对大明的钱袋子他还是很放心的。
  “不仅如此,你还得给工部拨点银子。”
  “工部抓紧时间再造三十艘宝船,每条船上都需配备火器。”
  “郑和,朕要你再下西洋,一定要找到这个可恶的鹰国和那金发碧眼之人!”
  接着他转头看向朱高煦:
  “高煦,你带三万士兵出征,务必拿下倭国!”
  “如此歹毒小国,就不该存于世上!”
  朱高煦心中也憋着一股怒火,听到朱棣的话后,大声喊道:
  “父皇放心,儿臣势要将倭寇斩尽杀绝,永绝后患!”
  “我华夏子民,岂能受制于倭奴!”
  “倭寇除尽日,我儿还家时!”
  ......
  康熙脸色不虞,沉默半晌终于开口:
  “我爱新觉罗家的后人,丢尽了祖宗的脸!”
  他励精图治,经营起一个盛世。
  他自认为不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开元盛世差。
  结果大清这么快就以一种极为屈辱的方式收场。
  他已经能想象到后人会对大清会有怎么样的怨言。
  此刻康熙仿佛被人戳了脊梁骨,脸上也火辣辣的疼。
  西方不断进步,大清的后人却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妄自称大,甚至以天朝上国自居。
  与这世界脱了节,终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西方未来太强大了,他还是早做打算。
  他与法兰西君主路易十四一直有书信往来。
  路易十四早前来信想要派送六位数学家,给大清带来最新奇的科学和天文观察新知。
  可惜毛熊国拒绝借道,计划就此搁置。
  想到这里,他轻轻叹了口气,做出决定:
  “施琅。索额图。”
  “朕要你们挑选一批聪慧的少年去法兰西走一趟。”
  “去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
  “他们那边也有不少新鲜事物,到时候一并带回来。”
  康熙沉默片刻,继续开口:
  “大清的未来,在这批孩子身上。”
  两人面色一凛,内心皆是沉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