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洪武大典,朱元璋的如意

  也先败了。
  他终归没能等来蒙元的援军。
  外有大明排山倒海的猛攻,内有锦衣卫搞风搞雨,朝臣分歧严重,军中士气全无,已经出现大规模溃逃。
  为了让他们的混乱更严重,大明甚至放缓进攻速度,但摆出进攻姿态,给与强大压力,让他们自相残杀。
  事实上,朱标放缓进攻速度,不仅是为了加大瓦剌内耗,还在调整针对瓦剌的计划,曾经的计划推倒重来。
  按照朱标原本的计划。
  此次应该打疼瓦剌,占据瓦剌膏腴之地,留下无双国作为监视,免得蒙元受到刺激,派出大军加入战场。
  总而言之就是:
  ——稳中取胜,徐徐图之!
  没想到蒙元不想派兵,甚至定下郑国渠之计,期盼大明占据瓦剌,在瓦剌消耗巨量资源,耗光大明国库。
  什么叫做郑国渠之计?
  千多年前,秦国和韩国是邻国,韩国担心秦国打自己,就派出一个名叫郑国的工匠,蛊惑嬴政修建水渠。
  按照韩国的计划,这条水渠可以削弱秦国国力,让他们无力入侵。
  结果呢?
  郑国渠修建完毕,引水灌溉,关中自此变为千里沃野,还能用水路运输的方式输送物资,极大减少损耗。
  秦国国力大大增强,为吞灭六国打下坚实基础,郑国真乃大功臣!
  这事儿怎么形容呢?
  你能说这个计策不对么?
  至少修建郑国渠的那些年,秦国确实无力入侵,证明至少有些作用,至于以后的事,还是让后人解决吧!
  相信后人的智慧!
  蒙元的王公贵族,非常相信自家后人的智慧,他们肯定能想到办法。
  想不到办法怎么办?
  王保保用生命最后的光辉,为他们开辟一条后路,至少能保住种子。
  既然如此,朱标就不客气了!
  整个瓦剌,他全都要!
  两月时间眨眼过去,也先的大军已经溃败,带着残兵四处奔逃,大明铁骑长驱直入,占领瓦剌各处州府。
  ……
  “也先,还不快快下马受缚!”
  沈炼狂笑着看向也先。
  却是沈炼和常茂打赌,各选一个方向抓也先,常茂虽然经验丰富,奈何沈炼有鹰隼,凌空找寻也先踪迹。
  也可能是常茂故意让着沈炼。
  他是行军主将,沈炼的功劳就是常茂的功劳,再者说了,沈炼功劳大,可以随意封赏,反正早晚都要走。
  常茂如果继续封赏,有些事情就不太好说了,按照常茂的计划,他想成为大明首任安西都护府大都督,目前的功劳刚刚好,完美拿捏心理底线。
  沈炼是武者,事迹大半记录在武林史话上,史书上记载的,应该是:
  ——也先大败,茂追逐,擒之,因功获封安西都护府大都督……
  不愧是雌雄眼儿大将军。
  果然有一千八百个心眼子!
  经过一个多月的血战,也先麾下精锐损失惨重,如今跟在身边的,唯有三五百亲卫,这些人是他的死忠。
  看着耀武扬威的沈炼,看着沈炼略显期待的眼神,也先心说败军之将,何足言勇,就成全你的名声吧!
  “敢问将军高姓大名?”
  “吾乃钱塘沈炼是也!”
  喊出这句话之后,沈炼只觉得全身心升华,同时略有些可惜,如果当初给自己取个表字,那就更完美了。
  “原来是虎威将军,久闻虎威侯赫赫威名,今日得见,果如虓虎!”
  “阁下投降否?”
  “从我决定起事开始,便没打算走回头路,虎威将军虽然悍勇,却未必能把我这五百亲卫,尽数杀光。”
  “那可未必!”
  沈炼策马奔驰,横冲直撞,也先的亲卫虽然忠诚,但激战至今,所有人都带着损伤,如何挡得住沈炼。
  护卫如潮水般被沈炼分开,沈炼一把抓住也先,封住也先的穴位。
  也先苦笑道:“沈炼,我听说你不会点穴,怎么用的这么利落?”
  “江湖传言,不可尽信!”
  沈炼心说我不擅长点穴,不是不会点穴,就是点穴时下手较重,如果是曾经的沈炼,也先会断几根骨头。
  自从七气归一,沈炼对力量的掌控精细入微,点穴手可以随意使用。
  唯一可惜的,就是一阳指仍旧是内用的功夫,无法弹射出纯阳指力。
  沈炼生擒也先,也先的亲卫队不再负隅顽抗,乖乖丢下兵刃,沈炼身后轻骑一拥而上,把他们绳捆索绑。
  “也先,这是什么地方?”
  “这里叫做土木堡,是我修建的用于最终抵抗的堡垒,时也命也!”
  也先长叹一口气。
  “好名字,确实是时也命也!”
  沈炼紧跟着叹了口气。
  心说你早生了几十年,如果给你换个对手,现在耀武扬威的就是你。
  “沈炼,太子会如何对我?”
  “不知道,这事儿不归我管。”
  “你想获得什么样的官职?”
  “名头很威风的,越威风越好,有没有实权无所谓,我就是想要那种花里胡哨的封号,最好能多给几个。”
  “为什么?”
  “因为我们家孩子多!”
  也先:( ̄ω ̄;)
  欺负我没看过史书是吧?
  推恩令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了!
  你们大明还在玩儿推恩令那套?
  “你这什么眼神儿,我是想获得一长串封号,然后每个孩子继承俩字,不用取名字了,我真的不擅长取名。
  我夫人给我生了对儿龙凤胎,我实在想不到名字,只能取个乳名。
  我儿子沈大虎,女儿沈小虎。
  你竟然敢鄙视我?
  这名字可是有典故的!
  孙权的女儿就叫这个名字!
  我知道孙权儿女相残,那是因为孙郎射虎,这名字和他们家相克。
  我的江湖名号是白虎星君,朝廷的封号是虎威,我是老虎,我闺女儿子就是虎崽子,这符合遗传学定律。
  你是不是饱读诗书啊?
  要不你帮我想个厉害的封号?
  你别闭眼啊!
  我知道你没睡着!”
  沈炼的嘴炮攻击无休无止,也先暗骂自己为何不抹脖子,如果死了,就不用听五百只苍蝇在耳边乱飞。
  这事儿真的不怪沈炼。
  众所周知,沈炼重伤恢复期,脑子会间歇性抽搐,嘴转的比脑子快。
  先前行军打仗,全神贯注,并且军法森严,强行把嘴巴闭上,每天晚上含一片水果,免得做梦胡言乱语。
  如今生擒也先,可以彻底放松。
  沈炼积攒一个多月的嘴炮,完完全全释放出来,比死侍更碎嘴子!
  也先觉得,沈炼在给自己上刑。
  ——大王,别念了,我全都招!
  ——你到底想知道什么事情啊!
  “也先,我有件事儿很好奇,听说你和燕帖木儿很熟,燕帖木儿在蒙元堪称权倾朝野,连皇后都敢染指,他为何不造反呢?他以为自己是忠臣?”
  也先白了沈炼一眼。
  “因为他不想被大明灭掉。”
  “你是不是在想,燕帖木儿为何没有派出援兵,他到底在想什么?王保保的精锐铁骑,如今在什么地方?”
  “难道虎威侯知道?”
  “我可以回答你前一个问题,燕帖木儿没来,是因为蒙元把瓦剌,当做大明的郑国渠,想以此消耗大明。”
  听到这话,也先差点气死!
  也先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当然知道郑国渠是什么情况,也知道事情的重点不在于拖延多少时间,而在于燕帖木儿等人怂了,他们不敢正面作战。
  “时也,命也!”
  “还有陈野!”
  “什么chén yě?”
  “陈友谅的儿子陈野,他现在活的很安生,我希望你能学学他,你现在就剩下一条命,何必要怄气呢?”
  也先:(;≧д≦)
  如果不是被封住穴道,老子现在就和你拼了,你能不能说点人话?
  ……
  随着也先被生擒,瓦剌之战宣告进入到尾声,无论是可汗脱脱不花,还是张士诚后人张宗周,都被生擒。
  占领瓦剌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朱标不可能长时间留在瓦剌。
  沈炼更不可能长时间留在瓦剌。
  简单处理瓦剌的烂摊子,等到老朱派来治理瓦剌的官员,众人带着俘虏返回京城,一路无事,安全返回。
  半路上,朱标听到几个消息。
  首先,朱樉被关入宗人府后,被朱棡各种欺负,两人本就不对付,如今朱樉落魄,朱棡怎会放过这个机会?
  一个偶然的机会,朱棡把外围守卫放出缝隙,放进去几个江湖侠客。
  然后,朱樉被刺杀!
  此事惹得朱元璋勃然大怒,下令刑部查清此案,三法司共同审理。
  沈炼的师兄弟得到提醒,大部分找借口在外办案,六扇门官阶最高的,是管事柳激烟,让他来负责查案。
  当然,柳激烟只找线索,真正负责此案的是恨不得砍自己一刀,卧病在床告老还乡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
  朱棡做的那些事儿,如何能瞒过这些人的探查?就连他精心训练,准备用于成就大业的“血衣堂”,也被锦衣卫彻底覆灭,朱棡被关入宗人府。
  皇子之事就是这么多,接下来发生的则是朝局大案,宰相这个职位,最终还是被废除,为此杀了很多人。
  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回到金陵的时候,还能嗅到菜市口的血腥气,让人忍不住皱紧眉头。
  ……
  “沈炼,你想要什么赏赐?”
  朱元璋一边翻阅奏折,一边询问这位从西北归来的大功臣。
  沈炼道:“威风的封号,听起来越威风越好,字数越多越好,最好有些文雅的词汇,可以用作人名。”
  “你这小滑头儿,真是够滑溜,你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如果只给你一些虚名头衔,未免显得赏罚不明。
  朕手中这把玉如意,跟随朕足有三四十年,今天就赏赐给你!”
  说着,朱元璋把如意递给沈炼。
  “多谢陛下赏赐。”
  沈炼一把接过玉如意。
  这玩意儿好啊!
  当成传家宝,能传十几代,还能做免罪金牌,谁敢来沈家抓人,就把这个拿出去,玉器相对比较易碎,发生磕碰就会打碎了,有碰瓷般的效果。
  丹书铁券为何没用?
  因为那是铁的,摔不坏,皇帝想杀你的时候,能想到千百种借口。
  沈炼把玩着玉如意,脑中想着该如何用玉如意碰瓷,朱元璋问道:“如意如意顺我心意,你拿走朕的如意,也要帮朕如意,解决朕心头的烦恼。”
  “陛下后背痒痒?”
  “朕的屠刀痒痒。”
  “咳咳~陛下,请您训示!”
  朱元璋摸了摸额头:“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儿,就是废了宰相,那些读书人长期上书,搞得朕心烦意乱。
  你给朕想个主意,让那些儒生不要再上书了,免得朕按捺不住!”
  沈炼:废宰相算啥,想想大清朝的南书房和军机处,那才是顶峰。
  沈炼挠了挠下巴:“陛下,臣觉得想让他们别上书,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找点事做,比如治理瓦剌。”
  朱元璋道:“朕挑出一批有能力的去治理瓦剌,一批有才学的推广儒学,还剩下几个老古板、老学究,这些人八十多岁年纪,撑不住长途跋涉。”
  “嘶~臣想到了办法。”
  “什么办法?”
  沈炼心说朱棣啊朱棣,为了解决你爹的烦恼,我只能借你的灵感。
  反正都是你们老朱家的事儿。
  “您暂时下不去手的老儒,肯定是博学多才博古通今之辈,这种人最爱的就是名声,陛下可以给他名声。
  比如您要修撰一部鸿篇巨著,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需要找寻个总编。
  这些老学究岂不是很合适?
  谁都知道这会获得多大的名望。
  总编修只能有一个。
  副编修可以有很多个。
  但副的就是副的,比不得正的。
  另外,臣在西域铸剑城,击杀姬家嫡系姬悲情,查到她的老巢,搜到各种书卷数万卷,孤本书卷数百卷。
  魔剑遗族五百年珍藏,足足拉了十几辆牛车,孤本书卷上百卷。
  这些书籍有些是用小篆写的,有些甚至是甲骨文,需要安排破译。
  那些孤本书卷,需要认真校对。
  陛下可以安排上书的儒生去做。
  等到他们完成这些事情,至少需要二三十年,保管您耳边清净!”
  “这部巨著叫什么名字?”
  “《洪武大典》!”
  “好名字,就这么办!”(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