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羽毛笔画,大显神威!

  通报的侍卫跪在大殿中央,双手高高举起一个不小的盒子。
  这......竟然是奏折?
  谁家奏折长这样?竟然要装进这么大的盒子里?
  这下,连护国大将军孟羽也有点不自信了。
  他没听说新安府知府胡丰源是个话痨啊,可胡知府为何会送来这么“厚重”的奏折?
  这得出了多大的事儿?
  孟羽有些担心,他远在新安府的孙子和外孙了,祈祷这俩人可千万别为了抢功,再出什么事儿。
  侍卫就那样保持着高举奏折的动作,可皇帝却一直没叫起,他也只能坚持着。
  此刻,皇帝的心都有些哆嗦了,他既想知道到底又出了什么事儿。
  可他又怕,真再出什么事儿。
  可局势不能一直如此僵直着,大太监总管刘全此时只能站出来,自行走下台阶,将侍卫手中的奏折取回,送至皇帝面前。
  皇帝伸出去的手,多少有点哆嗦,他只能强行控制着。
  “咦?这是什么?”
  盒子被打开,首先进入眼帘的,不是奏折,而是一叠宣纸。
  刘全赶紧使了个眼色,旁边的值守太监立即过来两个,伸手取出宣纸并展示给皇帝看。
  殿下的众大臣时刻关注着皇帝的神色,当宣纸被展开,并一一展现后。
  皇帝那紧皱的眉头,似乎皱的更深了,面色也更加沉重。
  难道新安府真的发生暴乱了?
  连护国大将军孟羽,此时都无法再保持淡定,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吧嗒!”
  落针可闻的大殿内,时刻关注着皇帝神色变化的众大臣,在第一时间就看到皇帝滴落的泪水,甚至好像听到了,泪水滴落地面的声音。
  皇帝这是......哭了?
  天哪!
  众大臣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儿。
  出大事儿了!这肯定是出大事儿了!
  他们大乾朝不会因此完了吧?!
  大殿内开始骚动起来,这动静也终于,将皇帝沉浸在画卷里的情绪脱离出来。
  “呼~~~”
  皇帝深深的呼出一口浊气,他感觉左心口酸酸的、闷闷的、胀胀的。
  他的眼眶通红,若不是顾及皇帝的形象,此刻他真想大哭一场,好好发泄一下心中的酸楚。
  而皇帝身边的三个太监,竟然也红了眼眶。
  其中一个值守太监江安,竟然还偷偷别过脸去,抬手抹了抹眼角。
  “嗡!”
  大殿内更要炸锅了!
  “啪!”
  皇帝的茶碗,准确无误的砸到护国大将军孟羽跟前。
  这次终于不是砸何星辰了,但皇帝这精准的投掷手法,却像是要给何星辰报仇。
  “混账!尔等就是如此编排朕的皇长子的?!
  刘全,把画传下去给他们看看,看看朕的皇长子,到底是怎么对待灾民的!”
  刘全直接挥手,又招来好几个小太监,每人分得一张宣纸,将宣纸上的羽毛笔画,展示给殿内的大人们看。
  “嘶!”
  几幅画分别在大殿内不同位置进行展示,可众大臣却不约而同的,齐齐倒吸一口凉气。
  这画法太特殊了,这画面简直就跟真的一样。
  就好像将新安府的惨状,直接呈现在众人面前,让众人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股压抑、悲怆的情绪扑面而来。
  难怪皇帝会落泪呢!这画面的冲击力实在太过强悍,以至于殿内的大臣们,没有几个不掉泪的。
  就算有几个没哭的,也抬起手,假装抹了抹眼角,他们也不想表现的与大多数人不同。
  宣纸上,一幅幅羽毛笔画,将新安府的现状描绘的淋漓尽致。
  第一幅就是,站在新安府南城门楼上,向下望去的景象。
  远处的断壁残垣,被洪水摧毁的道路、河道、桥梁......
  近处就是那铺天盖地般的灾民,他们一个个破衣烂衫,住在毫无遮挡的城门外的空地上,隐约可见的灾民脸上,都是麻木的神情。
  下一张,赫然是灾民们有序排队领粥的景象。
  虽然依旧是破衣烂衫,但灾民的表情已然发生了变化,众人可以从画面中,看出灾民对生的希望。
  再下一张,是灾民全围在南城门前,排队登记的画面。
  只见大皇子何星辰,就坐在城门前,手里端着一个普通的碗,与灾民吃着同样的饭食。
  再下一张,大皇子何星辰竟然半蹲在地上,神色柔和的平视着,一个脑袋很大,但身体极其瘦小的灾民女娃。
  女娃衣服上全是布丁,甚至还不大合体,两只小手不安的搅动在一起,可大大的眼睛里,却充满了喜悦,更充满了对大皇子何星辰的感激、孺慕之情。
  这幅画面最为生动,众大臣们也打心底里,对这个女娃产生了怜爱之心。
  画面周围的女灾民们,看起来也对赈灾后的生活极其满意,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温婉的笑容。
  一张又一张羽毛笔画,将灾民之前的惨状,与何星辰到来之后的满足笑容,呈现出了完美的对比。
  同时也将李荣李千户心系灾民,带领兵马星夜兼程的急迫,刻画的入木三分。
  也将胡知府等一众当地官员的辛劳,全部描绘了出来。
  当然,画面中自然也偶尔出现过,二皇子何星海的身影,但却没有被着重刻画。
  魏炎精心挑选的这些画,不仅画工相对还不错,更是将所有有功之人,一个不落的尽量全给展示了一遍。
  而胡知府,更是深谙皇帝的心思。
  跟羽毛笔画一起送来的奏折上,胡知府是一句抱怨都没提过,更别说发生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儿了。
  胡知府竟然连后面要催的赈灾粮,都一句没提。
  整篇奏折,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新安府一切安好,请皇帝放心。
  皇帝的心啊,一下子就被暖到了。
  这三天来,他第一次感觉呼吸都那么畅快。
  这个胡知府不错!不仅在洪灾期间力挽狂澜,安抚好了所有灾民,今日更是给皇帝吃了颗定心丸。
  真是深得朕心,必须得给他升官!最好之后把他调到京都来,好好给其他官员做个表率!
  皇帝在心里的小本本上,开始写写画画起来,看看有哪个官最应该被踢出京都,正好换这个胡丰源顶上!
  pS:感谢追读的宝子们,新书求支持!求五星好评,以及免费的催更和免费的为爱发电,感谢大家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