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烟尘

  第41章烟尘
  慕容韬走了。
  在絮絮叨叨的和李真讲了一下午的过往后。
  似乎是将心中的情绪舒缓很多,带着一种释然离开了京城。
  留下李真一个人遥望着他在夕阳下渐行渐远的背影。
  啧了啧嘴,生出几分感慨:
  “没想到这慕容韬人长的五大三粗的,祖上却也是正儿八经的皇家贵族。”
  “不过嘛,亡国的落魄公子”
  “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唏嘘笑着摇摇头,将目光收回。
  忽然眼睛一亮。
  手疾眼快的握住支在旁边的鱼竿。
  用力一挑,一条白鱼跃出荷池。
  “自然,今天晚上吃鱼。”
  京城太大。
  大到一个人的离开,根本掀不起什么波澜。
  更何况,慕容韬本来就是在葛道人手下混日子。
  赚的俸禄,全花在了凝香楼里的大家上。
  多他一个,少他一个。
  完全,没什么区别。
  不过对于李真而言。
  似乎在这偌大京城里。
  能和他坐下来说话、喝酒的人。
  再一次的,少了一位。
  但也没什么,这种事情他也习惯了。
  每天早晨起来,雷打不动带着自然打上一遍太极拳。
  经过这么些年的修行。
  这门普普通通的拳法,在他手里已经臻至化境。
  一举一动间,都多了些返璞归真的韵味。
  总是让自然有些奇怪。
  明明自己也跟着李真练习了很久很久。
  怎么相比起来,看着就不像是同一套拳法。
  只能在心里勉励,道长果然是道长。
  自己和他之间的差距,还差的远呢。
  其实在李真看来,自然的习武天分虽然没有万物好。
  但是她胜在一点,就是能够静的下心去钻研。
  拥有这样品质的人,一般来说往后成就都不会差。
  不过人生的路还是要自己走。
  无论她日后如何选择,李真都不会干涉。
  在吃过早饭之后,他就会搬个椅子坐在荷池旁,放下鱼饵。
  等待鱼儿上钩的空暇里,便会看看道经。
  琢磨琢磨里面的微言大义。
  最近,他发现有些经书上面讲述观想修心以及内丹之法的东西,有点意思。
  尽管内容上有很多,在他看来完全是天马行空猜想的地方。
  但不得不说,这对于他而言,还是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说不定,未来的路便在其中。
  闲适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
  但也不是每一天都这么安逸。
  最近李真发现,辰公公往他这里跑的次数越发勤劳了。
  天宝十年末。
  在一场大雪过后。
  辰公公找上了正在冰钓的李真。
  照旧让他查看一枚葛道人新炼制的丹药同时。
  忧心忡忡的给他分享了一些事情。
  “李道长,都说修道人能掐会算。”
  “你能不能算一算,这明年可还会有寒潮来临?”
  李真斜眼瞥了他一眼,没几分好气:
  “贫道只是个道士,不是神仙。”
  “这种事情,谁能说的准呢?”
  虽然这样说着。
  他心里隐隐约约的还是有个猜测。
  这大周啊,恐怕是恰好遇到了小冰河时期喽。
  想要一时半会让天气回暖,难!
  但这种事情和他说了,又要解释太多。
  索性李真就装傻充愣,当做不知道。
  “唉,这什么时候是个头。”
  辰公公叹了口气,蹲在了李真的身旁。
  眼睛看着开在冰面上黑漆漆的钓洞,自说着:
  “今年北面的粮食又大幅度减产,已经导致很多人活不下去。”
  “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年就要生乱子了!”
  听这话,李真没什么反应。
  当皇帝的赵长都不着急,你一个宫里的太监急什么。
  更何况,急有用吗?
  最后。
  绕了半天,辰公公说出了来意。
  原来他在进宫之前也是北方人,家里排行老六。
  上面五个兄长,下面还有刚出生的一弟一妹。
  家里就十几亩薄田,根本活不下去。
  没办法了,这才想办法进了王府。
  眼下北方遭逢天灾,虽然这些年在他的接济下,家里的生活好过了很多。
  但辰公公担心朝廷再这么放任不管下去,恐怕会出乱子。
  到时候兵灾一起,普通人哪有活路。
  便想办法把家里人给接到了京城,安排了些寻常差事。
  只剩下一个幼弟还没着落。
  原本家里人想着是送去读书。
  但在辰公公眼中,眼下的大周虽然看着安定,却已经有不好的苗头冒出来。
  这个时候,读书有什么用?
  不如练武。
  “这么说,你是想让伱的幼弟拜我为师?”
  转过头,李真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他。
  心里闪过一抹诧异。
  只能说,不能小瞧了天下人。
  即便,他只是一个宫里的太监。
  试问在当前的京城里,又有几个人有辰公公这样的眼光?
  能够看出来眼下的大周,动乱将生。
  不得不说,值此一点。
  就让李真对他有点刮目相看。
  但收徒的话,还是免了。
  “李道长放心,这些年我也得到了些赏赐。”
  “拜师束脩,定然不会落了您的面子。”
  见识过李真实力的辰公公,真心实意的说着。
  却见李真随意的摆摆手。
  “不是这个问题。”
  “眼下的我,无意收徒。”
  “不过,你若愿意的话,也可将他送到垂象楼来。”
  “至于能学到什么东西,那我就无法保证了。”
  辰公公神色一喜,连连道谢。
  往后,李真就没有在意他说什么了。
  本来,他是不想再和宫里人有什么瓜葛。
  但是今天辰公公所表现出来的眼光。
  突然让他觉得,倒是可以结下这一番善缘。
  随手为之的事情,也不用怕牵扯上什么麻烦。
  毕竟,他也没有做出什么保证不是。
  不过
  细细想想,这些年自己身边的人。
  除了自然。
  似乎。
  不是死了,就是下落不明。
  希望辰公公的这个弟弟,能有个好的结果吧。
  尽管早有预料。
  但辰公公终究还是把大周的情况,想的太好了些。
  天宝十一年春。
  北方诸州。
  吃了来年作为种子的粮食,艰苦熬过冬日的百姓们。
  没有迎来朝廷赈灾的消息。
  听到的却是各地地主们纷纷扎进口袋,不再向外借春粮的噩耗。
  压在普通百姓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落下了。
  仅仅是半年的时间,北方三州沦陷。
  烟尘四起。
  活不下去的百姓,反了!
  正当李真面无表情的听着辰公公的幼弟:赵高。
  绘声绘色的讲述着道听途说来的消息时。
  一个更为劲爆的八卦,从宫里传出。
  继上一次纵火案之后。
  皇帝再一次遇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