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小冤种:难道我是那种花女人钱的人?

  “弟弟好像拉了。”
  蒋五星及时出声拯救,小冤种起身去看栾粮临小朋友,温鱼才得空飞速把小衣服搁到小盆里,端到了屋。
  要老命了!
  她修炼的还是不到家,没有让继子洗内衣裤的脸皮!!!
  在院儿里洗着衣服不算,小冤种还扯着嗓子招呼小后妈,“鱼姐!你别做饭。”
  怕温鱼不听,小冤种不计后果嚷嚷道,“你做的饭难吃!”
  “我要是做我就是狗!”
  小冤种目的达到,高兴了。
  ——
  “大舅?你咋在这里!”
  第二天一早打开家门,小冤种吃惊道。
  温遇青蹲在外头琢磨事儿呢,听见外甥喊,赶紧站起来憨厚笑笑,“没,没啥,就是问你妈点事。”
  他想了一宿,要是真能成,那将颠覆传统的蔬菜种植。
  两扇门打开,把温遇青拉进家,小冤种喊着小后妈,“鱼姐,大舅来啦!”
  温鱼刚给小家伙挤了奶,这会儿小屋里揉着不叫往外继续流。
  闻声她赶紧拉好衣裳,走了出来。
  “你咋这么早过来啦?”
  示意温遇青往沙发上坐,温鱼去洗手。
  屋子里,栾惟京系着围裙在煤火台儿前头炒菜,蒋五星弯腰在给婴儿床里的弟弟换尿布,添外甥去碗柜里拿碗,特意多拿了一个。
  有点憨厚的温遇青这才反应过来,他来的不是时候,“我……我先回去,小妹,你有空去温家堡一趟。”
  他太着急了,以至于都忘了想那么多。
  温鱼已经擦了手,“来回跑趟工夫?说吧,咋啦?”
  她不喜欢绕弯子,温遇青看了眼栾惟京,见他专心在颠勺,便无意识压低了声音问温鱼,“小妹,我要是想盖大棚,前前后后得花多少钱?”
  他好心里有个底,盘算盘算,值当不值当。
  温鱼昨天给他画图讲解的时候,考虑到后现代化的大棚造价高,已经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垒墙用的土不花钱,和泥的时候往里头加点麦秸秆子还能保温。”
  这个温遇青懂,别看很多人盖砖头房好看,实际上还是最开始打的胡基墙住着冬暖夏凉。
  “就是这墙不能跟普通的墙一样,主体墙少说也得有七十公分厚,两边的斜坡墙壁,也得有五六十公分宽,到时候得上下当路走的,必须结实。”
  栾惟京没说话,也没往小媳妇儿和温遇青这边看,可他耳朵听着呢。
  “行,那旁的呢?”
  温遇青对墙没有意见,就想听听竹竿、水泥柱子还有塑料布啥的。
  这个温鱼其实昨天已经跟他说过了,只不过他没有花过啥大钱,怕是不敢想。
  “能支撑大棚的竹竿,咱们本地没有,估计还得跑外地一趟,得用又粗又长那种,再严格点来讲,得要哪怕走人都没问题。”
  别说温遇青,栾惟京都觉得有点玄乎。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亲眼见过那种竹竿,温鱼好人做到底,“等把墙垒起来,我带着你跑一趟。”
  有栾惟京在,用来架竹竿的柱子,自己就能做。
  还有最重要的塑料布,“其他的我得再看看,不过这些都是大件儿东西,能用两三年,前期投入,用不了半年就能收回本儿。”
  历史长河中,其实有很多人尝试过,大多没有被记载。远的不提,模糊的印象中,温鱼记得早在1965年吉林省就有出现过第一栋塑料大棚,只是后来没有被推广,不了了之。再然后就是某位党员干部带领着全村人民,经过数百次的试验,才在差不多90年的时候,完成冬暖式蔬菜大棚的试验。
  他们经历了千辛万苦,克服种种困难,付出得到收获,当年的棚均收入直接高达万元!
  后来有人采访,铺天盖地都是蔬菜生产领域‘绿色革命’的报道。
  从那以后,就结束了北方地区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困境,同时引领技术革新,对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别人的成就,被温鱼提前拿出来,她心里有些愧疚。
  不过经历了一番挣扎之后,她很快就压下了心里的矛盾。
  这是造福百姓的事情!而温遇青也确实踏实肯在农作物上面下功夫,会嫁接,能耐着性子琢磨、尝试、培育出更好吃的瓜果,种出更优良的粮食。
  他也就是没文化,受了眼界被局限的亏,否则他该是个更有作为的人。
  温遇青一听,就沉浸了其中。
  他们兄妹俩在聊大棚的事时,家里除了小婴儿床里的栾粮临,其余仨都在忙活。
  不多会儿,早饭就摆好了。
  “你可以跟大队商量商量,先拿出西地那一块儿试试,等有成效了,再带动村民。”
  温遇青的行为已经不能算是他个人的了,毕竟他现在是拿高工资的,村子里很多人眼馋。
  “行,那我心里有数了。”
  瞧着他俩说完了,小冤种张嘴招呼温遇青,“大舅,快来吃饭。”
  还没有人坐,栾惟京正在解围腰,是原来温鱼用那条。
  说句良心话,温鱼还没栾惟京用的多。
  温遇青一看这架势,吓得直接站了起来,往屋门口走,“不了不了,家里做好了,我这就回了!”
  他不是虚让,而是有点尴尬,真觉得耽误了小妹一家吃饭,跑的那叫一个快。
  “大舅!大舅!吃了饭……”
  小冤种正要去外头追,蒋五星说,“大舅留下来会不自在。”
  就像他第一次在这里吃饭那时一样。
  温遇青还是小后妈的大哥,他会更别扭。
  “那有啥不自在的?”
  小冤种嘴里虽然在嘟囔着不解,可他还是听进去了,没去追大舅。
  奶说了,他没经过啥事,很多弯弯绕想不到,多听听五星的。
  这可能就是爷疼奶爱几个叔都亲,爹有本事小后妈比亲妈还好的烦恼吧!
  现在还有五星和粮临和他做兄弟,要是再有个妹妹……
  不成,小后妈生弟弟那会儿九死一生,他至今回想起来都浑身发凉。
  还是算了,大不了把弟弟当妹妹养。
  “临临,快长大,哥给你穿小裙子。”
  栾惟京瞅儿子一眼,没说话。
  温鱼刚去外头送温遇青进屋,“你在说啥?”
  “没啥呀!”
  小冤种脸不红心不慌,嘴上反正不承认。
  昨天小冤种就跟温鱼和栾惟京说好的,星期天要带兄弟们去看电影。
  不管他是有号召能力还是领导能力,总归是干了他想干的事儿。
  吃了饭,温鱼去给他拿钱,“表现不错,还能想到亓老师,今天看电影吃零嘴儿的钱我掏了。”
  栾惟京,“他自己拉拢的人,让他花自己的钱。”
  小冤种,“就是!哪儿能花女人的钱?”
  温鱼,“……”
  蒋五星,“鱼姐,我和他均摊。”
  这样的家庭氛围,从前他只有羡慕的份,而如今,他生活在其中。
  温鱼瞧着他们仨达成了共识,不再多此一举,“行!也让你们对自己的钱有个规划,等我厂子开始有进项,提高你俩零花钱!”
  这个小冤种乐意,“那可太好了!我等着啦!”
  还得带个同学去水叔家里借洋车,小冤种抬脚出门,“我们正好把上回没看的《西安事变》给看了。”
  人都出去了,小冤种又跑回来说,“回来了我给你讲讲演了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