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备战女真

  自己偏袒老二,扶持了二房半辈子,二房竟落魄至此!
  到时候,宝玉连个像样的亲事都说不上。
  于是,母子俩抱头痛哭起来。
  王夫人更是绝望,心中暗骂这废物,几十年了,官越当越小,叫自己和宝玉往后如何过活。
  看到跟在老太太身后的王熙凤,王夫人转念一想,计上心来:
  无论如何也要让宝玉夺下贾琏的爵位。
  只有宝玉继承了荣国府的爵位,自己和他才能成为这府里的主人。
  于是,忙去解开大脸宝的绳子,薛姨妈、王熙凤也上前搭把手,又取出口中破布,大脸宝痛苦的轻哼了一声。
  昨日,老太太手下的婆子没真打,今日,贾政在激怒攻心之下这一顿板子可是下了死手。
  这边老太太见了大脸宝屁股上皮开肉绽的惨样,又“心”啊“肝”啊的哭起来。
  旁边早有丫鬟、婆子上来,要搀扶大脸宝,王熙凤便骂道:
  “糊涂东西,也不睁眼瞧瞧。都打成这个样子了,还要扶着走,还不快去把春凳抬出来。”
  下人们听闻连忙进屋去,抬了春凳出来,将大脸宝小心放在凳上,随着老太太、王夫人等人,送至荣庆堂。
  李纨跟在后面,意识到二房日渐落魄,再不复往日的盛况。
  然而,这对自己母子影响并不大,无论二房兴衰,咱母子俩在这府里都不被重视。
  好在兰儿读书一向用功,还入了贾琮的眼,将来定会有个好前途。
  贾环站在门外看着大脸宝遭毒打这一幕,暗自幸灾乐祸,心想赶紧去告诉三哥。
  贾琮这会儿听说了贾政被弹劾,搬出荣禧堂,并没当回事,情理之中。
  原先,贾琮刚回京时,因王夫人、老太太之仇,又厌恶贾政、大脸宝等人,准备出手把贾政撵出荣禧堂。
  后来,王夫人被自己踩进了泥潭,翻不了身;
  老太太也怂了;
  又鉴于贾赦是个混不吝的,邢夫人也是个目光短浅的,扶持贾赦上去,未必能把荣国府打理好,便没管荣国府这档子烂事。
  如今倒是他们自己作孽,被自己略施小计,借刀杀人,赶出了荣禧堂。
  最后贾政和贾赦对换了房子,只不过在老太太的要求下,东跨院在荣国府这一侧的围墙被打掉了,和荣国府合为一体。
  一边是贾赦、邢夫人、贾琏、王熙凤等人欢天喜地入住荣禧堂;
  另一边是贾琮、王夫人等落魄的迁往马厩旁的东跨院。
  荣禧堂同老太太的荣庆堂一样,不是单一的建筑,而是一个建筑群,形成一个大院。
  贾琏夫妇也告别了夹道小院的尴尬地位,住进了荣禧堂的厢房。
  贾琮没心思关注此时热火翻天的荣国府,因为素雪回来了,带回来一批新的人手需要训练。
  另一方面,贾琮向欲将整个西营的三万兵马,拉出去进行为期三到四个月的夏训。
  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的是意志与勇气。是在极端天气下的承受力、战斗力、耐力。
  军士们身着甲胄,在夏季即使便不动,也要出汗,更何况高强度训练。然而战争不分季节,敌人也不会因为夏季就停止战争。
  贾琮就练兵一事向皇帝上了奏折,很快便得到了批复。可是西营三万兵马的调动,不是皇上能做主的,还得太上皇批准。
  贾琮只得耐心等待,趁这个时间训练近卫营的新人。
  同时也做好了太上皇不批准,就减少人数,把西营分成三组,每次带一万人拉练。
  这期间,薛蟠来相请,为答谢贾琮上次相救一事,贾琮没那个功夫,婉拒了。
  好在十日后,总算等来了太上皇的批复。
  接下来就是准备物资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三万兵马出动,高强度训练必然要额外消耗许多粮草。
  为了保证质量,贾琮让张主薄去兵部领银子,自行采购,这样薛蝌便忙碌起来了,薛宝钗也帮着薛蝌打理。
  贾琮此次拉练的目的地,便是——燕山。
  之所以选择燕山,是因为燕山山脉是分割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重要屏障。
  前世熟读史书的贾琮知道,虽然辽西走廊上有雄关——山海关镇守,然而燕山山脉中有多条狭长的山坳。
  在吴三桂引满清入关之前的十五年中,清军五次绕过辽西走廊,穿过燕山中的山坳。
  然后击破燕山中的龙井关、青山关、黑峪关、界岭口、大安口、黄崖口等关隘,进入华北平原大肆杀戮、掠夺。
  一次比一次大胆,第五次甚至扫荡了山东,掳走三十六万人口;
  驼、马、骡、牛、羊等牲口三十二万头;
  黄金一万两千两,白银两百万两;
  珍珠四千两、绸缎五万匹,缎衣、裘衣一万多件;
  所劫物资的车队长达三十余里。
  多位藩王被杀、自杀或被俘。
  五次掠夺,总计掳走人口近两百万,白银超过五百万两。
  加上战争中损失的人口,财物,明朝的国力遭到了重创。
  清军肆无忌惮的入关掠夺,经常做出不顾后路,不顾侧翼,兵分多路等违反军事常识的举动。
  说明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彼时,关内的明军在野战中,已经无法对清军,哪怕是小股的清军构成威胁了!
  五次入关中,也有绕道蒙古,从宣化、大同,进入京师地区,
  但如今的大楚重视北面的蒙古,所以在宣化、大同一带有重兵把守,并修筑了高墙,故而剩下的漏洞便是燕山了。
  这不是说燕山东侧的山海关就不重要了,清军五次入关虽然攻下很多城池,但杀戮、掠夺一番之后都弃城回到关外,就是因为山海关在大明手里。
  一旦清军在关内久留,就容易被明军进入燕山,在狭长不利于骑兵作战的沟壑中,借助长城或是修建其它工事,断其后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虽然贾琮很想主动出击,打击满清,但如今大楚把北面鞑子视为头号大敌,自己不可能仅凭一张嘴就说服太上皇、皇上和朝廷。
  那么贾琮现在能做的事就是,去燕山,亲眼去看看燕山山脉,摸清地形。
  当然,从关外格局来看,女真会在拿下辽东之后,才从燕山南下入关。
  否则便会面临辽东的军队趁虚突袭其老巢,或是断其后路。
  贾琮选择在此时去燕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在关外的情报组织——“关外特别组”(见第154章-未雨绸缪)在半个月传来一条重要消息:
  女真通过与大楚商人私下交易,在大肆囤积粮食、铁、马、布匹等战略物资。
  这是在做大战准备!
  女真在备战,自己也得备战。
  “关外特别组”虽然还没查出他们是与大楚哪方势力做交易,但前世的史书告诉贾琮是晋商。
  晋商最初崛起于盐业,而后由于明朝三百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蒙古作战,边境线屯兵百万,需要巨量的物资。
  近水楼台的晋商在这期间,大发战争财,发展壮大。
  然而晋商做大后,竟不顾朝廷对满清的经济封锁禁令,以张家口为基地,通过蒙古与满清交易。
  以粮食、镔铁、布匹、火药、战马等物资换取努尔哈赤的人参、鹿茸、兽皮等贵重物品。
  换句话说,晋商就是满清入关前的武器原材料和物资的供应商。
  满清所需物资有六到七成来自晋商。
  不仅如此,晋商后来还担任了满清在关内的间谍,为满清提供军事情报和明朝内政信息。
  --------------------
  明日起,恢复每日两更:
  早上八点;下午六点。
  希望调整更新时间的书友可留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