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荣国府抄家竟是因为它

  贾家一门两国公,到你这儿是第四代了。
  希望你能撑起这个家,看顾好家里人,也包括你宝兄弟。”
  贾琮心想,这是要我照顾大脸宝,换来她交什么贾家辛密给我。
  至于什么辛密,贾琮虽好奇,但以贾琮现在的实力与眼界,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贾琮淡淡的说道:
  “我既是贾家族长,自然会担起兴旺贾家之责。
  至于宝兄弟,他虽然在内帷里养废了,但本性并不坏。
  日后,只要他不生事端,我许他做一世富足闲人便是。”
  贾琮说的是富足而非富贵,当然这个富足不是贾琮给他财富。
  因为贾琮知道,老太太的私房是很阔绰的,日后必然会把大头给大脸宝。
  老太太自然能明白富足与富贵不同,如今贾琮是家主,没机会再觊觎长房的爵位。
  同样也知道,只有贾琮撑起贾家,贾宝玉才能安然做一世富足闲人。
  老太太点点头,起身走到黑漆百宝嵌圆角柜旁。
  掏出两把铜钥匙,用大的钥匙打开了柜门上的锁,随着嘎吱一声,老太太打开门。
  里面是大小不一的两列抽屉,老太太又用小的那把打开右边一个抽屉。
  只见老太太把手伸进抽屉里摸索了一会儿,突然传出“咔嚓”一声。
  两列抽屉旁中间的隔断,竟然弹出一个狭长的暗格。
  老太太从暗格里取出一个扁平的黑色金属匣子,放在贾琮身旁的茶几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贾琮打量这个匣子,不见有锁孔,倒像是有个方形机关。
  老太太推回暗格,重新将圆角柜锁好,回到茶几另一旁坐下。
  一番操作下来,老太太似乎有些累了,喘了口气。
  拿起匣子,把那机关向右旋转了大半圈,然后向一推,发出“咔”的一声响。
  那匣子便打开了,贾琮见里面竟然是块乌黑的雕花牌子。
  老太太把牌子递给贾琮,贾琮细细打量这块金属牌子。
  这是一块令牌,一面有个令字,另一面是贾字。
  贾琮若有所思,双目瞪大,看着老太太道:
  “这是?”
  老太太点点头,缓缓道来:
  “这是贾家在军中的令牌。
  当年,荣宁二公,追随太祖在江南起兵,征战天下,凭此令牌号令麾下大军。
  当初麾下不少部将,后来都成了大楚的掌军将军。
  大楚江山初定之时,宁国公曾将此令牌献给太祖。
  太祖言:‘众爱将助大楚立国,皇家与众武勋公享天下。’
  太祖让他收回此令牌,并让贾家执掌京营。
  听闻当年随太祖打天下的武勋中,不止贾家一家有类似之物号令麾下,这之后再没听闻那家交出掌军的信物。
  后来,此物便传到了你祖父手里。
  如今你是贾家家主,又在京营中掌军,此物便传到你手里。
  对你在执掌京营西营有些用处。”
  贾琮沉思了一会儿,摇摇头,道:
  “太祖是开国皇帝,马上得天下,雄才大略,自然认为能镇得住这些开国勋贵。
  然而彼一时此一时,晚年的太祖未尝没有收回的想法。
  再者到了太上皇这里,岂能容忍贾家凭此令牌去号令那些大楚将军?
  将来,太上皇之后的皇帝,还能容忍贾家号令大楚的军队?”
  老太太听闻倒吸一口凉气,想了会儿,道:
  “你祖父未尝没有想过此事,否则临终前,也不会说:
  ‘既是贾家的家传之物,还是留下来吧。
  我走之后,比起令牌,皇家更忌惮的是老三。
  皇上(如今的太上皇)不会容忍老三继承贾家在军中之威,只能苦了老三。
  老三不留了,贾家以后弃武从文。’”
  贾琮,奇道:
  “老三是谁?”
  老太太道:
  “你三叔,庶出的。
  当时他跟你如今差不多大,虽然不及你如今这般文武双全,但无论文武皆非老大、老二能相提并论。
  你祖父非常看重他,留在身边亲自教导。
  但不知为何,你祖父大同一战重伤归来后,便对老三冷眼不顾了。
  你祖父走后,我便按照他的意思让老三去金陵,给贾家十二房报丧。
  途中,在运河上……”
  老太太顿了下,脸色复杂的接着道:
  “在运河中,命你祖父的亲兵在船上把老三除了,扔进河中。
  对外只说,伤心过度,酒后不慎落水,没了。”
  贾琮心里一惊,贾家还有这等辛密。
  大同一战,是太上皇用来削弱开国一脉,贾代善也在其中,他回来后定下贾家弃武从文之路没错。
  但顾忌太上皇对贾家的忌惮,把令牌上交,子孙从文便是了。
  为何留着这块祖宗留下来的破令牌,却杀了自己最有出息的儿子。
  莫非他是临终前老糊涂了?
  又或是被太上皇的心狠手辣吓傻了?
  难道另有隐情?
  随即,贾琮又想到曹公笔下,王熙凤小产,探春理家。
  因了赵国基(赵姨娘兄长)的后事,查了一下账本。
  姨娘的亲属没了,如何给补助银子,这才知道,原来贾代善的小妾:
  “光有名分的就是六个。”(原着第五十五回)
  然而,曹公全书对六位小妾的子女只字未提!
  老太太能给贾代善生两儿一女,可见贾代善身体方面是没有问题的。
  为何六个小妾却连一儿半女都没在原着中出现过?
  老太太此时承认的只有一个庶子。
  看来,自己严重低估了这位看起来慈祥的老太太。
  她的内宅手段可不是一般的狠辣!
  其余小妾是否也有机会生了子女?还是诞生后不久就死了?
  这个三叔到底是被贾代善下令处死?
  还是老太太趁贾代善去世后,改了遗嘱,
  拿着遗嘱中本该上交皇家的令牌,下令亲兵处死三叔?
  死无对证!
  恐怕后者可能性更高,毕竟按老太太的说法,这位三叔文武双全,这自然威胁到了贾赦和贾政的地位。
  很可能,这位三叔落得了类似秦朝扶苏公子一样的下场。
  只不过一个是自尽,另外一个是被处死的。
  一个是伪造的圣旨,另一个用的是贾家的令牌。
  贾琮一时之间想不明白,答案似乎也不重要了。
  手里摩挲着令牌,贾琮道:
  “这么多年过去了,贾家曾经的那些旧部怕是早就死光了,如今即使他们的势力还在,那也是第二代,第三代了。
  或许当年这块令牌在祖父手上的时候,他们的后人对此还有几分敬意。
  但如今连祖父都去世二十多年了,莫非老太太认为:
  凭借此令牌还能对他们的后代发号施令?
  在我看来,这块令牌对贾家唯一的用处就是……”
  老太太见贾琮话到此,居然打住了,便问道:
  “就是什么?”
  贾琮道:
  “就是让贾家被抄家,甚至夷族。”
  按曹公原着推理,皇帝后来为了拉拢,或是麻痹开国一脉,给元春封妃。
  贾家却不知好歹,皇帝用完元春后,下令用弓弦捏死了元春。
  随后清洗了诸多开国一脉。
  但元春名义上好歹是他皇家的贵妃,贾家此刻早已衰落,连银钱都在奢靡中挥霍一空。
  为了皇家的脸面、名声,皇帝只需对贾家夺爵、去职即可,完全没必要抄家。
  然而不但抄了家,甚至在不同版本的续写中,还抄了两次。
  莫非就是为了找这块令牌!
  老太太骇然道:
  “何至于此?”
  贾琮将令牌放回匣子中,冷声道:
  “历朝历代,哪有皇家会纵容臣子凭自家令牌,私调朝廷军队的?
  下月就是太上皇大寿,老太太把此物献给太上皇作贺礼吧。
  写在礼单里,让众人(皇上)皆知。
  琮,只是贾家一庶子,此物我从未听闻,更不曾见过。”
  说罢,贾琮起身,出了耳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