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近卫营军歌

  “孽障,当着你妹妹的面胡说什么。”薛母一边说着,一边抬手作势要打。
  宝钗也说道:“哥哥快别浑说了,那贾七郎也不是个好的,这么小就在外厮混。可见姨妈说的没错。”
  薛母抬起的手终究没有打下去,薛蟠悻悻的走了。
  一晃,十来天过去了,贾琮如今对近卫营每一个人的性格、特长都很熟悉了,把近卫营分成了两组。
  第一组只有十八人,名为鹰卫组。负责情报收集、分析和传递。
  这个时代受通讯手段限制,信息传播慢,传播范围小,各种信息在传播途中附加了个人主观臆想,道听途说,导致信息失真,真假难辨。
  而且大部分重要信息都来自公开信息,并非是隐秘信息,需要对它们进行收集、整理、分析。
  这一点即使在后世依然如此,大量的重要情报都来源于公开信息。
  张志,头脑极聪明、敏锐,学习能力强,洞察力高,更难得的是性情沉稳,处变不惊,能高屋建瓴看待事物。贾琮让他担任鹰卫队队长。
  第二组,三十六人,名为虎卫组。负责战斗,并制定战斗计划、方案。
  贾琮对他们的训练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个人武力的训练,根据他们个人的体质,教他们相应的内功或者外功以及拳脚、兵器的使用。
  其二是团队的配合作战,从二、三个人之间的配合,到整个团队一起行动的配合。
  第三是如何利用地理环境,天气等外部条件结合自身的战斗特长,制定作战战术,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庄子后面的钟山,成为他们的野外演练的场所。
  赵羽习武资质极佳,虽然不是团队里资质最高的那个,但胜在遇事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有勇有谋。
  在凤阳府战斗中表现突出,不仅杀敌勇猛还懂得保护队友;在最近半月的训练中表现出不俗的领导才能。
  贾琮任命他为虎卫队,队长,加以悉心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弓箭,大楚跟许多朝代一样,禁弩而不禁弓。弓箭是这个时代少有的远程武器,其意义重大,贾琮便和近卫营一同练习。
  大楚军队的制式箭是八斗,同明朝差不多,不是说军士拉不开一石弓,而是对军队而言通常射速和持续攻击能量比射程更重要。
  曾经有皇帝下令提高弓的强度,结果军士往往拉伤臂膀。
  但这样的弓对贾琮来说太弱了,对将来的近卫营也远远不够。遣人去买,铁匠铺最高的只有一张两石弓,凑合用着。
  然后定制了一边张三石弓,受材料限制,这是人家能做到的极限。
  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很重要,除了物质保障,个人能成长,有成长空间,思想教育之外,一些必要的仪式感也能增强团队凝聚力。
  军歌、军礼、军服、军容、军姿等等渗透到每天的日常训练、生活中,这些都能增强团队认同感、归属感。
  贾琮选择了《秦王破阵曲》,并将其改名为《破阵曲》并填上词,作为近卫营的军歌。
  此曲如史诗般的壮丽辉煌、气势恢宏,仿佛面对千军万马亦有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豪迈,亦有视死如归的悲壮。雄浑有力的战鼓声,节奏感强烈琵琶声,高亢的和声,荡气回肠、催人奋进。
  当贾琮在庄园校场上第一次检阅这支近卫营,五十五人(包括素雪)一起合唱《破阵曲》时,贾琮都不禁为之动容。
  这波澜壮阔的气势,这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的勇气,贾琮相信,即使面对的敌军如同一座大山,他们也能将之粉碎。
  军歌唱毕,贾琮向近卫营行了个军礼,下面齐刷刷的回了军礼:
  右手向右前方取捷径自然抬起,五指并拢而微屈,以中指与食指附于额前,手心向下,微向外张,大臂与肩略平,上体保持立正姿势,向贾琮注目。
  礼毕,贾琮向近卫营朗声讲道:
  “我们近卫营初创只有你们五十四人,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一天会成长到一百人,五百人……”
  当贾琮、素雪从郊外庄园回到金陵小院时,在家门口见到了风尘仆仆的贾芸,他收到书信后就一路马不停蹄赶来金陵了。
  从贾琮的书信中,贾芸感到自己大展宏图的机会要来了,自己的命运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如今他再也不是那个住在后街廊下,与母亲相依为命、穷困潦倒的贾芸了。他很庆幸数月前追随了年纪比自己还小许多的贾琮。
  “琮叔。”贾芸干涩的嗓音激动的喊道。
  “辛苦了,进去喝口水,坐着说。”贾琮道。
  后院堂屋,贾芸先是汇报了近期京城茶坊情况,目前已有五家分店,算上总店有六家茶坊,他和齐柱管理这六家茶坊,齐柱为主,他为辅。
  每家分店每月有三百到五百两银子收入,各茶坊因口岸、规模等因素收益不同。
  加盟店已经有三十余座茶坊,与他们的交接以前都是贾芸在负责,走前已经全部移交给了齐柱。
  三人正谈着,马婶送来饭菜了,马婶是本地人,菜虽然做得不错,但口味方面南北差异大,贾琮也顾不上讲究这些,有放心的人做饭吃已经不错了。
  贾琮、素雪、贾芸三人边吃边聊。
  贾琮道:“江南地区,我的想法是,先迅速从熟悉的茶坊开始,从金陵往外发展。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又有京师成熟的经营模式,我希望分店要发展的快。
  对掌柜的筛选和培养是重中之重。”
  贾芸一听,心想,果然是大手笔,供自己施展的舞台越来越广阔。
  接下来,贾琮把开酒楼做火锅和汤锅的计划给贾芸商讨了一遍。辣椒在前明朝就已经传入了中原。
  贾琮把嘴里的板鸭吞了下去,说道:
  “江南乃文华之地,文人墨客居多,我准备了一些对联上联,以后贴在茶坊、酒楼门口。凡是能对上对联的,都免费一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