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朝堂激辩,加官进爵

  皇宫大殿满朝文武都在观望着陆离的这次封赏,相邻的官员还在小声的议论着。
  “宣诏!”
  “是!”
  说罢刘谦便拿出圣旨捧在手里宣读。
  “陆离接旨!”
  “草民陆离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元元年五月,齐鲁之地遭遇连月暴雨,致使大坝决堤黄水泛滥,此次水患波及之广史无前例。
  水患造成三十余万灾民流离失所,纵有当地官员及时赈灾,仍有一十八万灾民逃难至京城外。
  此时恰逢国库空虚,幸得纳川楼东家陆离联合众爱国商号及时出手,才使得十数万灾民得以温饱。
  今灾情平定,朝廷念其功勋,特论功行赏。
  封此次赈灾伸以援手之商号为皇商,今后可在商号之前加上皇家二字以彰其功勋,商号东家进爵一等,此后凡是族人经商皆可商税减半。”
  听到这里满朝文武都彻底傻了,这种封赏可算是开天辟地头一次了。
  这皇商二字对于现如今这些处于社会地位底层的商人来说,就等于是直起腰杆光宗耀祖了。
  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皇帝居然还给他们封爵了,虽然不是裂土封侯,但是有了最低级的爵位,就是正式迈入了贵族行列。
  满朝文武彻底不淡定了,按照帝国惯例非军功不得封爵,如今这些商人仅仅是因为捐出一点臭钱就能荣获此等殊荣,这让这些官员怎么接受得了。
  尤其是武将更暴跳如雷,幸好有定国公压着才暂时平息,然后这还没算完,只听刘谦继续说道。
  “纳川楼东家陆离为此次赈灾首功,联合商号捐粮五十万担,白银一百万两,救民十数万,封伯爵,赏地千亩,世袭罔替,爵号青山,钦此。”
  “陛下不可。”
  “陛下不妥啊。”
  “陛下三思。”
  “陛下……”
  刘谦刚宣读完圣旨,大殿之内顿时就炸了锅,这次不仅是御史,就连很多清水衙门的官员,也纷纷跪地请求皇上收回圣命。
  御史们见皇帝不为所动,又将目光投向了朱熹,礼部尚书朱大人以前遇到这种事都是带头冲锋的,此时却只见朱熹闭目养神轻抚胡须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朱大人您倒是说句话呀。”吏部尚书张世奇用手肘轻轻捅了捅了朱熹。
  “是啊,是啊,这与祖制不符啊。”
  “朱大人…”
  朱熹虽然对这次封赏意见也很大,但是想到之前自己登门时这些人的嘴脸,顿时打定主意作壁上观。
  “哼,这会想起老夫了?早干嘛去了。”朱熹心中暗想着。
  这种逾越祖制的封赏,一般都是礼部提出,然后再由御史弹劾,今天朱熹不参与,众多礼部官员也不敢造次,御史们就显得不再那么犀利了。
  “陛下此事欠妥。”最后还是秦玄凌出来支持了御史的弹劾。
  “哦?秦相也觉得朕的这次封赏不妥?”
  赵广可以不理会别人的弹劾,但是面对这个权倾朝野的老狐狸,却不能置若罔闻。
  面对皇帝锐利的眼神,这位左相丝毫没有畏惧,只是平淡的说道,“此事与礼制不合,本朝自高祖立国以来定下的祖制就是非军功不得封爵,这小小酒楼商人何德何能敢逾越祖制?”
  陆离本来看着殿内吵架还觉得挺热闹,突然听到有人把战火引到了自己身上就有些不乐意了。
  但是面对这位权倾天下的左相,他现在只能选择忍气吞声,只是在自己的记仇本上又为这秦家记上了一笔。
  “那朕问秦相,军功是怎么来的。”
  秦玄凌被皇帝突如其来的这一问,弄得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还是老老实实回答了。
  “军功自然是将士们战场英勇杀敌得来。”
  “那将士们奋勇杀敌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保境安民。”
  “安民啊,安民,说的不错,陆离凭一己之力带头救活这十几万灾民,这算不算安民?”
  “这……”左相顿时被问得有些词穷,这才反应过来,这是掉进小皇帝的语言陷阱里了。
  “活人十数万,还配不上一个小小的伯爵吗?!”
  赵广突然加大音量,繁杂的大殿突然就安静了下来,秦相脸上也是阴晴不定,一时间脸色变的极为难看。
  自从他担任左相以来,就连天武帝在位时都对他礼遇有加,没想到今天却被这个小皇帝当众驳了面子,他心中十分恼火却又不敢发作出来。
  只听赵广话锋一转又说道,“秦相也不必多心,朕也不是驳你的面子,只是父皇临终托付江山时说过,帝国之基在于民,国如船,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朕这次册封也是秉承父皇遗志,陆离护我帝国十数万基石,这点封赏众卿还觉得不妥吗?”
  听皇帝说完这话,所有言官都闭嘴了,这又是帝国基石、又是先帝遗志的,最后连天武帝都搬出来了,这谁还敢反驳。
  他们不过是心里不平衡,再加上想赚点士林美誉罢了,现在再去触怒龙威后果就很难说了。
  正当朝堂气氛有些尴尬时,朱熹突然睁开眼睛迈出一步高声道,“陛下爱民如子,心系万民,是吾辈楷模啊!老臣以为此次封赏理应昭告天下,一来激励更多国人为国效力,二来可以彰显陛下天恩浩荡。”
  他这一嗓子如同惊雷,对百官的冲击不亚于刚才的封赏。
  所有人心里最先浮现出的两个字就是——卧槽!
  武将的反应是这老匹夫居然也会拍马屁啊,你们文人的气节呢,你们文人的风骨呢?
  定国公则是悄悄向着朱熹伸出一个大拇指,那意思是你这马屁拍的硬是要得!
  朱熹这也算是破罐子破摔了,他心想反正都已经向皇帝低头了,不如就彻底倒向皇权一边,不然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了。
  “臣附议!”
  “臣附议!”
  ……
  最先站出来支持的就是礼部官员,老大都明确表态了,他们心中也不用再纠结了,纷纷跪地支持朱熹的主张。
  御史言官见大势已去也不再抵抗了,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们立马矛头倒戈。
  “是吾等思虑欠妥,臣万死。”
  “臣等附议!”
  ……
  “陛下圣明!”
  这朝堂的一幕幕把陆离看的一愣一愣的,他心里感叹着自己道行还是太浅,自己这脸皮比起这些官场老狐狸,还是有待提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