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张叔夜站出来了

  政和五年四月末,陆云起兵攻打大名府。
  大名府虽经之前几番折腾,守备兵力不如以前,但城高墙厚,也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
  好在陆云早已在大名城中安下伏兵。
  有登仙阁的部署加上120名羽林卫,其中羽林卫更是由金色品质的兰陵王和橙色品质的王彦章统领,在梁山大军攻城之际,在城中制造骚乱,与攻城大军里应外合,拿下大名城自然不是问题。
  仅仅三天时间。
  陆云顺利攻破大名城,拿下了大名府的统治权。
  消息传出去,天下顿时哗然。
  开封城中更是一片鸡飞狗跳。
  招安的事情还没有着落,梁山居然就敢出兵,公然攻打大名府。
  大名府作为四京之一,对大宋朝廷来说十分重要。
  然而此刻大名府落入梁山之手,令汴京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大名府落入梁山手中,若是梁山发兵东京,从东面和北面水陆并进,这可如何抵挡啊!”
  有不少大臣心中惊慌。
  大名府本是守卫汴京的战略要地,是抵御北方侵袭的重要门户。
  此刻落入梁山之手,梁山驱兵南下,可直接威胁到汴京的安危。
  而济州与汴京之间,只隔着一个濮州和一个兴仁府,如今这一州一府兵力匮乏,面对梁山大军根本没有抵抗之力。
  等到梁山大军穿过濮州和兴仁府,便能兵临开封城下。
  虽说以开封城的禁军力量,倒是不惧梁山的攻击,可京师被围,定会牵动天下局势。
  谁也不敢去赌,因为稍有不对,便会导致整个宋室倾覆。
  “混账!陆云小贼居然如此不守信用!”
  端坐朝堂上的赵佶,此刻大发雷霆。
  他之前忍气吞声,向梁山交了一百万两赎金,本以为陆云会答应招安。
  没想到陆云不仅没完成招安,反而出兵去攻打大名城,直接威胁到赵氏的统治。
  下方群臣皆面色戚戚。
  如今蔡京不在,许多人跳出来争夺群臣之首的位置,童贯、杨戬、高俅、王黼、梁师成、蔡攸等颇受宠信之人,皆想着能趁机在朝堂崛起。
  然而出了这档子事,顿时将众人心中的火焰给浇灭了。
  谁也不愿在这时候做出头鸟,梁山的事太难解决了,没见高俅、蔡京先后折戟,蔡京更是因这事被罢,童贯之流自然没有信心去揽下。
  “哼!”
  赵佶瞧着满朝文武,气不打一处来。
  前段时间,这些人还一个个活脱得很,现在一出事,一个吱声的都没了。
  这就是所谓的能臣!
  “禀圣上,臣认为梁山包藏祸心,屡次进犯朝廷,圣上心怀天下,对其降下恩泽,然梁山贼子桀骜不驯,因此臣建议出兵梁山,调集重兵,彻底将其铲除!”
  朝臣中,有一人站出来,朗声上奏。
  赵佶抬眼望去,却发现是一名年约五十的老臣,此人一脸正气,目光沉稳,眼中隐有杀伐之气。
  礼部侍郎张叔夜!
  赵佶自然认得张叔夜,此人虽只是礼部侍郎,却才能非凡,曾多次进谏,没想到在群臣无语之时,竟是他首先站了出来。
  是战是和?
  赵佶并没有特别倾向于哪一种,他要的是解决问题,息事宁人。
  之前发兵梁山皆以失败告终,后来招安又失败了!
  现在他急需有人能站出来替他分忧,至少有人能扛起这个责任,哪怕是失败了也有人为这件事负责。
  赵佶不希望负责的是自己。
  现在张叔夜站出来主战,他心中不由一松。
  梁山只不过占据区区三州之地,如今又出兵攻打了大名城,消耗定然不小,这时候调集大军攻打梁山,也未必没有斩获。
  见张叔夜做了出头鸟,童贯、高俅之流立刻出声附和。
  本来张叔夜与他们就不是一派,如今张叔夜自己揽下这个烂摊子,他们立刻推波助澜,让赵佶将事情全推在张叔夜身上。
  你张叔夜就去和梁山耗吧!
  最好是多耗点时间,把梁山耗死!
  童贯等人心中这么想着,毕竟张叔夜离开京师,对他们来说也是好事一件。
  就算张叔夜最终平定了梁山,等他回来,朝廷早就没有他的位置。
  尽管朝堂上其他人心怀不轨。
  张叔夜却一心想平定梁山,这次梁山攻打大名府,事情闹得挺大,他也坐不住了。
  大名府的位置太过重要,若是任由梁山占据着,恐怕京师的日子不好过。
  张叔夜面对梁山,心中也没有胜算。
  与朝廷其他人不同,他关注了梁山很多别人没关注过的东西,比如梁山的制度经济等。
  他知道梁山行的是“减税赋免徭役”的新政,如今更是发行了一种花花绿绿的纸币,在三州之地颇为流行,甚至附近州县也在使用这种纸币。
  梁山的可怕还有一点,那就是纪律严明。
  其他土匪造反起家,无一不是攻城略地,掠夺百姓,使得民不聊生。
  而梁山虽攻城略地,但从不掠夺百姓,纪律森严,甚至还造福百姓,使得三州之地,民心尽归梁山。
  张叔夜早就知道梁山并无招安之心,朝廷的招安之策必然失败。
  然而这件事是赵佶主导,又有许多人推波助澜,他没有力量去反对。
  现在看来,朝廷已自食恶果,使得梁山的实力又有了大幅增长。
  当此之际,张叔夜不得不站出来。
  他明白要是不现在把梁山解决,再拖下去,朝廷将再也没有办法对付梁山。
  梁山这个毒瘤越长越大,等到它爆发之时,就是大宋倾覆之时。
  于是张叔夜下了狠心,他建议从京东西路周边各路征调大军,并推荐了几位才能非凡之人,让他们作为这次征讨梁山的主将。
  其中有邠州知州种师中、新上任的登州通判宗泽、监察御史李纲等。
  当朝廷起用张叔夜,准备攻打梁山的消息传至陆云耳中。
  他不由一笑。
  张叔夜!
  按照历史记载,正是此人平定了宋江起义。
  当然,水浒小说中张叔夜与梁山的关系不大,仅仅是在招安一事中起了一些作用。
  张叔夜此人颇有才能,陆云倒是想将此人收为己用。
  至于张叔夜推荐的几位官员,也令陆云起了兴趣。
  种师中、宗泽、李纲!
  这几位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抗金名将,只不过现在他们还未出头,被奸臣贼子压着,直到大宋将倾时他们才有机会站出来。
  “倒是可以一网打尽!”
  陆云摸着下巴。
  这些人都是大宋未来的栋梁,他若是全部收服了,那赵氏朝廷就真的没有能和梁山抗衡的人才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