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听我的,咱俩早成了

  在大队转了一圈,从最后一家出来,所有干部都沉默了。
  朱满常咬咬牙,道:“分粮,现在就分,趁着年还在,让大家过个好年。”
  队里有粮,哪能让老人饿死,让社员去逃荒。
  这会儿,谁也说不出等等再分的话来。
  大年初一,谢大树敲响了大队的钟。
  本来这事该在晚上偷偷进行,免得人多耳杂。
  但是,队里的情况,让他们一刻也不想多等。
  再说了,晚上偷偷分粮,就是掩耳盗铃。
  他们既不能捂着嘴,不让社员回家说,又不能拦住各个婆娘往娘家送粮食,更不能把已经在社员家里借住的各家亲戚撵出去。
  到最后还是闹个都知道。
  大队敲钟了。
  这是春节啊!
  大年初一。
  大家都盼着有好消息。
  要是坏消息话,那送消息的人,也太丧尽天良了,大年初一整这出。
  所以还是好消息。
  社员都向着大队聚集来。
  炕上躺着的人都相互搀扶,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
  谢大山别过脸,他突然发现原来李谢大队的老人这么多吗?
  谢昭昭知道去队部干嘛,所以走的慢慢悠悠。
  到的时候,朱队长的讲话已经到了末尾,“......现在,每户出劳力,跟我去把粮食抬出来。咱们分了它。大家趁着今初一,过个好年。准备逃荒的人家,就不要去了。
  乡亲们,人离乡贱,背井离乡,事事艰难,所以咱们能不走还是不走。
  给大家分了粮,咱们整个大队再一起努力一次,如果还是过不下去,咱们大家一起走。”
  “朱啊,”一个老伯喊道:“真的有粮?啥时候有的啊?”
  “是上面给咱发的救济粮吗?”
  “不是,别乱猜。”一个干部喊道:“是咱大队自己的粮食,比咱这里严重的地方多了,上面没空把救济粮分给咱。”
  自己的粮食?大家都在想,到底是什么时候的粮食啊?他们没发现粮食少过呀。
  朱满常道:“行了,不说了,咱们去搬粮食,还有虽然我知道咱大队分粮的事瞒不住,但是大家还是要,能少说就少说。走着。”
  朱满常几个人在前面带路,各家劳力跟着在后面走。
  听说有粮食分,感觉消失的体力都回来了。
  再往后跟着的,都是不敢相信的老人。
  他们都做好了饿死的准备了,有的人已经开始绝食,有的人已经想好了,跟着逃荒他们也是拖后腿,到时候就让孩子们走,他们老不死的留在大队,生死由命。
  没想到还会有粮食。
  他们难以相信,怕是梦一场,互相扶着,跟在后面,要第一眼能看见粮食。
  谢大山把东西一收,招呼剩下的人去地窖那边分粮食,还省的搬来搬去。
  “走,都跟着过去吧!”
  到了谢昭昭家房后。
  大家奇怪的左看右看,没看出哪里能藏粮食。
  心里明白,到这里来就证明粮食在这,但是哪里能藏啊。
  这里不是大街吗?谁家辣么重要的粮食,藏在大街上呀。
  朱满常打开地窖入口,“进来搬粮食吧。”
  “啊,我想起来了,这里原来是不是水沟?”一个人喊道。
  李立勇道:“我也想起来了,这里啥时候盖起来的,没印象呀。”
  “炼钢那年吧,事特别多,谁还有空盯着一个水沟。”谢家一个人说道。
  别说村东的人了,他们谢家住在村西,都没怎么注意过这里。
  炼钢那年建的,大家若有所思,粮食应该也是那年存的,因为越往后,年景越不好,大家都盯着粮食,没多少机会。
  而那年大家都不在大队,不知道具体收了多少粮食,能长期接触粮食的,就是自封队长的谢昭昭和江淮。
  被众人盯着,谢昭昭清清嗓子,“看我干嘛,赶紧下去搬粮食呀。”
  别人没说话,谢大树倒是开口。“厉害了,谢昭昭。”
  他撸了一把江淮的头,“还有你小子。”
  “快去帮忙吧,小叔。”
  谢昭昭撵他走。
  “我也去。”
  江淮紧走几步去追谢大树。
  粮食都搬出来,大家才相信是真的有粮食。
  粮食搬出来了,那真是什么都有。
  谢大山道:“这里面大头你们应该都猜到,就是那年的粮食。
  后来我们有时间就往里面放点,怕粮食太陈,也换了一部分。
  但多数还是陈粮,你们也别嫌弃。”
  众人:不嫌弃,不嫌弃,有粮食吃就不错了,哪还敢嫌弃。
  把粮食分完,谢大山嘱咐大家,“粮食就这么多,已经分完了,每天两分饱,计划好再吃。
  即使春上的麦子都死了,咱们还能坚持到秋收。
  队里这几年的情况你们也知道,不要白日做梦,还会有粮食。
  你们粮食往外借,送回娘家,什么的,自己想清楚,先考虑好家里人,再做决定。
  没吃饺子的,回家赶紧吃饺子。
  怕粮食不够的,想要换成麦麸米糠的,记得要结伴出行。
  今就就到这里,大家都散了吧。”
  粮食收了,果然藏不住消息。
  其实最先坐不住的,还是李谢大队的媳妇们。
  就如同孙银花、马大宝,都往娘家送了些粮食。
  其实也是人之常情,如果和家里没有深仇大恨,很少有人说,我就是不管,让他们饿死。
  多数还是选择自己少吃两口,让两家人都能活下去,
  前几天还是往回送得多,消息传开后,就有人开始上门借粮了。
  谢老太借给娘家一些后,就放出话去,再没粮了,她要拿粮食当聘礼,给谢大树说亲。
  谢大树过了年又大一岁,实在是该娶媳妇了,大家都理解,上门的越来越少。
  其他人见这个方法有用,纷纷效仿,这样操作好歹能白得一个媳妇。
  白白借给别人,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
  大家都知道这可能是个托词,娶媳妇这事谁说的准。
  但是挡不住有人当真呀。
  “我当初说,让你拿粮食来娶我,你说你娘不会愿意。
  现在呢?什么意思?拿粮食娶别人行,你走吧!”刘翠一声声质问谢大树。
  谢大树伸手去拉她,“我还不知道这件事,我回去问问我娘。我回去就问,还有你也别生气,你要是听我的,咱俩早就成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