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黄大人铁口直断,实乃能官!

  夏父越来越害怕。
  这位苏谨苏大人的门邸倒是找到了,可是他外出已经月余,至于去了哪里,他府里的人也不知道。
  或许是失去了对人的信任,许圭问他找恩师有有什么事,他却支支吾吾的不敢说。
  回到暂住的客栈,夏父却警觉的发现,有人在盯着他!
  苏大人找不到,苦无计策之下,夏父一咬牙,终于决定去敲登闻鼓!
  可就在他刚出客栈大门不久,在一处小巷处,却被人捂住口鼻拖了进去。
  “我家老爷让我给你捎句话,你最好老实点赶紧滚回江西去,不然让你一家老小都不得安宁!”
  那人狠狠给了夏父肚子一拳,扔下一句话后扬长而去。
  天地间仿佛只剩下那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孤独地坐在冰冷的地面上,满脸哀伤与凄楚。
  他那满头银丝随风飘动,宛如岁月留下的无情印记;浑浊的双眼透露出无尽的悲痛和绝望,似乎整个世界都已离他远去。
  他微微颤抖着嘴唇,却发不出一丝声音,只有泪水默默地从眼角滑落,滴落在身前的土地上。
  “你这是怎么了?”
  此时的许圭已在翰林院上值。
  在去上衙的途中,他觉着这位老人有些面熟,似乎是前几日到府中寻找恩师的那位。
  见老人被拖进巷子,他心生疑虑,赶忙跟上前去。
  甫一进巷,便看到老人坐在地上悲泣。
  近日来,夏父的心理防线已然破溃,此时见着此人是苏府的苏大人学生,便将满心冤苦尽数倾诉。
  许圭听闻,怒不可遏。
  “夏云即便被玄武书院除名,也不该受此待遇!”
  “老伯,随我走,我们去刑部讨个公道!”
  许圭言罢,带着夏父径往刑部而去。
  适才那几名“打手”并未走远,仍在一旁监视夏父。
  见他竟敢朝宫城方向行进,不由得怒发冲冠:“这厮当真以为老子不敢杀他?把刀子给我,老子这就去捅了他!”
  还没走出几步,他就被同伙一把拉住:“你疯了不成,没看到那老汉身边的是谁?那可是今科状元郎!”
  “你疯了吧,敢当着他的面杀人?你是想给老爷惹祸不成?”
  “那咋办?”
  “先跟上去看看再说。”
  几人远远坠着许圭和夏父,直到看见二人进了刑部,才稍松一口气:“还好他们没去敲登闻鼓,只是去了刑部,你快去回禀老爷。”
  “记得告诉老爷,这事被苏谨的学生粘上了,要有麻烦。”
  而另一边,许圭则怒气冲冲的带着夏父走进刑部大堂。
  刑部侍郎左中正好路过,纳闷的看着许圭:“这不是状元郎吗?你不去翰林院当值,来刑部干嘛?”
  许圭脸色阴沉:“敢问左大人,李仕鲁李大人可在?”
  左中一看他脸色就知道不对。
  若是一般的状元郎,他也没必要小心,可这许圭是苏谨的学生,他可不愿招惹那条疯狗。
  “许翰林,李大人今日在大理寺当值,你有什么事跟我先说说,这是怎么了?”
  许圭心说这样也好,毕竟自己刚刚当官,做事还是要按规矩来。
  恩师不在家,不能给他惹事。
  “左大人,这位是新科三甲进士夏云的父亲,老伯,你将夏云的遭遇和这位大人说一说吧。”
  夏父感激涕零的看了一眼许圭,然后直接跪倒在地,向左中一五一十哭诉儿子遭遇的冤案。
  听完之后,左中并没有急着表态:“这件案子我好像见过,你俩跟我来。”
  带着许圭二人回到自己公房,左中很快从堆积如山的桌案上,找到一封案宗。
  “就是这个了,通奸毒夫案。”
  左中打开卷宗再次一看,暗暗皱眉。
  此案人证物证俱全,乍然一看,倒是看不出是件冤案。
  但是经夏父一说,逻辑确实有些不通。
  新科同进士通奸村妇,这逻辑确实说不通。
  “行了,这事也不用上呈李大人,我直接打回去重审,许翰林意下如何?”
  许圭抱拳拱手:“如此甚好,那就有劳左大人了。”
  “分内之事,应当的。”
  当下,他就当着许圭的面,将案件发回江西重审。
  为防舞弊,他还特写清楚交由上一级,也就是江西府的通判,携推官重审此案。
  并交由提刑司监督问案。
  从刑部衙门出来,夏父直接向着许圭跪倒:“感谢大人出手相救,救子之恩小老儿没齿难忘,来世做牛做马报答!”
  许圭赶紧将他扶了起来:“老丈这是做什么,小子如何受得起您的大礼,这不是折我寿吗!”
  “况且,我与夏云怎么说也曾是同窗,如何能眼睁睁看着他蒙冤入狱,而不伸出援手?”
  好说歹说才将夏父扶了起来,许圭问起他下一步的打算。
  “小老儿这就要赶回江西,希望能够洗清我儿的冤屈。”
  “好”,许圭点点头,不过想起今早夏父的遭遇,多了个心眼。
  “老丈先别急着走,跟我回趟先生府里。”
  回到苏府,许圭将此事与童福山、陈显一说,顿时激起公愤。
  不过还是有人表示怀疑:“万一这件案子不是冤案呢,那咱们不是帮错人了?”
  “是不是冤案,自有府衙去判。
  但这老丈不远千里跑到京城,其中必有苦衷,能帮还是要帮一把的”,陈显说道。
  许圭点点头:“所以我想从先生府里借几个人,护着老人回江西,路上别遇上什么事。”
  “那是应当的。”
  当日,许圭就从苏府的护卫里借了几个人护着夏父返回江西。
  而专心在一边看着书,一言未发的童福山忽然说道:“这事我瞧着没那么简单。”
  “哦,远志兄看出什么来了?”
  童福山摇摇头:“我也没看出什么来,但这件事背后总觉得有蹊跷。”
  “等江西府审完就知道了,都散了吧。”
  也不知童福山这张嘴,是不是乌鸦开过光。
  大半个月后,果然江西那边传来了消息——案件无疑,证据确凿,维持原判。
  本来看到案件发回重审,当地百姓纷纷怀疑此案是不是真的有蹊跷。
  可当看到府衙维持原判,无不为之拍手称快,纷纷叫好。
  贵溪县令黄大人铁口直断,实乃能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