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任大人,你冷静,下官自己能走

  赵勉站了出来。
  他尴尬的咳嗽两声,没有去看张庭兰,而是面向老朱:
  “陛下,咱们还是说说恩科之事吧。”
  “恩科也不是不能开,但总要有个理由吧?”
  “毕竟三年一举,是您定下来的规矩。”
  老朱佯装沉吟,良久之后缓缓开口:
  “洪武二十六年全国各地纷纷遭灾,为抚天下民心,加开一科可行?”
  “陛下隆恩。”
  他看向吏部尚书翟善:“翟大人,您看呢?”
  吏部尚书本为六部之首,掌天下官员任命、审核之权。
  放在哪朝哪代都是绝对权利的象征。
  可他这个吏部尚书,在老朱手下做的却如履薄冰。
  不为其他,皆因老朱对官员盯得太死了,稍加犯错动辄贬官,严重者当庭处死者不知凡几。
  他管吏部事时编纂了《唐说典》,自五府、六部、都察院以下诸司设官分职,编集成书,名为《诸司职掌》。
  因为完善了洪武时的官吏制度,被老朱升至吏部尚书。
  翟善是江苏泰兴人,他最聪明的地方在于,几乎不参与夺嫡之争,也很少扭着老朱的性子。
  可以说能力并不是很强,但胜在稳妥。
  听张庭兰忽然问到自己,他清楚这是让自己表态呢。
  翟善微微一笑:“陛下怜悯,愿为天下士子加开晋升之道,臣窃以为此乃喜事一件。”
  “不过恩科一事尚需任大人出面,不知任大人意下如何?”
  张庭兰暗骂一声老狐狸,看向任亨泰。
  任亨泰是礼部尚书,若是加开恩科就需要他主持大典。
  任亨泰这个人贼牛。
  有明一朝的二百多年,他是襄樊唯一出的一名状元。
  也是中国首位,以圣旨建状元坊表彰的状元。
  任亨泰爱惜羽毛,和翟善一样从不参与夺嫡之争。
  而且为人郑直,绝不是溜须拍马之徒。
  有件关于他的事情--
  时值鲁地有个名叫江伯儿的人,因母亲病重,便将他3岁的儿子杀祭于泰山,祈祷苍天保佑其母病愈。
  地方得知此行后,不仅不将其拿下治罪,反而表奏朝廷邀功,称其为大孝之举,以求宣扬。
  简直是‘子辞父孝’,令人发指。
  老朱接奏后果然大怒,认为江伯儿灭绝伦理。
  不过念在其一片孝心的份上,决定判他杖打一百,发往琼州戍边。
  不过老朱却把任亨泰喊了过来,责令他表彰其孝行。
  若是别人也就顺着老朱的意思办了。
  可任亨泰却坚持不同意。
  他说:\"人子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有疾则谨其医药。
  卧冰割股,事非恒经,割股不已,致于割肝,割肝不已,致于杀子。
  违道丧生,莫此为甚。堕宗绝祀,尤不孝之大者,宜严行戒谕。
  倘愚昧无知,亦听其所为,不在旌表之列。
  简单来说,就是人家割肉饲母,你丫的却把自己儿子砍了算是个什么操作?
  这因病者弑亲,没判他大不孝的罪名已经不错了,还给他旌表?
  旌表你妹呀!
  任亨泰坚决不同意旌表江泊儿,甚至不惜当堂与老朱怒怼。
  然而老朱细思之后,却觉得老任说的甚有道理,也不再强求旌表江伯儿。
  之后老朱下旨将地方官员狠狠啐了一顿,差点没直接把他们撸了。
  任亨泰经此一事名声大噪。
  他的事迹不仅于此,还曾完善世子袭爵的礼仪、出使安南等等。
  可谓是老朱十分信任之人。
  张庭兰看向任亨泰的眼光中,充满期待。
  老任是个贼轴的货,他要是觉得恩科不可开,那一定会直怼陛下的后槽牙。
  到时候自己就可以说,不是我们不同意,是老任觉得此举不妥,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吧。
  果然,老朱的眉头开始皱起。
  任亨泰面无表情,上前一步微微躬身:“陛下此举大善!”
  张庭兰:???
  “任大人,您是说...您也同意加开恩科?”
  任亨泰微微一笑:“陛下此举乃为朝中取仕选材,有何不可?”
  “好!好!好!”
  老朱虽然也没搞懂,老任这次怎么这么好说话?
  但第一步棋子安然落于棋局,老怀大慰。
  “既然如此,那众爱卿商议一下,谁来主持科举?”
  任亨泰却笑道:“陛下,此处乃是刑部大牢,商议为国取材之事,是否不妥?”
  “你看咱这脑子”,老朱哈哈大笑:
  “既然如此,众爱卿就先行回衙,明日一早商议恩科主持之事!”
  苏谨没跟着老朱回宫。
  他回来之后,还没去见江都呢。
  老朱不知是不是因为开心,也忘了他的存在。
  他随着众臣慢慢走出刑部大牢,但其身影却与众人格格不入。
  别的大臣离他至少三米远,好像他身上有什么瘟疫,生怕被粘上一般。
  若是一般人被如此孤立,必然羞愧难当。
  就算不想办法与同僚搞好关系,也必不敢抬头走路。
  可苏谨眼珠子咕噜噜一转,直接凑到张庭兰身边,完全无视对方嫌弃的眼神:
  “张大人,下值之后喝杯茶去呀?
  下官从福建搞来一批好茶,正宗的白茶,味道美的紧呢!”
  张庭兰扯着嘴皮笑笑:“多谢苏大人好意,本官公事繁忙,喝茶就不必了。”
  “那有啥?”苏谨嘿嘿一笑:“您要是实在忙,那下官找人给您送一批到府上,
  您让府上的老太太、小公子们也尝尝,就说是他们苏伯伯送的,不必客气!”
  “哼!”
  张庭兰听苏谨占自己便宜,气的脸都绿了。
  他一甩袍袖:“本官乃佥都御史,岂能收受官员礼物?苏大人还请自重!”
  说完,理也不理苏谨,转身就走。
  苏谨也不恼,转身又去找赵勉:
  “赵大人,您家公子可好?那年元宵一别,下官十分想念啊!”
  “不如这样,下官做东,请贵公子秦淮河一游可好?”
  赵勉斜睨他一眼,话都懒得说,转身就走。
  “哎哎,赵大人,您倒是说句话啊!”
  “下官是不是得罪您了?
  您要是恼了下官,下官明日准备个百八十斤的茶叶,去您府上赔礼如何?”
  赵勉一个趔趄,瓮声瓮气的回了一句‘不必了’,匆匆离去。
  苏谨又将目光转向其他官员,准备找下一个目标。
  一脸贱嗖嗖的样子
  其他官员见状,生怕被这混球‘看上’,加快脚步撒丫子就走。
  “嘁,就这水平还想孤立我?老子就算是死,也得给你们臭块地!”
  苏谨双手枕在后脑上,正准备往皇宫溜达的时候,却看到有人正笑眯眯的看着自己。
  “任大人?”
  苏谨一愣,没想到还有不怕自己恶心的人,笑眯眯的凑了过去:
  “任大人,咱哥俩喝杯茶去呀?”
  “好啊。”
  “呃!”
  “怎么,苏大人莫不是瞧不起老夫,不愿与老夫一叙?”
  “没有没有”,苏谨摆摆手,狐疑的看着任亨泰:“您老真要和下官喝茶?”
  “苏大人南下造福泉州,发明新武开疆辟土,哪一件不是利国利民之举?”
  “本官不才,一早就想与苏大人叙上一叙,择日不如撞日,就现在如何?”
  说着也不顾苏谨反对,直接拽起他的袖子,大步朝着皇城外走去。
  “任大人,你冷静,下官自己能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