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太监有些不识货

  “臣启奏,泉州知府苏谨谎报军功,蒙蔽圣听!”
  “泉州知府苏谨在任,隐瞒土匪为祸乡里之实,谎称剿匪功绩,欺瞒圣上,犯下欺君之罪,请陛下处斩苏谨!”
  “臣启奏,泉州知府苏谨私自扩军,一所之兵几扩至三千,意图不轨,恐有谋反之心,请陛下夷其三族!”
  “臣附议!”
  “臣附议”
  “臣要弹劾苏谨,为祸乡里,官商勾结....”
  “臣要弹劾苏谨,未经勾决,私斩人犯,擅权独断....”
  张庭兰站在队伍前面,侃侃而谈:
  “陛下,苏谨此贼早有不臣之心,枉陛下予以信任,但在泉州任上却私自勾结赣西客商,欺压当地商户,为祸乡里,
  如今更是谎报剿匪军功,滥杀流民充军功,甚至为一己之私,擅杀本地商户杨氏二子,
  导致当地群情激奋,激起民变,实在罪无可恕!请陛下定夺!”
  朱允熥当先不服:“张大人休要胡言!那杨氏私通土匪,为祸乡里,绑架百姓,岂有不杀之理?”
  “至于你说的勾结客商更是无稽之谈!”
  “谁不知道泉州遭灾,百姓流离失所,若非赣西客商房周协助苏大..苏大人,岂能这么快就将泉州流民安顿?”
  朱允炆露出冷笑:“三弟,你怎知这不是那苏谨的一面之词?”
  “人证物证俱在,何来一面之词?”
  “三弟,所谓人证可以是逼供所得,至于物证”,朱允炆不屑:“你怎知这不是苏谨伪造的
  ?”
  “你!”
  “好”,朱允炆拦住他的话头:“就算你说的这些是真的,可如今泉州匪患严重总是真的吧?”
  “各地虽也有匪患,但哪一处能有泉州闹得这样厉害,这样狠毒?”
  “数百客商无一幸免!苏大人真是做的好官啊!”
  朱元璋沉着脸,不发一言。
  这些弹劾苏谨的奏疏里,所言有真有假。
  什么擅杀俘虏、擒杀杨家二子,这些事他自然清楚。
  可他心里更清楚,这是苏谨递给他的刀子,也是苏谨的‘投名状’。
  做皇帝的,手里没有臣子的把柄,怎能对他信任?
  苏谨是个聪明人,所以乖乖的早早将自己的把柄递给了老朱。
  可这些是老朱用来钳制苏谨的手段,不是你们这些大臣用来政斗的工具!
  尤其是在一边煽风点火的朱允炆,更是令他有些恼火。
  文武之争、派系之争,这些都是皇帝愿意看到的,恨不得他们把狗脑子都打出来。
  狗脑子打的越狠,皇帝的位置越稳。
  可你一个皇孙,跟着凑什么热闹?
  尤其是他更想不通,苏谨和朱允炆本身没什么矛盾啊,为啥这俩人就水火不容?
  老朱叹口气,也许这就是八字不合吧。
  本来泉州剿匪成功,老朱还挺高兴的。
  解决了外患,苏谨不就能放手去处理内政了?
  凭他治理凤阳的本事,不出两年,这泉州,乃至整个福建,必然是一个繁华富庶之地。
  尤其苏谨还肩负着给老朱‘弄钱’的任务。
  可这才一个多月,怎么又蹦出来一群土匪,还如此心狠手辣?
  大明是老朱带兵打下来的,他更是从伍中小卒做起的。
  这狗屁倒灶的事情不知见过多少。
  土匪这种玩意,说白了就是一群不事生产,欺软怕硬的货。
  土匪有自己的生存规则,他们往往是冲钱不冲人。
  一般抢劫完,很少会将客商全部杀死,否则以后谁还敢从那边走?
  竭泽而渔的道理,他们不会不懂,所以绝不会无缘无故的将人屠戮殆尽。
  一般这么做,要么是有仇,要么是疯子,要么就是...
  别有用心。
  台下的群臣吵成一片,老朱无心搭理。
  他在心里不停推演着,这群土匪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有人指使,背后谁又会获得最大的好处,他们的目标又是谁?
  “陛下!臣请立即缉拿苏谨回京,交由三司会审,治其大罪,以儆效尤!”
  “请陛下立即下旨缉拿苏谨!”
  “请陛下立即下旨缉拿苏谨!”
  “拟旨。”
  随着老朱缓缓开口,群臣面露喜色,朱允炆嘴角咧起,眉毛都快飞出来了。
  但老朱说出的话,却令群臣笑不出来了。
  “下旨申斥苏谨,告诉他,咱对他很不满意,让他一个月之内清剿泉州境内匪患,否则提头来见!”
  张庭兰本来还老神在在的,等着老朱下旨抓苏谨,结果一听就傻眼了:
  “陛下,苏谨所犯如此重罪,如何能仅仅一句申斥就轻松带过?”
  “陛下,臣不服啊,当年钱有勤不过凑不齐钱粮您就要砍他,可苏谨所犯之罪,强甚钱有勤何止千倍!”
  “陛下,还请收回旨意!”
  朱允炆也急了。
  这次他派黄子澄潜入泉州,不就是为了彻底将苏谨钉死吗?
  可皇爷爷怎能一句话就轻轻带过?
  “皇爷爷,不可啊,若是这样好处置,孙儿不服,百官不服,天下不服,律法又何在?国将不国啊!”
  老朱眼皮子渐渐垂下,转头看向朱允炆,一字一句的轻声问道:
  “你-是-在-逼-宫-吗?”
  朱允炆悚然一惊,脸色瞬间煞白,赶紧跪倒在地:“孙儿不敢!”
  “哼!”
  不等马忠良喊散朝,朱元璋起身就往后面走去,理也不理跪倒在地的朱允炆。
  朱允熥悄悄松了口气,三步并做两步,就想跟在朱元璋身后。
  “你也滚一边去,莫烦咱!”
  “啊?”
  对这俩孙子,老朱都不满意。
  一个站在文臣身边,快被忽悠瘸了。
  一个眼里就只有他的苏大哥,君臣不分。
  都不是啥好玩意。
  。。。
  “...着苏谨月内必须彻底清剿泉州匪患,否则提头来见!”
  宣旨太监将圣旨递给苏谨,笑了笑:“苏大人,接旨吧。”
  苏谨从地上爬起身,双手将圣旨接过,给苏根生使了个眼色。
  后者赶紧将一个布包递给苏谨。
  “这位公公,远道辛苦,咱这也没啥好东西,一点泉州小特产,也不值什么钱,您收着。”
  来宣旨的不是马忠良。
  那太监将布包挑开一看,见是几本书。
  拿出再一看,却是一本茶经,和几本当地的佛经,顿时脸色一变:
  “不必了,咱也不认识字,苏大人的礼就不收了。”
  “陛下的旨意已经带到,杂家就先告辞了。”
  这监有点生气。
  这位苏大人怎么一点官场规矩都不懂,居然送咱茶经?
  他带着人立刻就走,理也不理苏谨。
  苏谨谑笑看着太监离去,将茶经轻轻翻开,里面竟有大大小小好几片金叶子。
  他拿出金叶子在手上一抛一抛,嬉笑道:“人都说这书中自有黄金屋,可这太监却有些不识货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