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你鞑靼人不厚道啊

  案子是早上审的,人是半晌午判的。
  可以说,还没一个时辰就有了结果。
  张、杨、李三位大人联袂进宫,向老朱禀报审案结果。
  刚刚进宫,就偶遇在宫门外徘徊的朱允炆。
  “几位大人,这是...有结果了?”
  对于为什么能偶遇朱允炆,张庭兰心知肚明,当下笑道:
  “苏谨截留税粮、私贩得利的证据确凿,剩下的就看陛下怎么判了。”
  朱允炆心中大喜,但面上不动声色:
  “如此甚好,那几位大人快快进宫吧,莫让皇爷爷等急了。”
  “是,请殿下静候佳音。”
  等几人离开,朱允炆似乎想起什么,也匆匆向御书房走去。
  几人进去的时候,老朱正在批阅奏折,看到他们进来有些讶异:“这么快?”
  “启禀陛下,苏谨移库案证据确凿,这是案宗,请陛下审阅。”
  老朱拿起案宗瞅了起来,心神一动:
  “这李持是咱弄去凤阳的,怎么这么快就和苏谨勾搭在一起了?”
  “不对吧,苏谨这小子办事贼的很,能让你们这么轻易拿到证据?有猫腻。”
  这时,李仕鲁上前一步:“臣,有事启奏。”
  老朱放下案宗:“讲。”
  李仕鲁将自己心中的疑点,以及苏谨在堂上说过的话一一复述后,老朱心里疑心更盛。
  弹劾苏谨的几条罪状里,恐怕也就‘欺君罔上’这一条没冤枉他。
  若是半年之前,敢在奏疏里骗咱,那没说的,一刀宰了完事。
  但是现在...
  老朱对苏谨能干出这种事,已经见怪不怪,甚至觉得还有点好笑。
  “张爱卿,你们怎么看?”
  “启禀陛下,臣以为证据确凿,按照律法当判斩立决,夷三族!”
  苏谨:你他娘的够狠!
  杨靖附和道:“苏谨一案牵扯甚广,但臣以为不必大肆牵连,只诛首犯苏谨即可。
  当然,从犯苏根生、王越、刘永等人也不能放过。”
  “李持与其交涉不深,且主动举证苏谨,当可戴罪立功,罚俸三年。”
  杨靖嘴上说的轻巧,但实际和斩尽杀绝有什么区别?
  苏谨在世唯一的亲人,就只剩下苏根生。
  给他俩人都砍了,和夷三族有啥区别?
  与此同时,御书房外,朱允炆笑吟吟看着跪在殿外的朱允熥:
  “苏谨私截税粮、贪墨售卖证据确凿,死在临头,你还在这跪着干嘛?
  三弟,以后要多听二哥的劝,与这些奸佞小人、乱臣贼子保持距离,切莫被带坏了。”
  朱允熥咬牙切齿,平生第一次向朱允炆发怒:
  “你胡说八道什么!大哥怎么会出事!我看你才是乱臣贼子,奸佞小人!”
  朱允熥怒骂的同时,撸起袖子就要上前。
  朱允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朱允熥,顿时感到有些害怕,连连后退:
  “你要干什么,你还要打我不成?”
  “郡主!郡主你怎么了!”
  朱允熥愕然回头,看到朱灵萱脸如金纸,已然昏倒在地。
  “阿姊!”
  “快,扶阿姊回宫,找太医,快找太医!”
  朱灵萱昏迷,朱允炆趁乱逃开,对朱灵萱不管不问,反而向朱允熥吼道:
  “你敢打皇兄,我要去告诉皇爷爷!”
  朱允熥急切的看着朱灵萱。
  等她被宫女抬到偏殿休息,才回过头,用冰冷的眼光死死盯着朱允炆。
  他从没有一次,像现在这样,讨厌、愤恨一个人。
  “瞪我做什么?苏谨犯罪又不是我指使的!早告诉你要离他远点,你就是不听...”
  似乎是怕再说下去真的要挨揍,朱允炆一边叨叨,一边往偏殿外走。
  这个时候,他才想起应该去关心一下朱灵萱的死活。
  不然,万一这个皇妹死了,还怎么许给耿璿?
  不能许给耿璿,还怎么在苏谨临死之前,狠狠地气死他?
  而宫外,百姓茶余饭对苏谨移库案也在津津乐道。
  “听说了吗?那苏谨三司会审被判斩立决了!”
  “什么呀,说是要夷三族呢!”
  “你们说的都不对,听说这苏谨贪污了几百万两白银,陛下龙颜震怒,要诛他的九族呢!”
  “这么厉害?我听说他不就是个五品户部员外郎吗?咋能贪这么多呢?”
  “他官不大,但是管着仓科啊!
  你不知道吧,这仓科可是咱们整个大明的粮库呢,啧啧,这苏谨胆子真大。”
  “不是说他是草原派来的细作吗,怎么又成贪污犯了?”
  “这你还想不明白?他肯定是把贪污的粮草,都送去草原给他的主子了啊...”
  草原上有没有苏谨的主子不知道, 但是有他一个结拜大哥。
  苏谨被抓的消息,早就传到了朱棣的耳朵。
  可惜他收到消息的时候,正忙着和鞑靼人干仗。
  接收苏谨提供的武器,年前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磨合后,迅速投入了战场。
  大明建国之初,各卫所的战斗力十分强大,尤其是边疆。
  这次集结了北平、大同、太原、保定、真定、河间、天津数府卫,共计十二万大军。
  联同后勤运送粮草的杂役十五万人,号五十万大军,出关后穿河套地区,北向瀚海发起了进攻。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明军仅火器部队就有几近两万人。
  在骑兵开道、侦查,步兵、护卫的阵型下,
  明军出关之后,携火器之威,迅速穿过沙井,一举攻下塞音达山附近,才暂时停下进攻的脚步。
  一场计划半年到一年的战争,仅仅没过半个月,鞑靼就被打怂了,赶紧派人前来议和。
  不议和不行啊。
  鞑靼人虽然可以仗着骑兵远遁,但架不住明军攻下一处、占领一处、防卫一处、建设一处。
  若是以往,大不了先跑,回头再来骚扰、袭击明军。
  可这次明军的火器实在太吓人了,尤其是那会爆炸的小棍子,扔到马群里一炸一大片。
  都不用明军冲锋,光靠爆炸声就能将他们的战马惊散。
  没法打,没法打,惹不起、惹不起。
  要不说朱棣打仗有两把刷子呢?
  手榴弹在苏谨手里,就是个手榴弹而已。
  威力虽大,但不能及远。
  可朱棣不一样。
  他稍微研究研究,马上命人将手榴弹的引线加长,然后放到小型投石机上...
  嗯,不知是不是最早,但威力奇大的炮兵阵地,就这么出现在朱棣的阵中。
  然后,嫌手榴弹的威力不够大,集束手榴弹又被朱棣顺理成章的发掘出来...
  这下鞑靼人彻底被炸懵了。
  鞑靼人来求和,朱棣虽然不能作主,但他却不愿意就这样放弃扩大战果的机会。
  一面拖着鞑靼人的求和使团,一面命令骑兵快速向西挺进,频频骚扰赤厅蒙古(注)的地盘。
  赤厅蒙古与鞑靼人素来不睦,更何况他们南边还有个鞑靼土默特部,
  平日两部就没少起摩擦,自然也不会存在交换信息的事情。
  感受到威胁的赤厅蒙古,立即出兵与明军开始交火。
  这下朱棣来了劲了——
  你鞑靼人不地道啊,一边派人求和,一边勾结赤厅蒙古来偷袭我们?
  好啊,那咱们就接着打呗!
  (注:赤厅蒙古,今吐鲁番一带,鞑靼土默特部,今祁连山南,昆仑山北、青海一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