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海盗陈祖义?

  第363章海盗陈祖义?
  军中大帐内,军营卫指挥使与那谢氏的人被王福带人提了进来。
  “跪下,”王福呵斥道:“你们面前的,乃是滇王殿下,更是陛下御赐的御史钦差,此时不把你们那些龌龊勾当主动说出来,更待何时?”
  两个人被五花大绑着,‘噗通’跪在了地上。
  可是在听到了朱楩的名号以后,两人对视了一眼,不但没有惊惧,反而一脸喜色。
  “滇王殿下?您就是滇王殿下?”那卫指挥使激动的高呼道:“末将谢玉,参见殿下千岁。”
  “你姓谢?”朱楩一愣。
  谢玉苦笑着抬头看向一旁的王福,再看向朱楩,说道:“不敢隐瞒殿下,谢玉出身于谢氏一族,因为家父过去承蒙圣恩,所以子承父业才继承了这卫指挥使的职责。而这位是我大哥,自从我们这一支从余桃分出来以后就一直在台州府生活了。启奏殿下,我们真不敢违法乱纪,更不敢官商勾结啊。”
  那谢氏族人也赶紧说道:“小人谢春,参见殿下千岁。小人乃是谢玉的亲哥哥,今日来军营只是与弟弟相聚,哪成想发生这种误会,这里面实在是一个误会啊。”
  王福傻眼了,合着他们是一个家族的,而且还是兄弟?
  和文官不同,军户籍是有延续性的。
  对于有品级的官员来说,这不失为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
  谢玉更是仗着谢氏门第,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成为台州府的卫指挥使,可谓是一方大吏。
  不过军户籍也很坑,对于普通士卒兵丁来说,一旦有人战死,还要家里再出男丁补充兵员。
  所以到后面军户籍的很多家庭会选择逃籍,宁可承担抓到会被判重刑,甚至是冒着杀头的风险,也要逃籍。
  实在是军户籍的压力太大了,连民族英雄戚继光,也是因为父亲去世,才十六岁就继承了父亲的职位,不得不担负起巨大的重担。
  也因为军户籍的继承制度,所以武将不需要外调为官,而是直接在原地继承上任的。
  也因此,这谢玉确实是本地谢氏一族子弟,他和谢春乃是亲兄弟的关系。
  既如此,想来谢氏一族也不需要拉拢或者收买贿赂谢玉了才是。
  但是朱楩看看两兄弟,意有所指的说道:“误会?仅仅只是误会吗?别以为我不知道伱们的勾当,私自出海走私,你们谢氏可没法辩解吧?”
  谢氏兄弟表情大变,看看朱楩,最后又低下头,无言以对。
  谢氏虽然是世家没错,可台州府的谢氏乃是分家出来的一支,本家在余桃,所以谢氏也有余姚泗门谢氏的说法。
  而且说是千年家族,其实在明朝以前,谢氏一直都是名声不显的。
  不如说谢氏是在明朝才开始重新崛起,出了不少有本事的子弟,乃至抗倭英雄。
  这就导致台州谢氏在本地,还没有经营多久,说白了就是没钱没权也没势。
  不像之前那几家世家,在当地经营了那么多年,已经根深蒂固。
  朱楩猜的没错,出海走私这件事,他们谢家确实有着自己的商船,倒不如说其他商船都是小打小闹,他们谢家才是主要的走私犯,最大的商船商队就是他们谢家的。
  所以当朱楩提到走私的事时,两兄弟都没有狡辩,而是默认了。
  朱楩轻哼一声:“看来你们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既然如此,本王也懒得追究这点小事。都起来吧。王福,给他们松绑。瞧你干得好事。这不是没什么大毛病吗。”
  朱楩说着还低头看了眼案子上的账册名册。
  这谢玉还算廉明,至少账本能对得上,他没有吃空饷,军队素质还是有所保障的。
  这要是跟明朝中后期那般,军队腐败,吃空饷,甚至是杀头冒功等事层出不穷,以为朱楩不敢杀他吗?
  尤其是杀头冒功,据说有人把没被倭寇残害的百姓砍了脑袋,当做倭寇去向朝廷领功,简直比倭寇还要残暴不仁。
  谢玉与谢春都有些惊讶,甚至不敢置信。
  这是不打算处置他们吗?
  “不就是走私吗,你们也有你们的难处,本王不至于那么不近人情,”朱楩轻哼一声:“毕竟世家也是我大明百姓嘛。”
  朱楩的身后,左边是徐妙锦和汤欣,右边站着钱贵和顾纹。
  这句话让钱贵与顾纹交换了一下眼神,颇感欣慰。
  看来殿下也不是那么小心眼。
  其实主要还是朱楩觉得,一味儿的禁海是不可为的,就算朱元璋是为了保护百姓,可是禁海岂不是胆小的表现?
  我堂堂大明王朝,要做的可不是禁海,而是大力发展才对。
  要知道,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还没有其他国家什么事呢,大航海时代也要到后面才开始繁荣崛起。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可谓是无敌之师,宝船带着无数宝物,真以为海盗和其他各国不眼馋吗?
  郑和可是一路打出来的航路,甚至打过一次灭国之战,虽然对方只是一个小国。
  而且郑和还把一直危害大明海域,以至于让朝廷都无比头疼的大海盗陈祖义给消灭了。
  这陈祖义也是一位狠角色,最强盛时期手下有着上万人的海盗团伙,战船就有上百艘,连倭寇都要避其锋芒,可谓是雄霸于日本、台湾、南海、印度洋等海面。
  最后就是被郑和所挫败,乃至活捉带回去的。
  朱楩就纳闷了,连一个太监都能干出此等伟业,为何要禁海啊?
  倭寇敢来袭击,不就是因为咱们没有强大的海军?
  一味儿被动挨打,那当然是人家占据主动,根本不怕你啊。
  等着吧,迟早有一天,大明海军一定会强势崛起的。
  朱楩想着这些,对于谢氏走私的事,就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你们走私的事,我之前问过你们的知府,他也老实交代了这些情况。本来我还以为这边闹海盗了,才特意问了一下。既然只是想走私赚点钱,那就赚点吧。不过以后等解除海禁了,你们可要交税啊,”朱楩不忘敲打了一下,然后就挥挥手说道:“好了,也没什么事,就这样吧。”
  朱楩也知道如今沿海地区的百姓并不富裕,加上海禁,想赚点钱确实很不容易。
  所以他不打算追究了。
  可谢春心里一动,突然再次跪倒了下来,悲呼道:“殿下,请殿下做主啊。”
  “啥玩意儿?你弟弟欺负你了?”朱楩都没搞明白,什么玩意儿要自己做主?
  谢玉尴尬一笑,自己可不敢欺负大哥,长兄如父,这都可以判忤逆了。
  谢春也赶紧解释道:“殿下,其实是这么回事。”
  按照谢春所说,他们谢家与台州府境内的许多商人,确实有在进行走私方面的生意。
  不光是他们,温州府,乃至宁波府,还有松江府等地,也都有类似情况。
  当地官府也不见得不知道,只是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其实越是朝廷要进行海禁,反而越让明朝的中原商品变出抢手货,正所谓风大浪大鱼也大嘛。
  只是随着走私的商船越来越多,而且赚得盆满钵满,渐渐引来了一些人的窥觑。
  “海盗是有的,而且最近越发猖獗。其中尤其以一伙海盗最猖狂。他们是以两兄弟为首领,大哥叫陈祖义,二弟叫陈宗胜,他们甚是豪横,凡有经过船只一律劫持掠夺。周围海域谁不知道他们的大名。”
  “三日前,我们谢家的一批商船就被他们劫持了,除了数人见势不妙提前放小船逃了回来,其他人至今没有消息。”
  “其实我今日来寻我弟弟,就是想问问,能否请示知府大人派遣咱们大明军队对其进行围剿,一应用度花费全由我们谢氏承担。包括出海的船只也由我们提供。”
  谢春终于说出他今天来大营的用意。
  原来海盗已经开始泛滥成灾了。
  甚至就在洪武年间,据说为了对付那陈祖义,朱元璋还曾悬赏了足足五十万两白银。
  五十万两啊,可不是小数目。
  “那为何台州知府之前没有禀明情况?”朱楩微眯双眼,难不成,这台州知府在跟自己打马虎眼?想糊弄自己?
  谢玉与谢春都是闭口不谈。
  倒是徐妙锦凑到朱楩耳边,低声道:“他只是一个知府,海禁是陛下的旨意,他既没有剿匪的权力,也不能让人随便出海。”
  所以就故意隐瞒了海盗的消息,而是用走私商糊弄过去。
  “同时也不想损害到他的个人利益吧,”朱楩冷笑。
  不是他不懂其中的路数。
  若是让朝廷知道海盗泛滥,而台州府却没有禀告,至少也有个不作为的罪名。
  所以那台州知府原想着只要把朱楩糊弄过去,就万事大吉了。
  反正是陛下禁海的,与他何干?
  他是想着只要无过便是有功,只要什么也不做,就不会犯错。
  但是如今海盗都要欺负到头上来了,一味儿的忍让,又能换来什么?
  其实这点事想想就能明白了。
  还有一点就是,如今敢出海行商的,都是走私商人,本身就是违法的行为不说,还不需要交税。
  你都不交税了,我还管你死活?没抓你都不错了。
  所以台州知府知道海外有海盗,只是不想理也不想管。
  谢春也是迫于无奈,这才找到军营,想央求自己的弟弟谢玉帮忙,一起去找知府求情。
  知府虽然没有调兵剿匪的权限,却可以上奏给朝廷,或者巡抚,然后再由上面下达调兵指令。
  无论是台州知府还是谢玉,他们都是没有调派部队权力的,知府只是地方官员,执掌一地民政,而谢玉哪怕身为卫指挥使,也只是有着统兵权。
  除非他是都指挥使。
  譬如瞿能之前从四川率军驰援到鹤庆县城下,这才是调兵权。
  这些是很麻烦的。
  如果不是朱楩身为戍边守国的藩王,当初他也不能随意率领大军离开大理。
  “说说具体情况吧,知道那些海盗如今躲在哪里吗?”朱楩问道。
  谢春顿时眼前一亮,然后咬牙切齿的说道:“知道,他们平日就躲在小琉球。在那里方便窥探都有哪些商船出入。他们好来劫持我们。”
  “小琉球?”朱楩一愣,他知道琉球群岛,但是小琉球又是指哪里?
  直到谢玉从一旁拿出附近的海域图,朱楩这才知道,原来如今的小琉球,就是指后世的宝岛台湾。
  话说为什么台湾是小琉球呢?
  因为台湾在这以前,其实一直都是很尴尬的地位。
  你说台湾属于中原吗?并不算,最早的时候,台湾是被称作为东蕃的,属于四夷中的东夷。
  甚至到了宋朝,哪怕南宋灭亡了,也从未想过退到台湾上面去。
  反倒是元朝时期,忽必烈曾经到过台湾,还想在这里建设一番,作为今后征服倭国岛屿的前哨。
  只可惜台湾以前更像是一个与世界脱轨的原始岛屿,上面也有原住民,但是难以驯服。
  于是忽必烈也没能登上宝岛,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在澎湖岛设置巡检司。
  又因为自隋唐开始,当时的‘流求’指的就是‘澎湖以东’、‘日本以南’一连串神秘而未知的蛮荒之岛。
  而到了明朝,琉球群岛上已经建立了琉球王国,而且向明朝进行了纳贡,得到了朝廷的册封。
  所以琉球王国是有历史和编制的,于是称作为大琉球。
  至于台湾,就被叫做小琉球了。
  朱楩没有想到,海盗的问题,竟然还涉及到了小琉球,更是忍不住问道:“如果我没记错,从金门去小琉球更近吧?”
  谢氏兄弟相视了一眼,均是以苦笑相对。
  “怎么?”朱楩看出其中好像另有隐情?
  谢春叹了口气说道:“殿下有所不知,陛下为了以防倭寇伤害百姓,于是增设巡检司四十五处,既为了巡防沿海,也是为了推行海禁的旨意。其中在澎湖岛上就有一所巡检司,严令禁止百姓登陆彭岛和小琉球。”
  所以就算知道如今的小琉球上有海盗泛滥,也没有人要上去剿匪。
  而且小琉球上也生活着自己的原住民,很排外,要是随意登岛还会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至少暂时的小琉球上,可谓是高山林立,属于是还未开化之地,连南宋要灭亡了都瞧不上的地方,可想而知。
  其实就好像云南一样,云南可是被沐英苦心经营了足足十年,才开垦出无数良田,难怪云南人那样尊敬沐英。
  小琉球现在就没有得到开发,恐怕连能种地的地方都没有多少。
  于是历朝历代对那座小岛都不看重,也导致台湾的历史真要追溯起来,就一句话概括为‘台湾固无史也。荷人启之,郑氏作之,清代营之,开物成务,以立我丕基,至於今三百有余年矣。’
  出自连横的《台湾通史》。
  也正是各种这样那样的因素,才让海盗们把小琉球当做了最好的窝点。
  说起来那陈祖义后来在周围海域称霸多年,乃至雄踞马六甲海峡长达十年之久,确实还是有点本事的。
  只是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不顾同胞之情,竟然胆敢伤害大明子民。
  “此撩,与倭人有何区别?当诛,”朱楩冷哼一声,看向谢家兄弟,说道:“谢玉,你去通知全军,今日早些休息,明日准备跟随本王出海。谢春,如今海禁严格,咱们军队可没有船只。既然这次是为了你出征海外,你来准备大船。”
  “理应如此,理应如此,”谢春哪敢说个不字,何况这也是他主动做出的请求,别说区区几艘船,连出征的粮草也是他来负责的。
  “事成之后,小人还想出点小钱,犒赏全军,”谢春主动说道。
  “用不上,”朱楩却说道:“立下功劳,自然有朝廷的赏赐,这是他们建功立业的时候。你可不要瞎搞,当初沈万三想要代替我父皇犒赏全军,最后差点满门抄斩。你想干嘛?”
  犒赏全军?那是你能做的?军队最后该像谁效忠啊?
  朱楩在云南就玩过这一手,还因此遭到了老朱的猜忌,甚至被骂了一顿,以至于连当初的不世之功都被压下去了。
  要不是后来父子俩在互相伤害的过程反而前嫌尽弃,朱楩可没有如今的风光。
  谢春吓得不敢多说了。
  “王福,你也早做准备,”朱楩又对王福交代了一声,然后招呼自己的随行人员,在近卫的簇拥下,浩浩荡荡的回到了府衙。
  府衙内,台州知府早早的让人准备了一大桌子的美味佳肴,要给朱楩接风洗尘。
  可是在得知朱楩下午突然离开,而且至今未归的消息后,他显得有些着急。
  “不会是哪里出了点纰漏吧?”台州知府在心里泛起了嘀咕。
  就在这时,有下人来报,说朱楩一行人回来了。
  台州知府心里一动,赶紧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迎了出去。
  院外,朱楩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不等台州知府拜见,就说道:“台州知府听令。明日本王要率领大军出海讨伐海盗,你现在就去写一份奏章上交给朝廷,就说是本王的意思。”
  台州知府浑身一震,面色复杂的低下头,答应道:“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