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殷郊:我要成为人族第一个正神

  帝辛在社稷宫中,亦能听到内阁中,文武百官中的每一句对话。
  老丞相那斗志百倍的话,以及那句动不动就要撞死在金阶上的名言。
  让他也忍不住嘴角一抽。
  帝辛记得,在穿越者的记忆里,原本的封神命数中。
  老丞相先因为没能救下梅伯和杜元铣而辞官,后又为了救殷郊,殷洪无果。
  最后激愤之下,一头撞死在金阶之前。
  那个命数中的老丞相,纵有千般斗志,万般忠诚,也用不出来。
  最后含恨而死。
  帝辛收回了看向内阁的目光,淡然道:
  “老丞相,孤开辟的这条命数中,你没机会撞死在金阶之前了。”
  “好好地坐在内阁次辅的位置上。”
  说罢。
  他的心神全都沉入眼前的兖州鼎中。
  铸圣庭的力量引动大商国运,慢慢地浸入兖州鼎。
  内阁中。
  商容突然一个激灵,感觉好像是刚刚有谁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然后转移开了一般。
  他左右看了看,发现内阁众属所有官员,全都在奋笔伏案。
  老丞相立刻将所有念头全都扫出脑海,神色一正,继续开始整理手中之物。
  他垂眼看着手中厚厚的书册。
  书册上落有书名:《科举十四科重点注意事项》
  书名之下,还有一行小字。
  暂行指导意见,内阁进行核对后,方可发布正式批文。
  商容看着手中这书册,轻声道:
  “大王不愧是千古之王,仅仅是这些词汇,就已经个个精妙。”
  科举,指导意见,核对。
  这些词的意思商容能看懂,但在看到这些词汇之前,他从来没想过,那么复杂的意思,可以精妙地用一词概括。
  老丞相无比崇拜地再一次发出一次叹息,随后,提起朱笔写下将要颁布的内阁批文:
  “大王有旨,开科举,选人才。凡我大商百姓,可应科举十四科者,皆可参与。”
  “第一场科举考试,定于本年八月初九、 十二、十五三日,举行三闱乡试。”
  “乡试所有郡县城邑同步进行,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
  “所有十四科同考,各科题目内阁各有拟定。”
  “凡通过乡试者,明年二月可参与会试。”
  “凡通过会试者,明年三月可参与殿试。”
  “之后,乡试秋闱每年一次,会试与殿试春闱每三年一次。”
  老丞相奋笔疾书,全神贯注地把所有注意力都投入到了政务中。
  人族的第一场科举,大王开人族之先河的盛举之事交到他手中。
  他绝不允许有半点瑕疵。
  有任何一点错误,他就一头撞死在……
  突然,一股异样涌上心头。
  隐隐约约间,商容似乎听到某个声音说了一句话。
  “老丞相,你没机会撞死在金阶前了。”
  老丞相一个恍惚间清醒过来,脑海中再无任何要一头撞死在金阶前的念头。
  他轻抚长须,道:
  “大王所托之事,容不得半点过错。有老夫在,绝不会有任何瑕疵。”
  说罢,老丞相如同一下子恢复了所有精力一般,满面红光地继续奋笔疾书。
  内阁批文的初稿定下。
  之后就是十四科的具体内容,这十四科每一科之下,还会有细分。
  其内容极为繁多。
  内阁上下从属官员突然感觉气氛有些异样,纷纷愕然抬头。
  然后他们目瞪口呆看见,老丞相比他们这些年轻人还要干劲十足地奋笔伏案。
  众官对视一眼,然后也开始奋笔疾书。
  老丞相都这样了,他们岂能不卷?
  吾等不过年仅四十,要是卷不过八十老丞相,那可要羞死。
  就这样。
  在内阁上下数十官员 三天三夜的猛卷之下。
  人族第一场科举的文书工作完成。
  内阁第一时间将批文发下。
  帝辛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内阁批文传遍帝畿所有郡县城邑。
  朝歌城中。
  两个身着华服的年轻人,站在皇宫前最大一处贴榜处,和周围的百姓一同阅读内阁批文。
  两个年轻人中,年纪更大的那一个小声念头批文上的内容,道:
  “大王有指,开科举,选人才……”
  “……之后,乡试秋闱每年一次,会试与殿试春闱每三年一次。”
  “……院试则为当地郡县城邑,根据当地现状,自行拟定时间,但三年不得少于两场。”
  “……考中乡试者,乃是举人,乃我大商预备人才,可去各郡府县府,学馆,医馆,武馆谋职或深造。”
  “……考中会试者,乃是贡士,乃我大商预备官身,可在各地谋官职。”
  “……考中殿 试者,乃是进士,乃我大商,乃人族栋梁之材,可入朝堂为臣。”
  内阁批文洋洋洒洒数千字,把何为科举,科举的意义,考科举的结果,以及科举十四科都解释得清清楚楚。
  任何一个识文断字的大商百姓,都能看明白。
  挤在人群中的两个身着华服的年轻人看着内阁批文,双眼明亮如星。
  那年长一些的年轻人,道:“父……大王为吾等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不管吾等是读书人,还是医者,农户,工匠,武者,皆有可报国之处。”
  “我听闻大王曾说过一句话,称为:学得文武艺,庇护国与家。”
  “大王这是将这句话落到了实处啊。”
  周围的百姓一听这华服年轻人的话,纷纷拍手称赞起来。
  开始大家都以为,只有读书人才能参加科举。
  现在才明白,原本科举十四科,已经把世间一切事都囊括其中。
  只要是有能者,不管是哪一行,都有科举之路。
  “小哥所言有理,大王已经给予吾等最好的条件。吾等若是不努力,岂有颜面苟活?”
  “正是如此,这人族第一场秋闱科举,我参与定了。”
  “不仅是科闱,明年的春闱,也定会有吾之名。”
  “哈哈哈,吾等大商百姓,岂能不报效大王,报效大商?吾等同去,同去。”
  人群沸腾起来。
  当中所有的年轻人,更是立志要参与科举。
  同样的话,几乎出现在帝畿中所有郡县城邑中。
  一时间。
  数千万大商百姓,全都开始筹划起来。
  或是亲自就要参与科举,或是为家里的子 女,兄弟姐妹的科举做准备。
  这人族第一场科举的盛事,在开头时,就已成盛况!
  朝歌皇宫前贴榜处。
  那两个身着王族华服的年轻人,挤出人群,向着皇宫的方向走去。
  这两个年轻人,皆是模样英武,剑眉星目,举手投足间,尽是风采。
  此时,那个年轻一些的年轻人双眼明亮如星,开口道:
  “兄长,这一次吾定要一路考过乡,会,殿三试,并且成为父王钦点的农科状元!”
  “你就不用与弟弟我抢了。”
  这番话要是被旁人听到,立刻就会知道这两个华服年轻人,正是大王帝辛膝下三位殿下的太子殷郊以及二殿下殷洪。
  当此之时,殷郊已经二十一岁,殷洪则已是十九岁。
  全都生得英武无比,气度非凡。
  殷郊无奈地看了一眼他这个读书读傻的二弟,道:
  “为兄所学乃是医科,你所学乃是农科,何来相争一说?”
  “二弟,你读书读傻了,要不要做两道大题冷静一下?”
  殷洪:……
  他嘴角一抽,拍拍额头,道:“兄长所言极是,是弟弟我失言。”
  “那兄长与我一起拿到各自拿下农科和医科的状元。”
  “你我身为父王之子,王族血脉,自当为父王分忧,唯有状元之才,方能做到。”
  殷郊淡然地看了殷洪一眼,摇摇头道:“状元之才,装不下我的志气。”
  “吾之志气,乃是人族第一个正神!”
  他话音落下,朝歌上空的国运山岳,竟然微微一颤。
  嗡!
  一声嗡鸣,在天地间响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