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万物皆可易,赵公明悟道

  石矶娘娘听完李靖的话,盯着李靖片刻,道:“我与太乙真人往日并无怨仇,他为何要暗害我?”
  她是混沌顽石化形,生性敦厚,一贯信奉“我不犯人,人不犯我”的理念。
  哪怕已经是大罗金仙巅峰,她在截教中也极为低调。
  平日就在骷髅山修行,闲时采药炼丹,不时会去陈塘关为关中凡人施医送药。
  太乙真人为何要谋害她。
  李靖在封神榜上没有真名,因此他还记得帝辛给他说的一切。
  不过,他也很清楚,他现在告诉石矶真相也没有任何意义。
  石矶在封神榜上有真名,他现在说了回头对方就会忘记。
  所以他必须以旁敲侧击的方式提醒石矶。
  否则回头对方忘记了一切,那就大为不妙了。
  他叹息一声,道:“石矶道友,阐教与截教争的是教义,这岂有什么道理可讲?”
  “李某与那太乙真人有何仇怨?李某长子与次子,更是阐教弟子。”
  “但李某发妻如何亡故?李某三子哪吒如何身染魔气?石矶道友不明吗?”
  说到此处,李靖胸中一股闷气蒸腾而起,眼中寒光砾砾。
  他道:“阐教要的就是顺昌逆亡。 ”
  “道友你是想顺?还是想亡?”
  石矶娘娘脸色看不出变化,她早已是大罗金仙,她性子敦厚,不等于李靖说什么她就会信什么。
  即便。
  传话的是那个人。
  不过,李靖说的没错。
  现在不是考虑个人恩怨的时候。
  这是大教教义相争。
  又是量劫之时。
  教义不同,就已经是最大恩怨。
  她起身向朝歌方向一礼,道:“石矶多谢商王提点,石矶记下了。”
  “还请道友代石矶向商王致谢,待石矶度过此劫,必然亲上朝歌感谢。”
  李靖见石矶娘娘已经重视起来,这才放心下来。
  他知道石矶的性格,一旦听进去了,那么必然万分慎重。
  绝不是那种说一套做一套之仙。
  李靖也长身而起,抱拳一礼,道:“道友一切万分小心,李某先行告退。”
  说罢,他转身而去。
  石矶娘娘向李靖点头示礼,目送李总兵离开之后,她略一沉吟,道:
  “碧云,彩云童儿。”
  两个看起来不过总角的童儿立刻来到石矶娘娘身边。
  这两个童儿本是九天之上两道云霞。
  后来被石矶娘娘点化,就成了石矶娘娘的随侍童儿。
  石矶娘娘道:
  “你们好好看守洞府,不管是谁来,都只管记下,不用理会,一切待我回来再处置。”
  两个童子点头领旨。
  石矶娘娘叫来她的坐骑青鸾。
  这青鸾虽然名为青鸾,但并非纯血凤凰,只是拥有凤凰一族血脉而已。
  与帝辛身边的青鸾仙子,那完全不一样。
  真正的纯血凤凰坐骑,只有身为圣人的女娲娘娘拥有。
  其他仙人的坐骑只能是杂血。
  石矶娘娘坐上青鸾,向金鳌岛飞去。
  既然太乙真人想要暗害她,她自然就要先做准备。
  她在截教确实低调,但不意味着她就没有帮手。
  且不说截教向来团结,就她自己也与龟灵圣母,无当圣母关系极好。
  ……
  燕山之地。
  越来越多的成汤子民正在向这里迁移。
  队伍里,不时听到有大声宣讲声响起。
  这些宣讲者,全都是各地秀才,他们是商会请来,专门宣讲各项事宜。
  “大王有旨,内阁批文。”
  “吾等前往燕山城,若开荒有成者,前三年完全免粮税。后面五年减一半粮税。”
  长长的队伍里,立刻就会有大量欢呼声响起。
  无数人交口称赞大王圣明,纷纷向朝歌行礼。
  又有秀才高声道:
  “自从大王废分封,立郡县后,对所有流民大兴以工代赈,更是免了天下所有徭役。”
  “如今,吾等去燕山城建城,开荒,不但有米粮盐布油以作工钱。”
  “去了安定后,更是先免粮税三年,再有五年减一半粮税。”
  “唯有圣明大王,方能如此。吾等前往燕山,万万不可懈怠。”
  “定要把燕山城,打造为成汤第一雄关。”
  “待得他日,大王挥师西征,以讨西岐不臣时,燕山城就是大王出征之地。”
  万民再一次欢呼,无数声音重叠在一起,如同惊涛骇浪一般响起。
  “大王圣明,吾等必将燕山城打造为成汤第一雄关!”
  赵公明也在这支长长的队伍中。
  他非是以仙人的身份,而是朝歌商会大执事的身份。
  这长长的队伍里,每一个人,每一份货,每一笔钱。
  全都要经他之手。
  他在这个过程中,越发明晰他的大道机缘。
  “商王称之这商货贩卖之事,为商业。”
  “直言商业乃国财之根本,然而贫道在这商业中,窥见一丝大道道韵。”
  “这商业,难道也是三千大道之一?”
  赵公明双眼中神光内敛,只觉他与那一份大道机缘,只差一线之隔。
  他抬眼看向长长的迁移队伍,道:“燕山建城,商会领内阁批文行事。”
  “商王这是在助贫道悟道啊,此番大恩,唯有他日成就大道时,再报了。”
  赵公明眼中神光收回,大步流星向前走去。
  寻找大道机缘,欲速则不达。
  他现在的身份,不是截教赵公明,而是朝歌商会十位大执事之一。
  全权负责燕山建城开荒事宜。
  完成大王圣旨与寻找大道机缘,同样重要。
  ……
  时间匆匆而过。
  帝辛九年,六月。
  燕山城在二十万成汤子民,一万成汤神灵的共同努力下,落成。
  赵公明看着城墙上“燕山关”三字落下,听到二十万成汤子民的欢呼声。
  他心中有所感,看向朝歌,一礼后道:
  “商王,贫道有一事不解,到底何为商业?”
  “商王立朝歌商会时,称商业乃是国财之根本。”
  “贫道在燕山关三月,见证一切商业之举,成汤子民一切所行所为,皆可为商。”
  “那商业,到底为何?”
  朝歌。
  御书房中。
  帝辛放下手中御笔,他这三月来每日抽空写的两本书,终于写完。
  只是,现在还没有落书名。
  他听到赵公明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淡然道:
  “商业,即众生对价值认知的等价交换。”
  “赵公明,若你要问孤何为商业,那么孤可直言,商业即为交换,即为交易。”
  “孤送你一言:万物皆可易!”
  赵公明双眼中一道神华闪过。
  帝辛的话,就如同一道惊雷一般,劈开他道心上层层迷雾。
  “万物皆可易!”
  这五个字,化作五重道韵,每一重道韵落下,赵公明的道心就通明一分。
  五重道韵落下之际。
  赵公明周身道韵大涨。
  他飞身而起,踏于云端,双眼中道韵流转不休,笑道。
  “原来如此,万物皆可易,这就是商业。”
  “不,这是商道!”
  “商道,即为交易、交换之道,万物皆可易,只要等价皆可易。”
  他吐气开声,声震九天,传四海八荒。
  “今日,吾赵公明受商王点化,参悟大道。”
  “贫道当立一道,为感谢商王点化之恩,此道名曰:商道!”
  轰!
  九天轰鸣。
  众生惊诧,齐齐看向燕山关的方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