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父子争吵

  李青山正独自坐在书房里生闷气。下午,他和儿子吵了一架,吵架原因是七宝幻灵珠的去留问题。
  儿子坚持要留下七宝幻灵珠,理由是:以前他外出从没给孩子带过东西,这次好不容易带回来一个,况且孩子也喜欢,可他却要千里迢迢地还回去。
  他自然不同意,遂反驳道:“你要疼孩子可以,你可以给她带其它好玩的东西,为什么非要去盗天下人仰观的东西?你为了哄孩子开心就盗人家塔上的至宝,你想过后果吗?
  “首先,此事肯定会惊动当地的官府,当地官府查寻无果就会上报朝廷。独孤丞相和上官将军一向不和,说不定二人会借此大做文章,二人在朝中的势力旗鼓相当,若是相争必定朝野震动。
  “况且各郡太守都在观望,就等二人撕破脸皮他们好浑水摸鱼:趁机兼并邻近郡县,然后再看上面的风向是否可以自立为王。
  “倘若各郡太守纷纷列土称王,就会战争四起、民不聊生,别看你只盗了一个小小的珠子,但却有可能引起天下大乱,你明白吗?”
  “一个珠子就能引起天下大乱,你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我没说一定就会天下大乱,只是说有这个可能,我这么说无非就是想让你明白这个珠子的重要性。”
  他费尽口舌,可儿子就是不同意把珠子还回去。他十分生气,伸手打了儿子一巴掌,儿子气呼呼地摔门而去,临出门甩下一句话:“要送你老去送,我可不去!”
  李如月蹦蹦跳跳地走进来,绕着他转一圈,见他一脸不高兴,问:“爷爷,谁惹你生气了?”
  “还能有谁?还不是你那混账爹爹!”李青山说,抱她坐到自己腿上。
  “我爹爹怎么混账了?”如月仰着脸问,“我让他把七宝幻灵珠还回去,他非但不听,还跟我顶嘴。”李青山望着她说。
  “好好的为什么要把七宝幻灵珠还回去?”如月满面疑惑道,同时提高了声音。
  “因为那是人家的东西。”
  “人家的东西就不能要吗?”
  “若是人家给的当然能要,可人家没给你却拿了那叫盗。”
  “盗不好吗?”
  “盗不合乎礼,且犯法。”
  “犯法是什么呀?”
  “犯法就是违犯朝廷制定的典章制度。”
  “朝廷是什么呀?”
  “朝廷就是皇帝啊。”
  “皇帝就是天下最大的官吗?”
  “对呀,对呀。”
  “犯法了会怎样呀?”
  “犯法了官府就会捉拿你呀。”
  “官府会来捉拿爹爹吗?”
  “不会。”
  “为什么?我爹爹不是盗东西了吗?盗东西不就犯法了吗,犯法了官府不就会捉拿吗?”
  “你爹爹是盗东西了,但官府并不知道呀。”
  “官府不知道是爹爹盗的,那为什么还要还回去呢?”
  “虽然官府不知道,但盗本身就是不好的,不好的事情就不要去做,一旦做了不好的事情就要尽快改正,我让你爹爹把东西给人家还回去就是为了让他改正错误。”
  “我爹爹为什么不愿改正错误呢?”
  “谁知道呢?如月,你愿意帮爹爹改正错误吗?”
  “愿意。”
  “那我们把七宝幻灵珠还给人家好不好?”
  “好,可是我还想玩呢!”
  “如月乖,你一个人玩别人就看不到七宝幻灵珠了,我们把珠子还回去就能让更多的人欣赏七宝幻灵珠,我们把珠子还回去好不好?”
  “好,可是珠子在云哥哥家里。”
  “没关系,你明天去拿回来,然后爷爷想办法给人家还回去,你说好不好?”
  “好。”
  这时李青山的气已消了大半,心想我虽然有一个不成器的儿子,好在上天又给我一个乖巧可爱的小孙女,在无聊烦闷时和她坐一会,心情就会渐渐变好起来。
  这么好的孩子我一定要下功夫培养,我将用有生之年把她培养成一个心地善良且对天下有用的人。想到此,他嘴角浮起一丝微笑,仿佛怀里的如月已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浑身散发着美之光辉的大姑娘。
  李木阳气呼呼地跑到山顶,他朝远处的山峰大喊几声,才觉心里好受了一些。人们都不理解他,自从那年历练回来他就看透了世事:
  人这一生什么也不能留存,过去的点点滴滴都将被时间冲刷得一干二净!就算你能从时间的长河中捡得一星半点记忆碎片,然而当你把这些碎片再次拼凑起来,那些珍贵的回忆早已变得面目全非。换言之,原本的记忆早已烟消云散,你现在看到的只是另外一些东西罢了。
  由此可见永恒是不存在的!人们这一生能得到的也就只有一个个短暂的瞬间,既然我们这一生什么也不可能真正地得到,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活得这么累呢?
  他平生最烦那种做事瞻前顾后、畏畏缩缩的人,想做什么就大胆去做,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什么大不了的!痛痛快快地活,生命是否能绽放出火花又有什么要紧?
  父亲非但不理解他,还反而认为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夫人更不用说了,人虽然贤惠,但却没什么学问,平时只知道三从四德、循规蹈矩,自然不能理解他那种超凡脱俗的想法。
  朋友虽然不少,但真正能理解他的却一个也没有!这并不是说他交的朋友不好,相反,他交的朋友都是很好的:一到朋友所在的地方,衣食住行根本就不用他操心,这也是他以往出门从来不带包袱的原因。
  他经常处于一种朋友遍天下,知心无一人的苦闷之中。他总是五湖四海地闲逛,之所以这样一来是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二来是为了高山流水觅知音。
  这时,他望着远处那些连绵的山峰突然想到:天地未必就能理解万物的愚蠢,但它却能坦然地包容万物,反观自己,只是一味地希望被别人理解,又何尝理解过别人。
  他不能理解父亲那种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雄心壮志,也不能理解朋友们那种汲汲于富贵和名利的心,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真正地理解是困难的。
  我虽没有天地那样广阔的心胸,但若能从现在开始尝试着包容那些自己不能理解的人和事,这样我的心胸不就会渐渐变得宽广起来了吗?等到我也能像天地那样包容一切时,我难道还会为自己不被别人理解而苦恼吗?
  他想,多年的困扰瞬间迎刃而解,心情一下变得大好,刚才萦绕在心中的那种不快早已飞到九霄云外。
  他在山顶站了一会,迈着轻快地步伐下了山。下山途中,他又突然感悟到:不懂人情世故又有什么关系?俯仰天地之间,尽得人生真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