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三生石前

  第三天,四哥早上起来,准备继续驾车去找人,被六爷拦住了。
  “不必找了,她如果想见我,这十年早就带着孩子去京城找我了,既然避而不见,找也无益。
  至于孩子,她现在也大了,只要无事就好,父母之间的事情,她长大了也会慢慢理解,就是怪我也就怪了。
  今天晚上要约查干,还有重要事情要办,而且查干说了,他知道兰蕙的下落,我们先和查干见面再说。”六爷对大家说。
  大家听了,也觉得没其他更好的办法,只能这样,就都点点头,六爷接着说:“今天大家一起逛逛西湖吧,老李和黑炭还是第一次来杭城。”
  几人步行,六爷带着大家绕着西湖,每经过一处风景,都一一介绍,西湖不小,方圆绕着一圈几十里,大家走的又比较慢,走走停停,累了就找个亭子歇一会儿,春天的西湖,柳浪闻莺,阳光正好。
  随后几人去了灵隐寺,灵隐寺香火很旺,大家每人烧了炷香。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在宋宁宗嘉定年间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第一"。
  康熙赐名云林禅寺,六爷把寺内碑刻,御题,名人古迹,飞来峰,济公殿,古塔等等传说典故一一讲给黑炭他们听。
  不时的有松鼠跑到路上,也不怕人,可能听惯了晨钟暮鼓,这些小动物也已经都有了灵性。
  过了灵隐寺往南,不远,就到了法镜寺,法镜寺俗称下天竺。
  这个法镜寺距今已接近1700年的历史,西傍飞来峰,东临月桂峰,山色空蒙,颇为幽静。
  寺院旁的竹林边上立着三块三丈高的巨石,石头上刻着三个篆字:三生石。
  六爷走到这个石头前驻足沉默良久,黑炭看石头上碑刻残破,笔记很多已经破坏,并不清晰,又看这石头除了高大以外,也并不离奇,看这三个字有点好奇,就问六爷:
  “这三个字叫三生石,很奇怪的名字,这有什么典故呢?”
  六爷还在看着这三个字发呆,并没有回答。
  他知道黑炭是故意问他问题,让他讲故事,分散一下情绪,他知道六爷因为找不到师娘不开心。
  黑炭很会处事,懂得察言观色,用现在话说,情商很高。
  这两个月来,他跟随着六爷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六爷也倾囊相授。
  每到一处,人文景观,历史古迹,市井传说,古物鉴别,行规礼貌,都一一告诉黑炭,而黑炭过目不忘,聪慧好学,也深得六爷喜爱。
  六爷看了看,黑炭,抬头看看天空,天近中午,有点热,就坐在石头边上的竹林旁,对着黑炭说:
  “这里有一个传说,是苏东坡讲的,关于轮回的故事。”
  说完,六爷就讲了起来。
  这个故事源自于宋代苏轼写的故事。
  原文非常精彩,就摘录了一下。
  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登居第。禄山陷东都,登以居守死之。
  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登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
  一日相约游青城峨眉山,源欲自荆州泝(泝,同溯,逆水而行)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不可,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路。
  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瓮而汲者,泽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
  源惊问之,泽曰:“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
  今既见,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
  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三日往视之,儿见源果笑,具以告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
  遂不果行,反寺中,问其徒,则既有治命矣!
  后十三年,自洛适吴,赴其约。
  至约所,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呼问:“泽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遂去不知所之。
  后三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笃孝。拜谏议大夫,不就。
  竟死寺中,年八十。
  翻译过来就是。
  “洛阳京师的惠林寺,原是唐代光禄卿李憕的住处。
  安禄山攻下洛阳,李憕因留置守护被安禄山所害。
  其子李源,年少时是个富家公子,因生活豪华奢侈擅长唱歌而闻名一时。
  李源听闻父亲李憕死讯,悲恸愤怒,发誓不做官、不婚娶、不吃肉,在寺中待了五十多年。
  寺里有个僧人叫圆泽,与李源是知音。
  李源和他来往甚密,从早到晚促膝长谈,旁人不知他们都说些什么。
  一天,两人相约同游蜀地青城的峨眉山,李源想从荆州溯三峡而上,圆泽想从长安走斜谷这条路。
  李源没有认可,说:‘我已经杜绝世事往来,长安即使是天子所在和我也没什么关系了,怎么能再回到京师呢!’
  圆泽沉默了很久,说:‘继续走还是停留,世间生死都是天意,原本由不得人。’
  于是答应李源一起从荆州走。船到了南浦,即今江西南昌西南处,看见有个妇人正在打水,裤子上绑着盛水的工具。
  圆泽看着她流泪感叹道:‘我不想走这条路,原因就在此。”
  李源很惊讶,问他缘由。
  圆泽说:‘这妇人姓王,我应当是她的儿子。她已经怀孕三年,我不来,所以她不生。
  今天既然相见,无处可逃。我将死之时你可以在我身边念经超度,帮我早早出生。
  三天后给孩子洗浴时,希望你能来看我,我会笑,证明那个孩子是我。
  十三年后中秋月圆夜,在杭州天竺寺外,我会与你相见。’
  李源听了悲痛悔恨走这条路,而后为圆泽沐浴更衣诵经超度。
  到了傍晚,圆泽去世,妇人生下了孩子。
  三天后,李源前去探望,孩子见了李源果然笑了。
  李源把这事都告诉了王氏,王氏出钱把圆泽葬在山下。
  李源不再前行,返回寺中,问圆泽的徒弟,则知圆泽留了遗言。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回吴地,赴当年之约。
  到了约定的地方,听到葛洪川畔有牧童拍着牛角唱儿歌: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不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长存。’
  李源上前询问:‘圆泽,是你么?’对方答道:‘李公果然守信,然而俗缘未了,不够审慎,只有勤加修行不堕落,我才会再与你相见。’说完离开不知去向。
  又过了两年,李德裕向皇上禀报李源是忠臣之子,十分孝顺,推荐他做谏议大夫。
  李源没当谏议大夫,在寺中死去,享年八十一岁。
  六爷讲完,黑炭惊住了,他还小,不懂得万物轮回,和生离死别。
  而四哥和老李是不怎么喜欢六爷讲故事的人也听得目瞪口呆,尤其老李,想起了死去的儿子和老婆,想起一生的坎坷。
  不自禁的走上前仔细摩挲着冰冷的石头,此时,他多么希望真的人会轮回,有未来世界,他就会看见他的儿子和老婆。
  按佛教的说法,在轮回中,此生之果皆是种自前生之因,故此生所为也皆可视为偿还前生之债,亲人朋友之缘疏薄如此,男女情缘亦复如是。
  可是现世之人谁有知前世之事呢?谁不想此生天长地久,无灾无难。
  老李认识字,要不也不会把葬经研究透,只是他读的书没有六爷博学。
  六爷讲完,也不自禁的感伤,他和他的妻子在西湖边认识,他们在西湖玩了一个月,西湖的每一处景点早已玩遍,肯定也来过三生石前。
  虽然三生石是写男人之间的友谊,可是男女之爱谁不是也希望情定三生三世呢?
  他们俩在这海誓山盟过,可是现在天各一方,生死不见。
  也许这就是命运,多少人渴望在一起,却阴阳相隔,多少人在一起,又不珍惜缘分而浪荡岁月。
  看着这造化弄人,石头还在,多少人已经作古了。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六爷不想在他们面前伤感和显露情绪,他站起来说:
  “这些竹子都不是五年前我来这里那一批竹子了......”
  叹了口气,他沿着石阶进了法镜寺。
  法镜寺不大,很幽静,历史悠久,但是知道的人很少,就是现在很多人也只知道杭城有灵隐寺,而不知道有法镜寺。
  这个三生石不是在灵隐寺,而是在法镜寺旁边,现在法镜寺也是杭城唯一的一个尼姑庵,那时候,还不是尼姑庵,里面住着几个和尚。
  六爷进去烧了香,他看见了主持,那个主持十年前六爷就和他熟悉,他和他妻子在这寺庙进过香。
  住持年纪不小了,七十来岁,看见六爷来到寺内,就把六爷请进禅房,倒了一杯茶。
  ''施主,经年一别,今日有缘再见,这些年可还安好?''
  六爷长叹了一口气,没有回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