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小内奸姜恪

  姜珣这样哀求,惹得不少人心软,到底只是个八岁的孩子啊,谁还没有做错事儿的时候?
  不过这也是沈南栀的家务事,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沈南栀身上,看她会怎么做。
  沈南栀嘴角含着笑意,这孩子倒是会道德绑架啊,众目睽睽,自己要是不原谅,就落个心狠的名声了。
  “你这孩子,说什么呢?我从未恨过你们,只恨我自己无能,收养了你们,却不能给你们优渥的生活,我这心呐,一直挺难受的。
  不过既然你们留在姜家,也上了族谱,是姜家的孩子,那就好好孝顺你们父亲和长辈,做个好孩子了。
  今日你来看我,惹得姜家长辈不悦,怕是会迁怒你的,早点儿回去吧,以后别来看我,我不希望你们过得不好,不管我多难受都忍着,都是为了你们好。”
  姜珣:“……”
  她比自己更会演,差点儿就信了她的鬼话。
  两人都是笑容满面,演技高超呀。
  “你赶紧回去吧,别让姜家找我们麻烦,误会南栀跟他家抢孩子了。”
  沈青山摆摆手,让人送姜珣离开,本来也不是多大事儿。
  人群散开,沈青山问她:“这个孩子你是怎么打算的?”
  “堂伯,这孩子的话是一个字都不能信的,我吃亏一次还不够吗?还能掉进同一个坑里吗?
  不过我倒是想知道,谁这么关心我?让他来查探了。”
  沈怀恩:“我去打听一下。”
  “不用,我有更好的人选,还能做个长期的内应,姜忱逍遥这么久,该埋了。
  他们这一门子人时不时的蹦出来恶心我,我也烦了。”
  沈南栀眼底闪过狠意, 既然他们非要找死,成全他们好了。
  沈怀恩心里舒服些,什么前夫还是死了清净,时不时的冒出来挺影响心情的。
  “你小心些。”
  沈南栀趁着午时,大家都休息的时候,悄悄去了姜家, 找了一棵大树隐藏起来,等着她要找的人出现。
  很快, 姜恪从柴房走出来, 一路去了后山,挖出一些东西,去河边洗洗慢慢吃了下去。
  沈南栀跟在他身后,认出那个东西,竟然是山药,这东西营养丰富,生吃味道不怎么好,倒是能果腹。
  山药蛋能直接吃的,不过都被小孩子们摘光了,得亏他们不知道底下的根茎才是真的好东西,不然也轮不到姜恪偷偷吃。
  “姜恪。”
  沈南栀喊一声,姜恪身子僵硬一下,难以置信回头,眼底瞬间蓄满了泪水:“阿娘,是你吗?”
  沈南栀眼神冷漠:“我已经不是你阿娘了,你别这么喊,有些事情既然做了,你就得付出代价,别说你年纪小,这不是原谅你的理由。”
  姜恪低头,沉默许久,洗洗脸,沉着脸问道:“沈姐姐,你找我有事儿吗?”
  他这段时间想过无数遍,他和阿娘,已经回不到从前,若是没有他下毒的事情,还能挽回,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的。
  哪怕姜恪无数次的懊悔,悔断了肠子,也都没用的。
  沈南栀盘膝坐下,道:“你背叛了我,欠我一条命,我要你帮我盯着姜珣还有姜家,他们最近不安分。”
  姜恪没有问为什么,点头答应下来:“好,我会的,有消息了怎么联系你?”
  “若是紧急情况,去山顶上点一堆篝火,我会来找你,没什么事儿我三天来找你一次,你按照我的吩咐去做。”
  “以后呢?你要姜家人都去死吗?”
  说起死亡,这孩子眼神毫无波动,像是很寻常的一件事儿似的,沈南栀有点儿心惊,这大概就是天生坏种,聪慧又冷血的小孩儿吧。
  “不,我只是要姜家人离开这儿,别来碍我的眼,我没那么冷血弑杀,动辄要人性命,我是奉公守法的良民,犯法的事儿咱不做。”
  姜恪讽刺道:“不犯法怎么活着?沈姐姐你真天真,我回去了,你走吧。”
  姜恪不想和她待在一起,怕自己忍不住想哭,不想被她瞧不起。
  坏孩子就坏孩子吧,他不介意做个坏小孩儿,能活下去就好。
  沈南栀心情复杂,孩子这种生物真的很难搞,幸亏不是亲生的,能舍的放弃,这要是亲生的,不得愁死了?
  姜家的事情有姜恪这个小内奸盯着,沈南栀就不操心,姜家就是一群癞蛤蟆,除了恶心人,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伤害自己了。
  杨凌昭也等来了自己的父亲,知府大人杨旭,这可是村子里来的最大的官儿。
  为了等着他,曹县令硬是在村子里住了七八天,他不走,方县城,金大老爷,宋老爷他们也都不好意思走,给村子里贡献了不少银子,也消耗了沈南栀空间里大量的肉蛋,换成银子了。
  沈青山陪着沈南栀,带着村里老人恭迎知府大人大驾, 亲自领着他们在自家安顿。
  杨旭年过四十,山羊胡须四方脸,瞧着挺正派的长相,只是不知道为人如何。
  “沈村长,你们村儿可立了大功,本官已经禀告皇上, 若是新作物能得了圣心,列入贡品,你们村儿可就扬名天下了。”
  沈青山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沈南栀行礼,道:“都是知府大人领导的好,在您的勤恳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才能更好的报效朝廷。”
  杨旭捋着胡须,满意道:“你是沈南栀,沈姑娘,本官听说过你,确实会讲话。”
  “民女的福气。”
  “好, 本官亲自去田里看看,你们带路吧。”
  这次沈怀恩陪同,沈南栀毕竟是女子,在一群男人之间太扎眼了,沈怀恩不想南栀被人用不好的目光盯着看。
  他学识丰富, 不卑不亢,杨知府挺意外:“这个年轻人谈吐不凡,读过书吗?”
  “草民跟袁策袁先生学习一段日子,不敢当大人夸奖。”
  “袁策?袁有为?可是那位隐居山林的大儒?曾经的太傅大人?”
  袁策的名字底层百姓不知道,但是朝廷当官的很熟悉,这可是太傅呀,皇上几次挽留都没有留下的大儒,在读书人中声望很高。
  “是的,袁先生最喜教书育人,他说不管在哪里都是为朝廷效力,会培养更多人才报效朝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