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重建知青点

  童晓晓看着牛牛不怀好意的笑,没好气的拍了一下他的脑袋,“小小年纪,心思多,明天姐姐下乡工作,下周三回知青办上班,这几天你自己在家,按时上学吃饭,放学不许乱跑。”
  牛牛嘟着嘴巴,“牛牛是学生,不是小孩子,能照顾好自己,按时上学放学吃饭睡觉,姐姐放心吧。”
  童晓晓笑着看向牛牛,她觉得牛牛应该可以,这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不差。
  空间里没有虾蟹粥,只有虾和蟹。童晓晓只好洗锅,一步步开始煮粥。
  毕竟不是专业的,童晓晓直接凭着感觉上手。白粥煮好,加虾肉蟹肉,加姜丝煮三分钟,粥一滚就出锅。锅盖一揭开,霸道鲜美的味道飘满院子。
  杜红枣正在堂屋烧火,坐在矮凳上,深深地闻了闻,努力控制住泛滥的口水,眼睛看向西下屋,神情满是怨恨。
  牛牛一边吃粥,一边大声赞美,“这虾蟹粥怎么这么鲜美呢?这虾肉又紧又弹,鲜美极了,这蟹肉好好吃哦,吃了一口想两口,哇,不能说了,口水哗啦啦……”
  童晓晓看着牛牛耍宝,弹了一下脑门子,“好好吃饭,姐姐不在家,你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吃别人给的东西,记住。”
  “嗯嗯嗯……”
  ……………………………
  一夜无话,天大亮,姐弟俩吃过早饭,一个去上学,一个回大队。
  童晓晓直接去了大队部,程咬银和程坤哥俩像两只斗鸡,互不服气,正在抬杠。
  “大伯,堂伯!”
  两人一看,侄女这时间来了,不对劲。
  “晓晓,你今天没上班?怎么这会过来?”
  “今天的工作就是来咱这边。”
  “哦,啥事?”
  “十天后,新一批知青下乡,分到咱们大队的,不少于十人,大队的知青点坍塌,县知青办批了一百块钱,抓紧建房子,越快越好!”
  童晓晓说着,从黄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抽出十张大黑十递过去,“咱大队知青只会越来越多,房子尽量建大,大伯,你赶紧找人动工,我还得去别的大队。”
  来到山溪大队,鹿家诚看见童晓晓的工作证,心里羡慕不已,拿着一百元,就开始找人建房。
  等童晓晓从八里,朱庄,南镇三个大队回来,程八斤拉起二十人的建筑队伍,已经动工了。
  地址没选在老屋,而是退后五十米,在刘丹丹他们房子的后边,地势相对高一些。
  韩小三喊着几个人,拉着板车,挨家挨户去借土胚子砖。
  程咬银为了支持侄女的工作,把电话,往童晓晓负责的几个大队部都摇了一遍。
  五个大队比赛盖知青点,看谁盖的结实,面积大,速度快,赢的得一斤老酒。
  这下几个大队长上心了,知青点房子面积,其实都差不多,谁也不敢贪公家的钱,都照大了盖。
  结实?哪个大队没有盖房的老把式,都差不了。
  速度上,鹿家诚挂了电话就小声骂程咬银,振兴大队人多出工多,自己这山溪大队,人口有振兴大队的零头,还好意思和自己比哪家速度快?
  鹿家诚其实愁的很,自家这山溪大队,本来壮劳力就少,山洪又遭了灾,今年能不饿死人,就算好过。
  这时候来知青?大队上活干不了多少,还得白养着,问题是,大队也缺粮,拿啥养?
  鹿家诚其实不想接收知青,也不想接那一百块钱盖知青点,如果钱用来买粮食,该多好,一个冬天不怕饿死人。
  鹿家诚脑子转了又转,突然想起了大队的那些空房子。鬼子汉奸们抓走后,山谷最里头两栋相连的院子都空着。
  对啊,这不正好,一栋男知青住,一栋女知青住,现成的房子。
  鹿家诚低头看了看手上的钱,忽然觉得有些烫手,房子有了,这个钱,买粮食救社员的命,不算犯错误吧?
  不买不行啊,就这再来十多个知青,大队也没有粮食发,总不能让他们饿着?
  买粮食就找程咬银,一个团结公社数他最贼,面憨心奸。
  今年夏天发水,受灾最严重的就是振兴大队,水从西山山沟里出来的,首当其冲就是振兴大队的四百亩苞谷地。
  山溪大队受灾情况好点有限,过冬的粮是没有了,后来振兴大队抢种啥,鹿家诚就跟着种啥。
  振兴大队种半山坡红薯,他也带人种了半山坡红薯。振兴大队在北山坡种满玉米土豆,他也带着人拼命抢种。
  那段时间,他三天两头往振兴大队跑,人不来就打电话。程咬银是有啥说啥,问啥说啥,毕竟两个大队相邻,都能吃饱更好。
  鹿家诚把一百块钱收起来,找了几个老娘们去拾掇山谷最里头两座院子,想了想童晓晓现在的工作,还得去找程咬银哭穷,能少要一个知青就少要一个,曲线救国。
  两天时间,振兴大队的知青点完工了。
  一排五间屋都是土坯垒的平房,正屋三间,由堂屋和东西屋组成,东屋东和西屋西,各有一间单独开门的耳房。
  房架是由梁柁、檩子和柱脚架成,檩子之上铺着盈尺厚的秫秸,秫秸之上铺一层软草,然后用掺草的干黄泥覆盖一层,厚度有半尺。
  干黄泥上面,抹一寸厚的碱泥,碱泥里掺着剁碎的三棱干草。四面的外墙皮抹的也是掺这种草的碱泥。
  碱泥含有碱性,抗雨水浇。大队上的房屋,每年春天房盖和外墙皮都要用碱泥抹一遍,抗风,保温,耐固。
  屋里的墙壁则是用掺了麦壳的黄泥抹的,平整、结实。
  屋顶用秫秸吊棚,然后抹一层泥,再把墙和棚用石灰水粉刷两三遍,屋里亮堂,干净。
  东屋西屋和两个耳房里,都盘了炕。炕有两米五宽,五米长,一张炕能睡五到七个人。
  新知青点四个屋里,能住下二十到二十五人。
  堂屋垒了两眼火灶,屋外搭了男女厕所,洗澡间,柴火棚。
  主屋后移五十米,院子面积大了,菜地也扩大不少,知青们能多种不少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