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羊入虎口

  知青点老屋塌了,值得庆幸的是,人都没事。
  麻烦的是,除了知青点老屋,还有十多家的泥巴屋坍塌在洪水里。
  等十多天后,洪水彻底退干净,振兴大队满地泥泞,不仅要住房重建,还要收拾一片狼藉的田地,迅速投入农作物种植。
  无家可归的社员,除了借住在北沿社员家里,就是暂住在小学校。
  程咬银家院子在大队中间段,砖瓦房淹有米把深,水还没退干净,就住进去三家人,程咬银一个老爷们,炕上多了五个大小伙子,家里倒是热闹起来。
  童晓晓家里住的知青,原以为洪水退后,就能回去,这会除了盖了新房的刘丹丹,章玉瑶回去了,其他的还得继续住。
  一个月一块钱的房租,短租咬咬牙还能承受,这长租,一年就是十二块,王月兰孙楠楠等人哪里承受的了。
  没办法,王月兰找上刘丹丹,刘丹丹盖的新屋,在洪水中坚挺下来,重新收拾一下就搬回去了。
  刘丹丹自己花钱盖房子,图的就是住着舒服,这一下子住进去三个人,和原来住大通铺有啥区别?
  “不借,你们在童晓晓那住着,不是挺好吗?我这屋子没童晓晓家那么大,住着也没那么舒服,都挤我这干嘛?”
  王月兰忍不住抱怨,“借住童晓晓家,一个月一块钱,贵的离谱,谁住的起?一年不是四块五块,是十二块,抢钱啊!”
  刘丹丹乐了,“住我这也是一个月一块钱,不包柴火,只借锅灶,还住不?”
  “你?咋能那么贵?别人家都是四块五块一年,你咋那么贵?”
  “看清楚!新砖新房新炕,啥都是新的,能和屋顶往下掉灰,墙缝里爬虫的老房子一个价?”
  刘丹丹翻了个白眼,
  “一个月一块钱,我都不想让人借住,我盖房子就为了自己住的舒服,可不是为了睡大通铺。”
  三人灰溜溜在大队里转了一圈,到处找谁家能借住。
  “有困难找大队部,大队不能不管咱。”王月兰扯着孙楠楠和席慕云,往大队部走去。
  孙楠楠心里有数,听说大队几个头头家里都挤满了,找去又能怎样?
  王月兰拉着两人推门进去的时候,程咬银和石向东正在说话。
  “程支书,你不能不管我们啊,借住在童晓晓家,费用那么高,我们承担不起,你帮我们看看,还有谁家能借住吗?费用不要那么贵的。”王月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程咬银还没说话,石向东主动开口相邀,“上我家,我和大锅商量好了,他和他哥睡东屋,我睡西屋,炕上能睡四五个人,上我家去吧。”
  “你家赵大锅同意吗?”孙楠楠想起赵大锅家那个样子,心里很抗拒。
  石向东哈哈一笑,自豪的说,“就是大锅提议的,大锅现在觉悟提高不少,知道知青点老屋倒塌了,就提出这个建议。”
  孙楠楠有些意外,那赵大锅长了一副龌龊模样,能有这么先进的觉悟?
  “这是近朱者赤啊,赵大锅跟着石知青学习,进步这么快!”
  王月兰也有些意外,不过她更关心费用,“借住得多少钱?”
  “不要钱,咱都是下乡知青,有困难应该互相帮助,咋能要钱呢?”
  石向东这么一说,王月兰很惊喜,想起童晓晓,忍不住又抱怨,
  “都是知青,这人和人的差距,咋这么大呢?童晓晓怎么就没有石知青这个觉悟?”
  程咬银原来笑眯眯的脸,眼见着拉了下来,
  “王知青,个人意愿不能勉强,我先前就给晓晓说了,让你们都住到小学校去,她非说小学校条件有限,怕住不下,这要是你们都住小学校,就不用抱怨她了吧,回头我批评她去。”
  “别!别!”孙楠楠连忙解释,“我很感谢童晓晓,可不会抱怨她,当时学校条件有限,多亏童晓晓愿意让我们借住,绝对没有抱怨的意思。”
  王月兰这才想起来,程咬银是童晓晓的大伯,一张脸涨的通红。
  程咬银拉着脸,石向东面上也不好看,“程支书,那我先带她们搬家去了。”
  出了大队部,石向东看着三个人,“你们都搬过来吧,我家炕上能住下,我都收拾好了,刚才给程支书说的就是这事,你们正好进来,真是巧的很。”
  孙楠楠一路上拿不定主意,搬还是不搬,石向东家那个情况,送嫁那会都看过,想想头皮发麻。
  可是如果不搬过去,知青点一时半会是建不起来,地再干两天,全部得抢种去,一场洪水都返贫了,庄稼毁了,今年口粮都够呛,哪来钱租房?
  哎,石向东一个新知青都能住,没道理老知青住不了,为了省钱,搬吧。
  孙楠楠刚给自己做通思想工作,就听席慕云说,
  “我就不搬了,回头问问雷燕搬不搬?”
  石向东抿嘴一笑,“雷燕当然愿意搬了,她还是和我一起下乡的,来到就分开了。”
  然而,但是,来到童晓晓家,石向东把情况一说,雷燕立马摇头拒绝,“我在这住的很好,向东,我就不去麻烦你家了。”
  石向东有些意外,也没有勉强,喊上东屋几个男知青,帮忙把孙楠楠和王月兰的行李,送回了家。
  孙楠楠从一踏进石向东家里,就开始后悔了,又不好意思说不住,只能硬着头皮住下来。
  三间茅草屋,中间堂屋做饭,东屋西屋住人。
  站在堂屋门口,都能闻到熏人的臭味,这石知青是怎么适应的?
  推开西屋门,屋里空荡荡的,只有一盘炕,炕不小,能睡四五个人。
  “条件有限,咱们都是革命青年,贫下中农的艰苦生活,就是咱们奋斗的起点。”
  石向东让孙楠楠和王月兰把铺盖行李放好,带着她俩来到东屋。
  东屋炕上坐着两个四十来岁的邋遢男人,一个是赵大锅,另一个瞎了眼的是赵大锅的哥哥赵大碗。
  “哥,大锅,这是孙知青和王知青,在咱家借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