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传国玉玺

  从晋阳起兵到入主长安,仅仅才用了三个多月,李渊已经全盘接管隋帝国在山西、陕西的地盘,一跃成为西北战区头号种子选手。
  起兵之事这么顺利,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关键是,在夺取关中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一股割据势力进行过干扰。
  其他四大战区的割据势力离关中太远,自然不会过来。
  但中部战区的瓦岗军和西北战区的六股势力如果介入,可能长安就不会这么轻易得手了。
  西北战区的势力太多,是坏事,但有时候也是好事。
  因为,大家都在担心一个问题,就是假如我去攻打李渊,别人会不会趁机夺取我的地盘。
  听说,刘周武就曾经意图乘虚袭击李渊的大本营晋阳,但由于害怕旁边的梁师都、或者是魏刀儿揍他,终究是没敢对晋阳动手。
  西北各大势力就在这种相互限制的心理作用下,眼睁睁地看着李渊拿下长安。
  而瓦岗军没有和李渊争夺长安,纯粹是李密的战略失误。
  击溃隋将张须陀部后,李密的谋士柴孝和,就建议他,留部分兵力守家,领大部队火速攻取关中,拿下长安。
  柴孝和的意见是要快,“今英雄竞起,实恐他人我先”。
  但李密却铁了心,一定要死磕洛阳的王世充。
  于是,李密和王世充两个人就在洛阳及周边,噼里啪啦打了几十仗。除了损兵折将,谁也没有捞到半点好处。
  十一月十一,我才进入长安城。
  我的任务比较轻松,就是和梅超疯一起,协助公孙七郎押运粮食,所以比李世民、张仲坚等人晚了两天,才抵达长安。
  我们在城郊,向驻军交了粮草,便入城直奔隋帝国的宫城而去。
  大战方歇,我以为长安城中一定是残破不堪、愁云密布、冷冷清清。
  没想到,长安城中一切都井井有条。街上依旧是人来人往,商铺的买卖还是十分热闹。
  时不时有小股巡逻的军士走过,口中还喊着,“废隋苛政,免两年劳役,约法十二条”。
  我虽然不知道这“约法十二条”是什么具体内容,但猜想一定是李渊为了稳定人心,暂时推行的政策。
  感觉上,西都长安要比东都洛阳更大一些,人口也多一些,不愧是隋之正都,天下第一大城。
  宫城入口处,我们碰见了长孙无忌的叔叔长孙顺德。今天正好是他负责城中守卫。
  长孙顺德看见我们三人,非常高兴,便领着我们前去大兴宫,顺便介绍最新的情况。
  听他说,这长安宫城中的大兴宫,原本是杨坚、杨广两任隋朝皇帝听政、议事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
  李渊入主长安后,这地方自然就腾出来,交给李渊父子使用,现在变成了唐王府。
  这大兴宫真大,要不是长孙顺德领路,我们估计要在里面迷路。
  我们走进大兴宫内一座较大的宫署,这是李世民办公的地方。
  一走进宫署,就看见李世民、张仲坚、长孙无忌等人在议事。
  “师姐,你的正好。正好有一件棘手的事,想与你和仲坚师兄商量一下。”李世民看见我们进来,便起身相迎,说道。
  “二郎,有什么棘手的事?”
  “这事说来话长。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从始皇赢政手上传下来的传国玉玺。
  虽然平时的政令,无须用到这块传国玉玺。
  但要逢上大事,比如新皇登基,册立皇后、太子,大封功臣,大赫天下等等,就须在众大臣眼下,将传国玉玺拿出来,盖在诏书上。
  根据内部的可靠消息,杨广喜欢四处游玩,这传国玉玺一直就留在长安皇宫中,由陛下代为保管。
  可是,我们入了长安城,找遍皇宫,也不见传国玉玺的踪影。
  直到今天早上,陛下才支支吾吾,说已将传国玉玺托付给宇文化肥,让他在城破之日趁乱带走。
  如果没猜错的话,宇文化肥是准备将这传国玉玺,交给江都的杨广,现在应该在路上。”
  李世民口中的陛下,正是新登基的皇帝代王杨侑。
  这始皇赢政传下来的传国玉玺,我们当然知道。这是象征王朝正统的信物,是笼络天下人心的筹码。
  历朝历代的皇帝,如果手中没有这东西,会被人讥笑为“白板皇帝”。
  “二郎莫非是想让我们帮忙,从宇文化肥手中,夺回这传国玉玺?”
  李世民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我也知道此事非常难为,犹如大海捞针。
  但思来想去,咸鱼宗在各地设有那么多分舵,也只有你和仲坚能帮上这个忙。
  就算不能抢回传国玉玺,如果能打探到它的下落,也是奇功一件。
  万一,万一以后陛下不想当皇帝了,想要禅让皇位给我父亲,还得需要这传国玉玺。”
  李世民这么一说,我们都笑了。这皇帝哪会有人不想当的,所谓禅让都是被迫的。
  直到现在,李渊对外还是宣称反杨广,不反隋,目的在于拉拢隋帝国的官员和军士,争取一切能争取的力量。
  他和曹操一样,走的都是挟天下而令诸侯的套路。但李渊和曹操的情况又不同。
  曹操当年迎立汉献帝刘协时,汉献帝的处境非常狼狈,是被李傕、郭汜两名军阀劫持,强行从长安带走,一路上颠沛流离。
  跟随在汉献帝身边的群臣又饥又困,只能靠采摘野稻、野果为生,有的饿死在路上,有的被醉酒的军士杀害。
  各地的割据势力对此无动于衷。唯独曹操一人领兵迎接汉献帝。
  曹操的出兵,有正义的一面。
  但李渊多少就有点占不住理。
  人家杨侑在长安当代王,当的好好的,也没有称帝的打算,是李渊强行攻破长安,迎立杨侑为新帝。
  如果把迎立新帝这件事,比喻作迎娶新娘的话。曹操不但给足了彩礼,还在许昌买了大豪宅,登记在汉献帝名下。
  而李渊正相反,不但一分彩礼不给杨侑,还霸占了娘家的大豪宅,抢光娘家中的金银财宝。
  在这种情况下,李渊父子更迫切需要传国玉玺,来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
  “二郎,有宇文化肥的画像吗?”
  “有,这宇文化肥的样子很好认,特别是那下巴,长了一个长长的肉瘤。”
  长孙无忌拿过来一张宇文化肥的画像。
  我接过来一看,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这宇文化肥也太好认了,一张山羊脸,眼睛一大一小,那下巴又长又尖。
  他那长相就好像是在说,反正长得丑,那我就随便长长了。
  公孙七郎说道:“可是,宇文化肥已经离开长安两天了,我们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在他进入江都之前,追上他。”
  长孙顺德说道:“贵宗在江都有没有设立分舵,可否能用飞鸽传书,通知江都分舵的兄弟们,在城外拦截住宇文化肥。”
  张仲坚听了不禁苦笑,说道:“飞鸽传书确实比马快。但我们江都分舵的大多都是一群娘们,武功平平,绝对不是宇文化肥的对手。”
  江都分舵的舵主余幼幼及手下,平时很少练武,以葬仪业为生,主要是为我们打探消息。
  听闻宇文化肥的武功只是略次宇文成都,绝不是余幼幼等人能对付得了的。
  谈到这里,大家不禁都有些丧气,看样子是无法阻止宇文化肥进入江都了。
  “二郎,你不是说杨广这个人疑心很重,常常疑神疑鬼的吗?”我突然心中一动,便问道。
  “没错,杨广疑心重,这个倒是真的。大业十一年,只因一名方士说了一句,今后是姓李的要当皇帝。
  杨广就把当时掌管兵权的左屯卫大将军李敏,和左武卫大将军李浑及其家人全杀了。
  李敏、李浑两人对朝廷立有大功,仅因姓李而惨遭灭门。幸好,我父亲那时候还没有掌兵权。否则,怕也难逃一死。”
  “那就好办,我有一计,可让宇文化肥无法进入江都。
  我们只须飞鸽传书至江都分舵以及周边分舵,散布谣言,说宇文化肥凭借着代王对他的信任,在夜里剩着防备松懈,卷走宫中贵重的金银财宝,还偷走传国玉玺,要献给李密。
  只要我们在他必经之路,不断生遥,宇文化肥便不敢入城。
  因为,他比我们更了解杨广,生怕自己被冤杀,宁可藏匿起来,也不敢贸然进入江都。只要他不入江都,我们就有机会。”
  众人听我这么一说,眼睛不禁都亮了。
  长孙无忌闻言,抚掌大笑,说道:“雷大小姐果然好计谋。那我就马上润笔,写好之后抄录几份,速速飞鸽传书过去。”
  当下,长孙无忌就提笔,按我的意思,编造了一个故事,抄录在几张纸条上,交给公孙七郎。
  当天上午,几名信鸽的脚上绑着纸条,朝南方飞去。
  下午的时候,张仲坚、我、公孙七郎和梅超疯也出了长安城,准备南下寻找宇文化肥和他身上的传国玉玺。
  李世民等人把我们送到城门口。
  临别时,他又对我说道:“师姐,还有一事要劳烦你。”
  “二郎请说。”
  “我那五弟李智云至今生死未卜,下落不明。若是宗门兄弟们发现他的踪迹,请施予援手,或告诉我。”
  “好,二郎,我们会留意的,再见!”
  “再见!”
  几天后,我们四人日夜兼程,终于来到了江都。第一件事便去找江都分舵主余幼幼,打听杨广和宇文化肥的消息。
  果然,杨广中了我们的离间计,大发雷霆,怒斥宇文化鸡等人,还派人四处寻找宇文化肥。
  而江都城中始终没听到宇文化肥的任何消息,料想真的是藏起来了。
  我们四人听了余幼幼的讲述,皆开怀大笑。但笑归笑,接下来怎么找到宇文化肥,大家也是一筹莫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