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松潘之乱十二

  就在武安侯郑宏,身先士卒,率领剩余的蓝旗营军士,向外冲时。
  远处传来几波箭雨,郑宏又被连中三箭在胸口。
  郑宏的嘴里不断在往外冒血,他知道自己跑不掉了,此时的他脑中快速回放着。
  自己的一生,尤其是一生中最为幸福的时刻。
  小时候被祖父抱在怀中,祖父总是耐心跟他讲:
  “宏儿长大后,你会继承武安侯爵位,要忠心大明,没有太宗皇帝,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还有就是把武安侯府传承下去,不能让武安侯府蒙羞,记住了吗?”
  小小年纪的郑宏,不断的点头,前半辈子,他也是这么做的。
  只是从今以后,他恐怕要食言了。
  武安侯郑宏,强忍着疼痛,拔掉身上的箭矢,以免影响自己挥刀。
  “大将军,走,我们扶着您走!”
  咻……
  就在两名蓝旗营军士丢掉武器,为郑宏扶着的时候,身后传来叛军的箭矢声。
  两名军士,全部倒地,武进伯朱瑛和众人正要过来,被武安侯郑宏拦住。
  郑宏说道:“走,都走,别管本座,不然谁也走不了。
  告知太子爷,臣郑宏,不给武安侯府丢脸,不给大明勋贵丢人,更不会令他失望,还有,广平侯袁瑄是内奸!”
  武进伯朱瑛,忍着不舍,下令道:“我们走,撤!”
  刘稿说道:“只有将弃兵,岂有兵弃将呼?”
  武进伯朱瑛,怒道:“不走,大家都走不了,并且广平侯是内鬼,必须告知朝廷,走!”
  刘稿无奈,只能随将士离开。
  走时,武进伯朱瑛,回头和武安侯郑宏对视了一眼,相互点了点头,转身就把眼中的泪水擦干。
  不是男人不流泪,只是未到伤心处。
  如同鸡蛋,有着强硬的外表,但都有脆弱的内心。
  砍死两名叛军后,武安侯郑宏一人横刀立马,挡住口子。
  指着眼前的叛军大声道:“小崽子们,谁敢上前,本座一刀一个,哈哈哈哈……”
  叛军竟无一人上前,随后撒哈只好亲自上前,问道:
  “你现在腿部中箭,身上又受重伤,可以说,十分危险,如果你肯投降于我。
  我可以立刻让人,搭救于你,你觉得如何?”
  “哈哈哈、咳咳咳咳,好男儿,岂能降贼呼?
  你们都会不得好死,广平侯,朝廷对你不薄,你竟然助贼,助贼!”
  武安侯郑宏,眼前逐渐迷糊,他感觉自己的血都快流干了,之所以说这么多,就是为了拖延时间。
  他已经没有力气挥舞大刀了,只好把大刀立在地上,假装自己,还有一战之力。
  广平侯袁瑄冷笑道:“不要说那么多好听的,如今朝堂被文人士大夫把控,实话告诉你。
  如今你死在这里,也是白死,后人不会记住你一分一毫。
  那些史官会写你,轻敌冒进,自私自利,才导致兵败。
  而本侯,哪天要是战死沙场,文人会写本侯,是为天下百姓,为了大义而死,名传千古!”
  武安侯郑宏眼睛已经完全看不到了。
  索性用尽最后的力气,睁大眼睛大笑道:“哈哈哈哈哈……”
  叛军首领撒哈,劝道:“武安侯,本首领实在佩服你,你是个人才,将才,你不是败于战争。
  但你也知道,如今士大夫在朝廷,掌握大权,听本首领劝,放下刀,你还可以活。”
  一旁的哈达尔怒道:“我们首领问你话,为何不答?”
  撒哈感觉有点不对劲,连忙给了手下士兵一个眼色。
  一名士兵踉踉跄跄,提着刀,走到武安侯郑宏面前,可武安侯郑宏,虽然睁着眼睛,但身体却一动不动。
  “首领大人,他已经死了。”
  撒哈连忙,走到武安侯面前,查看一下,结果真的死了,随即一刀将武安侯的脑袋割下。
  “呵呵,他们以为跑的掉吗?”
  如今只留下,已经死亡的武安侯郑宏的无头尸身,以及满地的尸体,郑宏的尸体,就那样矗立在那,如同雕像般。
  但身上的盔甲,和满身的血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人,而且是个英雄。
  堂堂中华从不缺乏这样的人,为了大爱,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紫禁城*慈庆宫。
  朱佑极躺在龙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一想起前方的战事,朱佑极就郁闷。
  毕竟武安侯郑宏,是自己派去的,究竟是对是错?
  “来人!”
  殿门,被缓缓打开,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朱佑极的面前。
  “太子爷!”
  朱佑极笑道:“舅舅,你怎么来了,不是让你在家休息吗?”
  万达回道:“臣休息够了,臣是怕太子爷寂寞,所以晚上就来守夜!”
  朱佑极坐在龙床上,手扶着下颚,叹气道:
  “本宫心里,的确有些事,可也不知道,跟谁说,既然舅舅来了,就问问舅舅吧?”
  万达回道:“那不知,太子爷,想问些什么?
  臣只要是知道的,定然知无不言。”
  朱佑极看着万达道:“之前西川松潘造反,本宫就让武安侯郑宏等人前去。
  而父皇说,武安侯等人前去,会有危险,随后又派了抚宁侯朱永前去。
  本宫在想,本宫要是真的害死了武安侯,本宫算不算昏庸?”
  万达立刻回道:“太子爷,不管古今多少皇帝,但凡是圣明太子或者皇帝,都是承受了无比的痛苦。
  其二,太子爷赋予了他,自主的权力,这就是他自己的问题,无论如何,都不能是太子爷的错。”
  朱佑极下了龙床,倒了一杯茶,说道:
  “本宫实在没有想到,这些文臣竟然连武将勋贵也渗透进去,他们想做什么?”
  万达说道:“掌控军队,才能掌控权力,大明自仁宗开始,其实文官就已经开始滋养。
  而宣宗皇帝设立内书堂,估计就是想用宦官制衡文人,只是可惜,宣宗皇帝走得早。
  而英宗皇帝也是这么做的,前期的确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土木堡中付诸一炬。”
  朱佑极疑惑道:“等等,本宫有点不明白,可在土木堡中,死亡的也有他们文官呀。
  而且按照数量来说,文官死的是最多的,如果说这是他们的阴谋,为何要让他们的人死这么多?”
  万达低声道:“太子爷,你就没有想过,文官集团里,他们也不是一片和谐。
  前面的不死,后面的怎么上位呀?
  文官与勋贵不同,勋贵儿子们,等老爹一死,自己自然就是爵位继承人。
  可文官们,前面这些人不死,他们就顶不上他们的位置。
  自古为了权力,皇室可以相互仇杀,更何况大臣?”
  朱佑极现在总算明白了,的确土木堡后,由于大量减员,提拔了一大批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