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的烦恼

  “将军请留步!”
  车夫示意二赖将担架放在地上。
  随后不顾自身危险快步来到大路中央对疾驰而来的带头将领喊道。
  “吁...”
  “嘶嘶”
  领头的水师将领一把拉住缰绳。
  身下的马匹仓促之下直接人立而起玄之又玄的停在了车夫身前。
  后方的队伍见将领突然停住也赶紧勒住身下的马匹。
  “挡路者何人?可知我等乃是朝廷军士?随意拦截可是要掉脑袋的。”为首的将领道。
  “将军勿怪,在下乃是晋王殿下的下属,拦阻将军只为拯救在下的同伴。”车夫开口道。
  “晋王殿下?你手中可有凭证?”将领问道。
  车夫将自己的腰牌摘下递给将领,随后开口道:“在下等人在占婆国执行任务出了意外。
  身边两人乃是重要人证。”
  将领看过车夫的腰牌以后发现自己从未听过百骑司这个组织。
  于是他犹豫了一下说道:“大都督等人就在身后不远,你等可在此继续等候。
  本将尚有急事前往驩州,恕不能在此过多耽搁。”
  车夫听了这话以后让到了路边开口道:“多谢将军告知,在下便在此安心等候。”
  那将军点了点头便对车夫抱了抱拳。
  他们要在驩州城门尚未关闭之前进入驩州,以免走漏风声让驩州官员有了逃走的机会。
  眼下水师能够找到的马匹有限,因此那名将领离开半天以后张磊带领的水师大军才堪堪赶来。
  车夫再次介绍了一下自己之后终于被张磊留了下来。
  “小娘子似乎病得不轻,本将先安排军医为其诊治一番。
  你等三人也无需再跟随我等四处奔波。
  等下便跟随押送罪犯的队伍先行回到水师舰队,待本将回程之时再来见你。”张磊道。
  车夫抱拳道:“多谢将军。”
  张磊道:“你我同为皇家办事无需互相客套。”
  说完这话他便将张磊三人交给了一名将领,自己则是带着大军继续前行。
  军医手中带有大唐医学院最新研制的消炎药。
  他给锦娘脚上的伤口上药之后又给锦娘打了一针。
  随后负责照顾他们的将领便带着车夫三人向着舰队的方向赶去。
  此时此刻亲自帮冯盎出了一口恶气的李治早已返回了广州。
  这场大案的审理工作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李治光是整理卷宗便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
  广州城的大牢从来都不曾接收过如此多的罪犯,便连水师大营里的牢房都已经被塞得满满当当。
  除了要整理卷宗,审理案件李治还要尽快处理那些查抄而来的财物。
  按照历代不成文的规矩查抄得来的财产肯定是要分给参与行动之人一些的。
  只是这个比例李治自己也是不好把控。
  此次查抄出来的钱财数量肯定是少不了的,但参与之人也确实不在少数。
  这些钱便是拿出一亿分配下去,参与其中的大部分官兵其实也分不到多少。
  但若是拿出个三四亿进行分发那留给李世民处置的钱又显得有些太少了。
  李治想了半天之后还是决定将这件事先放一放。
  他必须要和段志玄以及张磊两人好好商议一下再做决定。
  李治这边觉得事情难办,却不知远在长安城的李世民更是对这件大案感到头疼无比。
  整个岭南西道接近一半的州府都已经烂透。
  这些地方需要重新选派的官员一时之间却还没有着落。
  随着案件的进展,被送到李世民手中的卷宗越来越多。
  涉案的官员很快就突破了千人大关,如此多的官员空缺让朝中的世家势力眼都红了。
  大唐这两年采用糊名制进行科举考试让很多世家子弟遗憾的失去了做官的资格。
  但是朝廷每年科举录用的官员毕竟有限。
  如今突然之间冒出如此多的空缺官职那些失去机会的世家子弟岂不是正好有了希望?
  虽然在过去这些世家看不上岭南这块破地方,但如今的情况却是另说了。
  一桩走私大案既然能够牵涉如此众多的官员便足以说明海贸有多么赚钱。
  只要能将自家的后辈安排到沿海一带的州府那么不出几年便能通过合理的渠道赚个盆满钵满。
  于是仅仅几天的时间李世民的案头上就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奏折。
  有的是要求严惩那些涉案官员的,有的是推荐某人当官的。
  甚至有的官员愿意主动放弃现在的官职申请调往岭南西路的。
  “玄龄,玄成,辅机,国舅,眼下这一桩大案牵连如此众多。
  接替的官员要如何选择呀?”李世民将一众老臣全都叫到一起开口问道。
  “陛下,朝中储备的官员肯定是远远不足的,如此一来世家一方的利益便不得不多做考虑了。”
  房玄龄首先开口道。
  魏征道:“如此一来之前制定好的国策便难以继续执行了。”
  长孙无忌道:“如今大部分士子还都是出自世家,便是一些储备官员也是世家子弟居多。
  眼下大量官职空缺,朝廷若是不去考虑世家利益恐怕
  不需多久朝廷的政令便要在外大打折扣了。”
  高士廉安静的坐在一旁并未急于发声。
  严格来说他家也算氏族,虽然不能和五姓七望相比但只在如今声势却也不低。
  李世民听了几人的话以后沉吟了一下道:“大唐立国之初已给了世家不少旺郡的官职。
  如今江南一带的经济价值逐渐凸显,岭南沿海更是可借海贸快速发展。
  倘若将太多世家官员派往岭南未来怕是会尾大不掉啊!”
  “之前科举的弊端不显,朝廷险些铸成大错,好在科举取仕的官员不多才未让世家钻了空子。
  但如今多数新进士子仍为世家子弟,真正的寒门子弟尚需不短的时日方能培养成才。
  此时若是过于打压世家,恐怕世家便要在科举一途上给朝廷制造麻烦了。”
  魏征开口说道。
  李世民皱眉道:“可有折中之法。
  既不需补充大量新进士子为官,又不至让现有世家官员沾了便宜?”
  “这种想法想要达成怕是难了。”高士廉开口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