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文种: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文种,春秋时期楚国人,越国大夫,春秋末期着名的谋略家。
  他最为人所知的就是与范蠡一起,辅助越王勾践一切振兴越国,消灭吴国。
  当然与范蠡相比,文种的声名要小上一些,但同越国五大夫中的另外三位,皋如、拓郢、逢同,却要好上了不少。
  当政越国,向越王勾践献出伐吴七术。
  如果论兴越灭吴的功绩,文种不低于范蠡。
  但或许是有对比,范蠡的身上充满了太多的闪光点。
  而从结局来说,文种的结局也要比范蠡凄惨得多。
  在帮助越王勾践完成了越国的霸业之后,范蠡选择了功成身退。
  那是因为范蠡了解勾践,知道勾践能同患难,但却不能共享乐。
  一个得势的君王,身边是不需要太多贤臣名士的。
  患难时,自然是求贤若渴;功成后,难免近小人弄臣。
  能做到前者的,已经是极为难得了,而想要做后面的条件,说明你已经成功了,但是成功之后如何呢?
  想想夫差,便能看到勾践了。
  这世间的权势,何等可怕呀,谁人不想得到,可谁人又能受得了诱惑,不被其纷扰呢。
  勾践本就非常之人,国仇私怨,心底何等的压抑,他国受辱,尚能卧薪尝胆,一朝成就天下霸主,何等风光无限。
  需要的只是顺应自己王命的人,你的功绩再大,越不过君臣关系的限制,反倒会成为臣子的麻烦。
  因为这个时候,国家的命运已经从生死存亡转变为个人意志主导一切。
  范蠡功成身退之后,曾书信告诫文种,言明: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文种得信之后,就称病不朝,引起了越王勾践的猜忌。
  勾践赐宝剑给文种,对他说,你交给了我讨伐吴国的其中妙术,我不过用了三种就消灭了吴国,你还有四种,就到越国先王那里去用吧。
  文种于是悲愤拔剑自杀,落得一个凄惨下场。
  人需知其势如何,何时起,何时止。
  天下大势,国家之势,个人之势,后者莫不需要遵从前者,纵一时违逆,亦不可长久。
  然古今往来之人,大多身险其势之中,纵能看透种种大势,焉能脱身、逃生,纷扰缠于身,不可得也。
  故明悟者,稀也;善全者,寥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