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幸福宝宝就是肚肚饱饱

  除夕当天,外面鞭炮阵阵,响个不停。
  连房子里都能闻到鞭炮的硫磺味儿。
  陆奶奶拿出了前几天剪好的窗花指使着儿子们贴,安家三人和女人们则忙碌着刷洗食材。
  家里贴上了窗花后,顿时年味就更足了。陆奶奶手也巧,花儿,鸟,字,什么样的窗花她都能剪。
  这几年她眼神越发不好使,这项技艺她准备传授给她的儿媳妇们。
  贴完了窗花,当然年画也不能少。
  每到新年,家里都要换几张新的年画贴在墙上,除旧迎新,新年新寓意,福禄寿禧贴满家,看着就觉得红火又喜庆。
  等到了半中午,屋子里鞭炮的硫磺味儿就又变成了各种食物混合在一起的香气。
  陆家全家人齐动手,安家的姥姥姥爷也加入其中。
  每一道菜都是每位家庭成员倾尽心力而为,每个人拿出全部热情,使出最精湛的厨艺,做出一道怎么吃都好吃的菜品,每一口里都夹着让人深入脑海的年味。
  中午吃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从一杯酒、一盘菜、一碗饭中,品出最幸福的感觉。
  其中最最最幸福的莫过于小福宝,因为今年的年夜饭奶奶和姥姥姥爷在一起,她同时可以吃到奶奶和姥姥两个人不同口味的拿手好菜,
  小福宝虽然四岁了,可她还是小小的一个宝宝,对她来说最幸福的就是吃好吃的吃到肚子饱饱。
  当然,还有晚上看漂酿的烟花。
  今年村里人都挣上了钱,烟花也比往年买得多,临近午夜的时候,鞭炮声伴随着烟花的咻咻声,响彻了整个村子。
  夜空中也是此起彼伏的瑰丽烟火,这一簇消失不见,那一簇又盛放开来。
  不光是小孩子们看得高兴,大人们看得也高兴。
  即使村里村外都是满满的硫磺味儿,地上都是乱七八糟的炮纸碎屑,大家也不觉得嫌弃。
  因为这是过年的味道和景象。
  老一辈人说烟花鞭炮燃放的时候,气味上升到空中,就能有效地杀灭空气中的病毒,不光人不会得稀奇古怪的怪病,藏在暗中的妖魔鬼怪也会被吓跑,今年这一年都会平安顺遂。
  可惜在后世,烟花被某些转家以污染空气为由禁止了,过年时最喜庆最有年味的漂亮烟花在某支付软件的集五福上。
  何其讽刺。
  大家手里有钱了,孩子们的压岁钱也变多了,往年都是一块两块,今年都是五块钱。
  小福宝人小,她的压岁钱照例被她娘以各种理由‘骗走’,只给她留下一两块钱。
  跟在哥哥们和她的好朋友们的后面凑合着乐呵一下,就把自己糊弄过去了。
  改革的春风席卷大地,人们的生活越过越好也越来越便利。
  从一副广受大家追捧的春联就能看出来,对联的内容就是“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今年很多副食品商店也开始出售不需要凭票供应的食品了,这是一个好征兆,说不定往后越来越多的东西都不再需要票据就能购买。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变化,还有个更大的变化就是城乡电影院入驻了和庄村。
  让家里没有电视的人也能看上好看的电影。
  电影院的场址选在了化肥厂的外间,不然这么冷的天也不能让大家都在外面看电影。
  承包电影放映的人还特意用宣纸和毛笔颜料写上惊险武打、枪战之类的广告语,拿到村里的大街小巷街上四处张贴,吸引大家来观看电影。
  初一早上大家吃完了元宵拜完了年,下午没什么事儿干,就齐齐聚到了电影放映地去看露天大电影。
  电影票是五块钱一张通票,通票就是可以看从大年初一到元宵的十五场电影。单张票五毛钱,而买一张通票,显然更划算。
  而且村里的电视机很少,电视节目少,屏幕小没啥看头,也缺乏娱乐活动,所以无论男女老少,都买了电影票蜂拥来看电影。
  隆冬腊月的各个穿着厚棉袄,手揣到袖子里,不过那么多人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也不是很冷。
  陆家带着安家三口也来凑热闹,感受村里的热闹气氛。
  安家三人是生面孔,在随口聊天时得知是安怡静的爹娘,而且还是老师之后都不自觉变得恭敬起来。
  不过安家父母都很随和,看着也不凶,一会儿就和村里人热络了起来。
  电影放映就要开始了,大家把厂子的各个窗户都用草席封堵上了,整个空间顿时黑洞洞的,营造出了电影院的黑暗效果。
  孩子们又是害怕又是兴奋,这会儿连小福宝都满地跑了,老老实实地待在她爹的怀里。
  不然她这么可爱一个宝宝,被谁再抱走咯可咋办呀。
  电影开始了,小福宝看着大屏幕上打打闹闹的虽然看不懂,也看直了葡萄眼,小嘴巴微张甚至口水都流了下来也没反应。
  陆向武察觉到手上的湿意还以为她尿裤子了,低头一看才看到她的哈喇子流了一长串。
  为了顾忌着小小人儿的面子,陆向武趁着大家都不注意拿手揩掉了。
  他自己的闺女,他也不嫌弃。
  对他来说,他闺女拉的粑粑放的屁都是香的。
  等到初二,老二老三带着媳妇儿去岳丈家拜年,老大就带着剩下包括安家在内的一大家子去赶大集。
  陆向武问刘爷爷借来了驴车,三老和最小的小福宝坐在上面,剩下人就走路。
  反正大集市就在镇上和村子中间的一条路上,离得不远。
  冬日的晨光照在一家人神采飞扬的脸上,陆向武将手中的鞭子甩得“啪啪”响,“嘚嘚”的驴蹄声,在冰雪交融的土路上轻快流淌。
  一群群麻雀在河堤两侧的杂树枯枝间欢鸣窜跃,又时而被路上其他婶子大娘爽朗的欢声笑语惊飞而走。
  走得远了,村子里“噼哩叭啦”的鞭炮声还依稀可闻。
  感受着乡野的过年气息,姥姥姥爷心里格外的舒畅。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便利,小村也有小村独特的热闹与乡土情怀,它们镌刻在每一个Z国人的思念里,经久不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